分享

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4)

 紫色梧桐318 2013-09-24

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4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

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

阅读提示:本文《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4)》分为三个版块:一是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二是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三是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版块一: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概念及定位

1.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

2.导学案概念。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3.导学案的作用。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4.导学案的意义。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导学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是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手。

是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识记(A级):要求学生在课内5—10分钟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理解(B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融会贯通,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应用(C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在教师点拨下,学生完成。

是课时性原则:一课一案。

是分层性原则: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把握好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有利于学生预习,有利于课堂交流,有利于课堂展示,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小结反思,有利于复习备考,有利于教师点拨,有利于教师引导。

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要坚决避免简单化、剪贴化、习题化(试卷化),千万不能滥用导学案三个字。如果是复习或检测,就应明确写明复习学案测试题

导学案的编写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使用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编制的程序设置

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导学案编写程序的第一种设置: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文本、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编制人、审核人、时间)

2、导学案编写程序的第二种设置: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为了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

征询:即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应先征求不少于3位同科教师意见。

编写: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

讨论:学科组集体讨论。

修改: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并再次征询同科教师意见。

定稿: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和同科教师意见,最后定稿。

3、导学案编写的五次审查。

教研组长进行初审,审查修改稿,并将审核人打印在导学案上。

经教研组长签字的导学案交给学科负责人审核,并在审批表上签字。

审核表交分管学科的校级领导签字。

导学案经校级领导最后签字后,编写人送文印室印刷。

所有导学案将电子文稿发送到导学案管理专用邮箱,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由专人统一保管。

(三)导学案编写的栏目设置

1、导学案栏目的第一种设置: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

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知识链接。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

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分析归纳法、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等。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书、思考。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质疑问难。该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导学案中填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上课之前,教师要收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疑难,肯定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进行二次备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达标检测。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实际教学中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根据各校的实际,后面还可设设计5—8道课外 作业。

学习小结。一是在导学案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所以,归纳小结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

2、导学案栏目的第二种设置: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问题设计)、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

以上每个内容设立一个栏目,各学科可以在此栏目下根据学科特点设立子栏目。如:

历史学科在学习反思中可设立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情感认识栏目。

政治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可设立基础梳理核心整合栏目。

语文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也可不设置归纳小结当堂检测栏目,增加【延伸阅读】,并设置能力检测以巩固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

(四)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要求

(编号为学科首个拼音字母,如下例中“YW”即语文,“09”09年,“01”为高一年级,“000”为导学案流水号;一课时,编一个序号;编号前写年级科目,空两格写编号,5号楷体GB2312排在标题上方,左边顶格)

示例:高一语文  YW-09-01-000

(标题为3号黑体,居中)

                 》导学案

(以下为5号宋体,居中,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之间空2格,必须填写完整,而且编写人”“审核人不能是同一个人)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空一行)

【学习目标】(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重点难点】(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法指导】(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知识链接】(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过程】(政治学科在此栏目下可设“[基础梳理]”“[核心整合]”两个小栏目,5号黑体,空两格)(个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归纳小结】(或称课堂小结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当堂训练】(5号黑体,空两格)(均指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反思】(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课后练习】编写8道左右的课外作业。

【参考答案】导学案相关问题的答案和课后练的答案。

(五)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求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拐杖,是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应简明扼要,切忌繁琐复杂。一般学科一节课以双面印16开一张为宜,最多不超过8开一张。(字体、行距等规格要全校统一)

三、导学案编写的八个基本问题

1、如何确定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区别。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乍听起来很相似,但是意思并不相同,教学中很容易搞混。

仔细分析,二者在概念上有很多区别。

目标出发点不同。教学目标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出发点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目标的对象不同。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学习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表述的程度不同。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能看懂,操作性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

目标的目的不同。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应该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多用能说出能记住会运用”“知道表示常见的超常规思维等检测的明确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性语言。

可见,学习目标不同于传统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它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学情、师情和校情。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导学案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少教师感到茫然,不知道怎么去写。

比如,有的导学案学法指导就四个字:列表、归纳。这样的指导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内容列表从哪些角度归纳等。

再如,一份导学案学法指导是这样陈述的:观察法和比较法法相结合。学生一定会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较?从哪种角度比较等。所以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

3、如何编写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应为本节课学习必须准备的知识,就像链条中的一环,如果缺少了链条就断了。

例如,有一份政治导学案就较好的处理了知识链接在本节课中的作用。该导学案有三个学习目标:识记: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运用: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说明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再如,有一份导学案将文章结构全部在链接中显示出来,层次划分,段落大意,文章中心都有了,而后学习过程中又有一个问题归纳每部分的文意,学生一看链接就完成了,怎么还会去看书?教师已给出了标准答案,课堂上还怎么会质疑对抗?特别是目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即使教师的答案是不正确的,学生也会绝对相信

4、问题层次化如何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但问题究竟怎样设计,这是一个学问很深的问题。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

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

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5、如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这里说的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教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小结。

例如,有一份物理导学案就能很好的说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该导学案有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会运用v—t图像供述位移的方法;二是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导学案在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小结要求;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后又提出了一个小结要求,把两个小结组合起来就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这样的导学案既体现了问题层次化的要求,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

比如,有一份导学案3/4的篇幅由老师把知识框架全部打印出来,教师完全代替了学生学习,把知识点小结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导学案上,结果比传统的课堂更糟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满堂灌,学生又根本不会再去看书,再去思考,那么知识怎么巩固?能力怎么培养?

6归纳小结课后反思为什么要分两个栏目

归纳小结课后反思是两个不同的学习环节,因此要求也不一样。

归纳小结是将问题逻辑关系显性化的一个环节,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

课后反思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

从过程来看,可以是学生预习中反思,也可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反思。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引导学生课后三问: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或对什么问题很有兴趣?想深入探讨?)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7当堂检测有什么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5分钟的题量,教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从实验学校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

8.课堂实施的基本程序。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分组探讨,典型发言(教师点拨),教师精讲,反思与练习。

四、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导学案要提前发放。导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一般导学案提前两天发放,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特别关注疑难问题,也既是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二)使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要引导学生课堂记录、自我整理导学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内容、补充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在其它组同学展示或教师的点拨时解决。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导学案上的问题。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在这一环节结束,对一些疑、难点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精讲、归纳,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五、导学案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1.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

误区: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导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导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

策略: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如:学生的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在小组讨论时,外向同学参与程度较高,而内向的同学参与的程度较少,教师要注意对内向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讲评,轻探究

误区: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导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导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策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3.重学生的,轻教师的

误区:有些人认为导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

策略:动态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是导学案运用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主动撤离,以学生的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学生展示,轻教学任务的完成

误区:在上课时学生展示时存在的问题,一是展示时将问题无限延伸,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思维敏捷、灵活,想象力丰富,会将问题无限延伸,有时会将问题想偏,而偏离了主题;再一个是学生展示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

策略: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思路和讲解,在偏离主题过远时,要及时纠偏,告诉学生学习是渐进的,有些内容要留到大学里来解决,学到中学要求的程度就可以,如果有兴趣,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在课外老师帮助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加深。

对于展示时间,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好展示的时间,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驾驭好教学的节奏,教师的精讲要适时、适度、适量,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讲清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精讲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学生自主学会的内容不讲,老师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只有学生自学有疑问,通过老师点拨就茅塞顿开的内容要精讲。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学教师的导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样在使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版块二: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

一、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文本,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促进高效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核心要素之一。编写导学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主体是学生。导学案是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梳理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与教案相比,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改成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改为学习过程,教后反思改成学后反思;目标内容陈述用能评价学习水平的行为动词,如复述……”记住……”能归纳……”正确使用……”灵活应用……”能运用……方法处理……问题等;引入新课变成问题探究。

2、导学案应一课案且环节要到位。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授课计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果一个导学案包含三个课时的内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自主学习容量也不足。

3、导学案中的学习过程要有完整性。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完整地学好该课时内容的有效工具,应体现学生预习、探究、展示、巩固等环节的完整学习过程。预习应设计一些相关准备性知识、有关内容练习和一些必要的准备要求;学习过程应突出重点、分层要求、设计问题、注意递进、检测评价;最后巩固知识,网络构建。

4、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有明确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导学案编写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整体感知,然后是局部探究,可以先概念的理解,再到实际的运用。

5、导学案应充分体现学习方法上的。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的,在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把握好导学案编写的质量观。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及时点拨引导的依据。导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在导学案设计上下工夫,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发扬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学校也应建立相关制度来保驾护航,为打造高效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要做好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指导。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高涨的热情去自学、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良好的预习效果,可以把预习先放在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课后自主预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3、要关注导学案使用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导学案模式下,学习小组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时,可成立了5-6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有公约、有目标、有导师,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帮兵”“兵学兵的高效互动学习效果。保证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有可能加深和拓宽书本知识,还有可能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故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知识范围,带着问题下课。同时可以围绕课本知识,让学生课外展开调查、统计等实践活动,把研究的兴趣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4、要落实教师对导学案的批阅、检查。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及时发现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小组讨论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只有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掌握真实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使用导学案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优化与还原,现在的教学越来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教育的本源,追求实用、高效、有趣的手段。所以导学案教学渐渐成为教学的主打风景线。但是从近来同事的困惑看,还是有一些教师纠结于教案,教材,课件等相互之间的整合和习惯,混淆着其中的有效关联。

其实,教案是教学理念外化为方案的成果,大多数教材是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共同编撰,课程标准有效渗透的体现,导学案是教学方案具体为导学程序的表现,课件是教案信息化的程序性展现,教案、教材、导学案、课件可以说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共同构建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所以出现了有些老师把教案、导学案和教学课件混为一谈的现象。既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又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对此,我认为有必要明确一下如何处理好以上关系,编制和使用导学案。

1、处理好教材的关系。导学案不是单纯地复述教材,而是对于学生阅读教材重难点的笔记性体现,既有导入时新鲜材料的补充和拓展、替换,也有重点内容叙述的回归与切换,比如需要学成完成课本哪一页的活动,只需在导学案中注明,而不必连篇累牍地摘抄,让学生做两遍,只需配置相应的循序渐进指导性习题方案,而且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及时剪切、粘贴到课本相应页码上面,便于梳理和复习,体现合二为一的圆满。

2、处理好与教案的关系。教学理念是抽象的,共性的理论,要把这些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就必须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共性的、深层次的理念外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方案,这就是教案。 是教师为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它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不仅含有教师活动方案,还含有指导学生学习方案,包括教师组织课堂学习各环节的承转,包括授课语言,以及教学手段的切换,是一个未经彩排的教师预设性组织方案,具体说属于导学案中的导案,而发给学生的导学案是学案,是脱胎于教师教案,更利于学生阅读和操作的学习方案,具体说是学案,定位于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看和练。

3、处理好与课件的关系。教案完成以后,同时导学案发放给了学生,一堂课如何去上,教师就能心中有数了。但是这种还只在教师心中,另外有一些内容非常抽象和枯燥,单凭导学案上图片和文字,配上一些实践活动也长不能有效传达,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环节的外在化,让抽象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呢?这就需要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意,运用信息技术把各种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合理组织安排,科学化、艺术化地再现知识生成或激发情感。所以导学案下的教学,课件更是一种多媒体化,交流和互动更情趣化,是导学案的补充,特别是重难点展示和点拨时信息化,更利于时间和悬念设置的表达,着重兴趣的激发,多元化。

总之,只有正确处理好导学案教学与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准备课的发力点,达到深入浅出、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锦上添花。

四、编写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五、导学案编写与应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导学案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就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谈些看法。

1导学案的目标预设。

导学案编写与应用要实现为辅,为主,先有学案,再有导案,要实现教师与学生思维的换位。

编写学案时,教师敢从讲台上下来,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将自己预设成学生,准确掌握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喜好来预设学案目标。学案目标的确定要准确定位: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还要掌握哪些知识,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效果会更好。

导案是针对学案目标预设的教师行为,一般不出示给学生,如何实现逐项学案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的引导,是的促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角色互换,师为生服务,服务。

教师在预设学案时要巧妙拆解本课时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归纳、总结等简单的数学方法来完成新知的学习掌握。预设导案时要定位在中下等学生对新知的阅读、理解水平。导案的重点是指导、培养学生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导学案的教学时间预设。

导学案一般应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即:预习案、交流案、高效练习案和检测案。这四者在教学时间的搭配上要科学合理。其中预习案要保证学生预习、自学的时间占到15分钟(小学一节课40分钟为例)。交流案是教师指导下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互动环节,释疑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高效练习案是保证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求异总结、灵活应用的关键环节,一般要保证15分钟,检测案是对本课时目标的检测,不能少于5分钟。

3、编写导学案的几点要求。

预习案导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关注学生的预习、自学就要实现课堂重心前移。课堂重心前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先学后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掌握一种高效的自学方法,是导学案课堂的根本,是学生学会的前提保障,坚持久了,学生自然就会学了。二是前移表现在课堂时间分配上。为了保证学生的预习时间(至少要占到15分钟),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四不讲,即:学生会了的坚持不讲、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能够学会的坚持不讲、学生利用工具书或课堂交流就能够掌握的坚持不讲、内容(内涵)发掘太深,即使教师讲了,学生也感到茫然的坚持不讲。

学案不是练习案,不是习题集。教师编写学案要讲究技巧,要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另一方面,学案的目标设计要巧妙,内容与习题的设计要呈现梯度性,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关注进步,并强调作答过程中的及时归纳总结。

导学案课堂不留作业,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练习案检测案拒绝或减少了课外作业,可是在部分实验校,导学案中出现了作业案。显而易见,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在戴着镣铐跳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要求学生从上课铃声响起,精力就要高度集中起来,如同进入了竞赛场地,高效自学,高效看书,高效思考,高效交流,高效点拨,高效释疑,高效练习,该背诵的内容就要当堂背会,该运用法则、定律解决问题的就要当堂训练。这就要求每堂课涉及的内容、确定的目标量要适中,做到少而精。不贪多要细嚼,否则就会多出来个作业案,本来两课时的任务想要一节课完成,结果两节课也不一定能完成,学生苦,老师苦,而且每日乐此不疲高效又从何谈起?

先学后教中的指先自学,后合作交流,其中自学为主,合作为辅。

自学就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求到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语文课中的五读法生字开花法,数学课中的例题质疑法自我检测法,英语课的情景再现法等。

教师要敢于将讲台与时间还给学生。这是导与学的辩证。导是前提,学是主体;导是教师备课,是教师研读教材,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学习目标。尽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教师对每一步,每一层次,每一环节都要事先谋划,比如全班有几成学生能完成这一目标,求异、释疑如何预设?学困生怎么辅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不强怎么办等。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妨做做电视节目支持人,将讲台与时间还给学生。

实践证明,课改的成功,不在于教师高谈理论或者只图形式,做表面文章,而在于老老实实地应用理论,遵循规律,长期探索,不断打假,力求高效。

版块三: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一、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运用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目标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3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2、问题设计。《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3、情境设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

4、教法与学法设计。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三、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性质。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导学案编写的具体要求。

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四、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五、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㈠容量要求

八开纸正反两面、页边距、中缝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㈡页眉设置

××学校  ××年级  什么科目    什么版    导学案№××

编写:×××   审核:×××

㈢页脚设置

章节名称(××节)   页码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㈣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不同课型导学案的基本环节有所不同,下面例举三种课型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新授课学案模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练有机结合。)

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2、复习课学案模式。

考纲要求:列出所复习知识的《考纲》或《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要求级别。

重点难点: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好复习的重难点。

自主梳理(预习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以前学习存在的薄弱点、易错易漏易混点,并有重点的回扣复习。知识网络内涵力求详实,并尽可能的扩充其外延,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问题导学:问题设计以小综合题为主,要体现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适当提升思维含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解决以前的知识遗漏和能力不足,解决重难点,锻炼发散思维,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区别联系形成整体印象,提高知识、技能层次。)

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练有机结合。注重一题变式多练。)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方法、规律、联系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修缮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2—4个,简答题2个,时间5—10分钟。

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巩固案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复习资料的题目。要求教师要先做,对题目进行删减或修改或优化组合。

3、讲评课学案模式。

预习案:提前下发批阅的测试卷及答案,让学生自主纠错、补漏。

试卷分析:教师公布选择题正答率情况(或指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以及非选择题的出错情况。分析试卷考查范围、试题难易程度、成绩分布情况及比较,并列出错因。

自主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试卷分析先自主总结,对自己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错因归类,对自己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分类精析:从试题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错题先让学生分析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或订正,教师适时引导、评价。针对错题,老师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点拨。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不能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原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对题目的讲解最好做到题目模式化、类型化,讲清方法规律。

典题巩固:针对错题的错因选取合适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自身收获总结考查题目的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等。

二次过关:选择适量题目进行目标重测,检查课堂效果。

六、编写高效课堂导学案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有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

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

七、高效课堂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定时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及时评价,点拨提升;典型题目,巩固训练;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教师必须提高两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三)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