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别再逼孩子「快一点!」

 yagi1 2013-09-27

请别再逼孩子「快一点!」

日本精神科医师、「对人关系疗法」导入者水岛广子即指出,不断说「快一点」,确实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没有自信、对自己及他人都很严格...

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社旗下教养杂志《AERA with Kids》,去年冬号刊载〈不说「快一点」的教养法〉报导,针对妈妈们将「快一点」当成口头禅现象,对全国300位妈妈实行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约8成妈妈每天「总是」、「经常」对孩子说「快一点」。时间点则从早上的出门准备、吃早餐,到放学后的写作业、洗澡、睡觉,可以说从早到晚,每件事都会催促孩子。

然而,大多数妈妈催促孩子同时,觉得不说「快一点」比较好的,也高达9成,充分显示妈妈们的两难心态。有些妈妈站在小孩立场思考,觉得「焦急反而做不好」、「孩子也以自己的方式在努力了」;有些妈妈则回忆自身经验,想到「小时候也讨厌被催促」、「自己也被时间追着跑」等。

日本亚马逊网络书店每隔2-3年,就会出现《妈妈,请不要一直说快一点》、《「快一点」会让孩子变糟》等相关书籍,显示这是长期受到关注的议题。这些书籍主旨,也从教导家长正确支持孩子的方法,逐渐演变到家长自身对于被时间追着跑的感同身受,以及「真的有必要那么急吗?」的疑问,唤起大家重新省视「快一点」教养法,乃至于社会风气。

「快一点」对孩子有负面影响

日本精神科医师、「对人关系疗法」导入者水岛广子即指出,不断说「快一点」,确实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

1. 没有自信:深觉自己是迟钝的,产生不如人的自卑感。

2. 对自己及他人都很严格:深信「无法按部就班,就是失败者」,严格律己待人,无法容忍动作慢的人。

3. 无法感受到有余裕的幸福:看见双亲没有余裕,孩子会觉得人生是不快乐的、被时间追着跑的,失去对大人的憧憬,以及成为大人的兴趣。

4. 深信催促是不好的:将自己的双亲当成反面教材,成为不管孩子的家长。孩子的步调会失去秩序,恐怕成为不守社会规范的家庭。

5. 未来当父母时也会催促孩子: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快一点,如果孩子动作慢的话就会焦虑,陷入自我嫌恶状态。

6. 无法感受到父母亲情:感觉比起自己,父母更重视生活节奏的流畅,会让小孩感到「如果没有我就好了。」

告诉孩子为何要「快一点」

根据问卷调查,妈妈之所以不断说「快一点」的理由,有觉得「孩子动作很慢」、「孩子不遵守约定」、「守时很重要」、「自己也被时间追着跑」等。水岛指出,这些理由事实上隐含有大人「做到这些是理所当然」的想法,然而对小孩来说,却不这么理所当然。

孩子并不像进入社会的成人般,能理解守时的重要,因此容易专注眼前事物,忘记接下来要做的事项。一直说「快一点,快一点」,只会让孩子不知道父母为何急躁,此时父母要做的,应该是提醒他们几点前要完成哪些事项,以及为什么要遵守时间规划等。

以睡觉为例,低年级的孩子,听到「再五分钟就要睡觉囉,看谁比较快!」、「让我们一起滚进被子里吧!」等比赛或游戏,就会因为好玩而快速行动。当孩子渐大,就必须要用「不睡觉会长不高喔」、「太晚睡明天精神会不好」等具体理由,解释为何要九点睡觉,也可以试着让他们思考如何达到九点前睡觉的目标。

水岛表示,教养就是在传授生活的智慧,为什么睡眠很重要?为什么守时很重要?若将父母的担心好好地传达给孩子,孩子会了解的。反之,如果理由不能说服自己,就不要去强迫孩子。

另外,过去孩子是在一个社区中长大的,但如今社区观念淡薄,母亲的负担也变重。妈妈也有妈妈的生活步调,当生活步调不顺畅时,就会感到焦虑。因此,妈妈必须好好规画优先级。比起总是拿孩子与其他家小孩做比较,随波逐流,觉得这个也不足,那个也不足,让该做的事增多,不如用有余裕再来做另一件事的加法观念教养小孩,这样妈妈自己也会感到轻松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