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从母虎养幼虎的故事想到的

 往事如歌1301 2013-09-24

曾经看到过有关母虎抚养幼虎的报道,对于人类怎样抚育后代也有启示。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母虎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幼虎,后来,母虎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母虎捕食回来,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母虎就冲着幼虎怒吼一声,伸出爪子挡住他们,不给他们吃。这样过不了几天,幼虎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会离开母虎出去找食吃。开始,幼虎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母虎在后面望着自己,就折回头来往回走,母虎又冲着他们怒吼,扬起尖利的爪子,幼虎就又转头往前走,直到再也不回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成长经历,老虎成为了百兽之王。

好成绩和好名次不是教育的成功,教育的成败在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还能不能热爱学习。

子女问题是困扰家庭的棘手问题。对孩子的要求严格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这是好事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原来的一些做法,在当今恐怕不合时宜啦。因为人的观念发生的变化。而孩子们的需求也在变化,孩子的不听话是我们家长根据自己的设置而定的,没有达到要求就是不听话,好像没什么道理吧。我认为孩子只要是不出大格就行啦。比如好动是男孩子的天性,你要是等同于女孩就大错特错啦,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继而使孩子的天性抹杀,甚至会造成逆反心理。
    
我想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比如投篮球。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投篮球的要求往往是十个最好都中,只要进九个就不满意;而美国的家长,只要他们的孩子十个只要投进一个就很高兴,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我们感到孩子不好管理,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也就是要孩子尽善尽美。试想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孩子有许多事情没有经历过,他好奇,他要了解,这总要有个过程吧。
    
我建议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必要的空间,不要什么事都要插手。也许你的放手对孩子有很好的帮助呀。
    
当然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要当好参谋呀!

常说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健全的家庭,不可否认,孩子从小到大,付出那份心血只有做过父母的会明白。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更是没有东西可以比拟的。但无论如何,特别是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精神需要,只能恰当的去满足,而不是溺爱,在我们尽力让孩子做的更好的同时,也要从小让他们懂什么叫感恩,什么叫孝心,什么叫道德,什么叫独立,什么叫坚强,什么叫挫折。这样才能让他尽快的溶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我们不是孩子以后人生路上永远的一片天,他们只有自已学会保护自已,他们的路才能走的更远,更久!

有学者说:一天可以成就一个富翁,但要培养一个贵族却需要付出三代人的努力。可见,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心思的。我就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些许感悟,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浅谈几点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体会。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要注意如下四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都听过孟母教子的故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三次搬迁住所,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古人亦知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而当今却有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中天才与智障者各占3%94%的人在一出世时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可是在他们成年以后却会进入了社会的不同层次,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是什么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就是成长的环境所致。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从0-18岁这个年龄段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父母的思想观念,人品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不在潜移默化着孩子,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熏陶,影响着他们今后怎样做人,怎样成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耳濡目染,并极力效仿,从而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在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埋头苦读的时候,自己却心安理得地在一边垒“长城”,甚至看暴力、凶杀影片、不健康书刊,出口粗言、不讲文明,你叫孩子怎样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事实上,不少问题少年的不良习惯正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千万别忘了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年幼,鉴别能力尚未成熟,父母的一切很自然地被他“复制”了过来。这样,代代循环,难怪有些家庭世代也找不到一点“书香”的气味,真是太可悲了!
   
有许多家长,孩子一有错就一味责怪孩子,有几位家长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呢?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从来不会责怪庄稼,而是检查自己的种植过程是否正确,是否下足了肥料。所以,我认为要想改变孩子,家长们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改造自己,那就是你孩子最大的幸运!

    二、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大家都不会否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不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是孩子行为习惯的榜样。科学研究表明,人格形成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摸仿,而人格的可塑期主要又是在幼年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人格主要是通过与父母的接触中学习模仿形成的,所以父母的价值倾向和对待问题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人格取向。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行动远远要胜过语言,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你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所以,为了孩子,我们要尽量掩藏起岁月沧桑烙在自己心中那些消极、迷惘、困惑的一面,把积极、光明、美好的东西教给孩子;为了孩子,我们不能让自己灵魂中的劣质细胞渗透到孩子的肌体中,要为他们树立起榜样,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理想,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
   
有教育学家认为“循循善诱”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所谓“循循”就是有步骤、有顺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耐心引导。孩子就有孩子的特点:一是孩子有逆反心理,往往你越不让他做的事,他越要去做;二是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是非黑白还难于分辨,所以在孩子做错事时,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过激行为的后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使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三、鼓励表扬、信任孩子。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多鼓励和表扬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地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孩子变得畏缩犹疑。现在有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其实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做父母的就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加油喝彩。
   
每个做父母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既然你爱孩子,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只有信任孩子,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真正地读懂他们,在孩子们有了需要时,要给予支持,让他们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才能促进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记得以前在学《心理学》时学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暗含期待效应”,其原理就是信任,这种效应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运用,教育工作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在别人的鼓励和信任中增强信心,不断地进步。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四、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一点我认为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以孩子为友,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体察孩子的困惑,了解孩子的需要。二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的,因此不惜一切供养孩子,盼望孩子能有出息,至少将来也要有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偏偏事与愿违:种下了关爱,却收获了埋怨;播下了希望,却换来了失望。为什么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点决不能忽视,那就是父母没有真正理解孩子,没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可能很少有家长能够意识得到孩子需要成长,自己也需要成长。在这一点上我自已认为我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在女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我都会扮演与女儿年龄特点相符的角色,兴趣勃勃地与她共同讨论她感兴趣的话题,进入她的世界,并且在她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范围内我也会向她说说我心中的烦恼,我不仅得到了女儿的安慰和鼓励,同时我也了解了她的心事,这时,我便以朋友的身份对她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女儿就在这种非常自然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我的引导。在女儿成长的二十年时间里,我和她爸从未觉得有什么值得头痛的事情,我们一直都对女儿的顺利成长感到非常的欣慰。我曾在我的另一篇文章里写过这么一句话:“我在享受着女儿的成长!”确实是享受,一点都不夸张。当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我也曾出现过许多错误,我也在不断地调整着方法,调整着对孩子的认识。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女儿的知识不断丰富,思想日渐成熟的今天,我还能够与女儿进行充分的交流,那是得益于我不断的学习。为了跟上女儿的思想,我常读她读过的书,向她请教各种各样我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家三口都会经常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各自的人生感悟。在我看来,金钱不是最重要的,提高品味,享受精神的快乐才是最要紧的。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关键是为人父母者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心思去塑造你的孩子。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用心教孩子的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