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1000个社区养老中心 让重庆老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zhangjun137 2013-09-25

  市民政局局长刘涛详解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模式:2013年至2017年,全市将新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000个。这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既可选址新建,也可整合乡镇(街道)和社区的闲置资源或租用房屋改建;既可在乡镇(街道)一级建设,也可依托社区建设。社区人口较少、条件不成熟的,可由相邻社区联合建设。

  据《重庆日报》

  重庆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养老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关注,而社区居家养老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养老模式。

  在前期调查中,当记者问到今后会选择什么养老方式时,很多老人的回答都是“在家里养老”。目前这种“不用入住敬老院,不用花太多钱,每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康复锻炼、心理慰藉”的养老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老人们的青睐。

  为让重庆的老人能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这1000个社区养老设施建在哪里?怎么建?有啥功能?市民政局局长刘涛为你详细介绍。

  584万重庆老人有9成选择居家养老

  “重庆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为老人建社区养老设施已刻不容缓。”刘涛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584.4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47%;80岁以上高龄老人82.22万,占老年人口的14%;老龄化率在西部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五。根据市老龄委《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到2015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638万;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675万,人口老龄化率将超过19%。老年人口呈现比例高、增速快、高龄多、社会养老负担重的特点。

  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重庆“421”、“821”的家庭成员结构模式越来越多。同时,因子女外出打工就业,留下老人独守“空巢”的情况已十分普遍,刘涛介绍,我市“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50 %左右。“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家庭力量,已难以承担养老服务的重担,如何养老成为一个全社会面临的大问题。”

  刘涛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仍愿意选择居住在家养老,以满足老年人在亲情、乡情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我市584万老年人中,有90%左右选择居家养老。“如何缓解传统家庭的养老负担,让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更有保证和品质,这就需要依托社区的力量,整合及提供专业的服务、技术和场地支持,使老人在家庭、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而且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具备三大功能

  刘涛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2013年至2017年,全市将新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000个,每年建200个。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在选址上非常灵活,既可选址新建,也可整合乡镇(街道)和社区的闲置资源或租用房屋改建;既可在乡镇(街道)一级建设,也可依托社区建设。社区人口较少、条件不成熟的,可由相邻社区联合建设。”刘涛说,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在本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

  “我们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里能干些啥?”“能像孩子那样日托或全托吗?”“假如出不了门,有没有上门服务哦?”

  对于老人们关心的问题,刘涛解答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应具备3项功能:一是为社区老年人集中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学习交流等提供活动场所;二是搭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和志愿者上门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紧急救助、康复护理等服务;三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全天托养服务。

  “这也是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之所在。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依托社区的场地、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享受到专业化的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样,既照顾了老人不离开家庭和熟悉环境的意愿,又帮助家庭成员缓解养老服务压力。”

  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有规范

  为让老人们享受优质服务,市民政局还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五脏六腑”进行了规范——

  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规模一般应在150平方米以上,应具备日间休息、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和配餐用餐等功能。开展全托服务的应增配相应的住宿、服务用房。建筑质量和消防安全设施要过关。

  在设施设备上,应配置宜坐宜躺的老人休息床、空调、电视、适宜老年人的健身康复器材、基本炊具及用餐设备、棋牌书画等文化娱乐工具、一定数量的书报杂志等,水、电、气、网络、通讯等设施设备要齐全。具备条件的,还应安装应急呼叫系统。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不能丢。”刘涛介绍,我市将逐步培育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各区县、乡镇(街道)可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聘请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社区还可通过建立“义工制度”、“时间银行”等形式,组织社区老人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活动。

  有条件的地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可聚集本辖区从事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的社会组织资源,开通电话服务热线或信息服务网站,老人打一个电话,就能享受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站建立后,可通过调查摸底,将辖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住址、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兴趣爱好、服务需求等基本情况,以及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建档立卡,并通过综合评估,明确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方式,为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业

  刘涛介绍,这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实行政府支持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将在规划选址、用地、公共闲置设施利用、资金投入等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予以支持。同时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业。

  比如,开展全托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符合条件的,应享受社会办养老机构优惠扶持政策,其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在运营中享受与养老机构同等的税费、水电气价格等优惠扶持政策。各区县(自治县)还可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和运营,作为本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重点资助项目。市级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予以补助。

(重庆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