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 【疾病常識】 膀胱炎即我們所稱的下尿路感染,占尿路感染的60%,可分為急性膀胱炎和頻發性膀胱炎兩種,腎孟腎炎 時常合並膀胱炎。因女性特殊的生理結構,其尿道短而寬,離肛門近,因此肛門和尿道口附近的細菌特別 容易進入尿路,引起尿路感染,因此尿路感染多見於女性,其感染致病茵與腎盂腎炎相同,主要是大腸桿 菌,占70%,已婚婦女可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主要表現為小便次數特別多,尿急、難以控制,尿痛及 下腹部不適,一般無明顯寒顫、發熱等全身感染癥狀,約30%的病人肉眼血尿,查尿常規可有白細胞、膿 尿和(或)血尿。應註意,即使尿無細胞,但有癥狀者尿細菌培養時尿含茵量≥105/毫升應診斷為尿路感。部 分膀胱炎患者尿中的細茵未經治療而自動消失,在7~10天內不自愈。 【黃金搭配方案】 1、復方新諾明+甲氧芐氨嘧啶+小蘇打片 因膀胱炎致病菌多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即大腸桿菌感染,磺胺類抗菌藥復方新諾明主要針對大腸桿菌等革蘭 氏陰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甲氧芐氨嘧啶又是磺胺增效劑,兩者聯合可大大增強抗菌療效,對磺類藥物 過敏者禁用。小蘇打片即碳酸氫鈉能夠堿化尿液,減輕尿頻、尿、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同時可預防因應 用磺胺藥物而引起的尿路結。因此,上述藥物聯合適用於首次發生的下尿路感染,應用3天,治療果理想, 藥物不良反應較少,醫療費用較低。但必須於停藥後6周內復尿菌落數,以防復發。 2、阿米卡星+頭孢曲松鈉 阿米卡星即丁胺卡那黴素,屬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腸桿菌科和葡萄菌屬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應註意 其對耳、腎的毒性和神經肌肉的阻作用。頭孢曲松鈉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 特別是對腸桿菌屬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且基本無腎臟毒性,對青素過敏的患者有交叉過敏現象,必要時 需皮試。上述兩種藥物聯合以同的方式殺滅細菌,增強抗菌活性,有相加作用,是良好的搭配,適用於嚴 重的下尿路感染。3、妥布黴素+哌拉西林妥布黴素為另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腸桿菌科和葡萄球菌屬 都良好的抗菌作用,耳毒性較其他同類抗菌素稍低,但仍有腎毒性和引起經肌肉麻木的作用,一旦出現立 即停藥。哌拉西林為半合成廣譜青黴素,對革蘭氏陰性菌有較強的作用,與妥布黴素合用有協同抗菌作用, 應用較廣泛。上述藥物適用於較嚴重的下尿路感染,仍要采用3天療法,後復查,以免復發。 【健康囑托】 1、多飲水,保持2~3小時一次排尿,因為排尿本身可沖刷尿路,不利於細菌繁殖。 2、註意個人衛生,勤洗澡,保持會陰及肛周清潔。 3、盡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及行膀胱沖洗。 4、適當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受涼,預防感冒。 5、膀胱輸尿管反流病人,應每一次排尿後數分鐘再重復排尿一次,即養成“二次排尿習慣”。 腎病綜合征 【疾病常識】 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病因和多種病理類型引起的臨床表現類似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屬腎小球疾病中的一種。 傳統上我們把它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一般要除外繼發性引起者,如糖尿病、系統性紐斑狼瘡、過敏 性紫癜、多發性骨髓瘤及某些藥物等均可引起腎病綜合征表現,我們不再詳述,這裏重點介紹原發性腎病 綜合征。原發性腎病綜合在的臨床表現與其病理類型密切相關,我國以腎小球系膜增殖型最為常見。其主 要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每日≥3.0~3.5g/天)、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0g/升)、水腫伴或不伴高脂血癥, 稱為“三高一低”癥狀。另外腎病綜合征容易合並感染、血液高凝和靜脈血栓形成、急性腎功能衰竭、腎 小管功能減退、低血鈣和骨質軟化以及內分泌和代謝異常,成為腎病綜合征預後好壞的影響因素。 【黃金搭配方案】 1、潑尼松+腸溶阿司匹林+來適可+依那普利+速尿+安體舒通 潑尼松為糖皮質激素,有抗炎和抗免疫抑制作用,能減輕急性炎癥時的滲出,減少纖維蛋白的沈著,降低 細小血管通透性而減少尿蛋白漏出,對微小病變腎病的療效最為肯定。依那普利與速尿、安體舒通聯合應 用可增強降壓效果,減輕水腫,同時依那普利也具有減輕蛋白尿的作用,保護腎臟功能。因腎病綜合征同 時合並高脂血癥,來適可在此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時可保護血管內皮,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與 腸溶阿司匹林聯合起預防作用。上述藥物是對激素敏感型腎病的標準治療方案。 2、潑尼松+雷公藤多甙+潘生丁+來適可+速尿+安體舒通+依那普利 潑尼松和雷公藤多甙聯合可增強抗炎、抗免疫抑制作用,更好地減型蛋白尿,減輕腎臟損害。潘生丁抑制 血小板聚集、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作用明確。來適可用來降低血脂。由於水腫,患者往往合並高血壓,目 此,依那普利、速尿和安體舒通聯合可同時減輕水腫、降低血壓。依那{利還能減輕蛋白尿。上述藥物是經 典的治療腎病綜合征的黃金搭檔至物,效果良好。患者應註意應用激素時應足夠療程,連續應用8周,復 型蛋白尿消失後方可緩慢減藥,不得突然停藥,以免復發。 【健康囑托】 1、嚴重水腫、低蛋白血癥者應臥床休息,臥床期間註意活動、按摩E肢,以免形成血栓。待水腫消退後, 可逐漸起床活動,如散步、慢跑、遊泳跳舞、打太極拳與練氣功等。 2、未發生腎功能不全患者宜行高蛋白飲食,多攝入瘦肉、魚蝦、蛋類乳類等含蛋白豐富的食物。但血尿素 氮增高時應適當限制蛋白攝入,瑚加必需氨基酸的用量,避免攝入膽固醇以及肥肉、豬油、奶油等。 3、限制鹽、鈉的攝入,少吃醬油、松蘋蛋、海帶、海蜇、堿、茴香、芹菜等。 4、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另微量元素如鈣、鋅等。 5、可服用富含微量元素的補腎中藥如汕靈脾、仙茅、巴戟肉、狗脊等。 6、病情穩定後註意鍛煉身體,增強j1抗力,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空氣不新鮮的公共場所,預防交叉感染。 7、保持個人衛生清潔,遇氣候季節變化及時更換衣服,避免感冒。 8、堅持日常生活起居規律,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 缺鐵性貧血 【疾病常識】 正常人血色素是指周圍血中的血紅蛋白、紅細胞以及血細胞比容而言,當人體上述3種指標中的任何一種 低於正常值時就稱為貧血,為方便記憶,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以血紅蛋白(Hb)作為貧血的診斷指標,其診斷標 準為:6個月到6歲兒童低於110g/升,6~14歲兒童低於120g/升,成年男性低於120g/升,成年女性低於 110g/升,孕婦低於100g/升。根據血紅蛋白下降程度,貧血可分為以下4度:輕度貧血,Hb量在90g/升到 正常參考值之間;中度貧血,Hb量在60g/升~90g/升;重度貧血,Hb在30g/升~60g/升;極重度貧血,Hb 量低於30g/升。鐵是紅細胞合成時的重要原料之一,當體內長期鐵缺乏時,會引起紅細胞內發生缺鐵,繼 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導致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典型的缺鐵性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其主要 發病原因有飲食中缺乏鐵或食物結構不合理導致鐵吸收和利用減低;消化性潰瘍、痔瘡、糜爛性胃炎等引 起的慢性少量失血;胃全切除和次全切除術後因吸收功能差而發生缺鐵;還有慢性腹瀉、小腸吸收不良綜 合征等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由於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供機體組織和器官利用,因此貧血首先引 起的是組織器官缺氧表現,如頭暈、頭痛、眼花、耳鳴、面色蒼白、乏力、胸悶、憋氣、活動耐力下降等, 另外可引起組織缺鐵的表現,如兒童反應差、易激惹、註意力不集中,機體抵抗力和耐寒力下降,皮膚幹 燥、毛發幹枯脫落、指甲扁平、脆薄易碎和反甲,甚至出現吞咽困難和異食癖。 【黃金搭配方案】 1、硫酸亞鐵+維生素C 硫酸亞鐵含有二價鐵,有利於吸收和利用,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即將體內三價鐵還原為亞鐵,以供機 體更好地吸收利用。應註意鐵劑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因此要求患者在飯後服用,忌與茶、解熱鎮痛藥物 一起服用,以免影響鐵的吸收和加重胃腸道刺激。患者服用鐵後癥狀有好轉時不能立即停藥,應服至血紅 蛋白恢復正常後,再繼續應用1個月,以補充體內儲備鐵。對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和腸炎患者以及 口服鐵劑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術後吸收不良的患者應酌情慎用或忌用。 2、富馬酸亞鐵+維生素C 富馬酸亞鐵亦為二價亞鐵,口服吸收良好,配合維生素C同時服可增強吸收,增加療效,維生素C還可增 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其禁忌證、不良反應和註意事項與硫酸亞鐵相同。 3、右旋糖酐鐵+維生素C 右旋糖酐鐵為註射鐵劑,因其副反應如過敏反應等對肝、腎功能損害較重,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僅用於口 服鐵劑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術後或患吸收不良性疾病的患者。 【健康囑托】 1、合理飲食,糾正偏食習慣,註意飲食的均衡營養搭配。 2、貧血患者抵抗力和耐寒力較低,應註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3、有胃腸道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徹底止血。 4、貧血嚴重患者應臥床休患,避免勞累誘發氣喘、心衰。 5、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6、多吃桂圓、阿膠、大棗等補血食品,另外當歸羊肉羹、龍眼酸棗仁飲、歸參燉母雞、地黃雞等均具有很 好的補血作用。 巨細胞性貧血 【疾病常識】 】葉酸和維生素B12均為水溶性B族維生素,兩者在細胞核合成過程中都起重要的作用,當葉酸或維生素 B12缺乏時,細胞核合成速度減慢,導致細胞各個部分成熟時比例失調,即發育不平衡,造成細胞體積大而 細胞核發育較幼稚,好比幹癟的花生,外表看起來挺大,但,花生仁很小,稱為巨幼樣變,因此造成骨髓 造血無效,形成巨細胞性貧血。巨細胞性貧血的病因有食物中缺少新鮮蔬菜,過度烹煮或腌制食物導致食 物中葉酸丟失,酗酒、小腸炎癥、腫瘤、慢性感染以及甲氨蝶呤、乙胺嘧啶、苯妥英鈉、柳氮磺吡啶等均 可導致葉酸缺乏。絕對素食者、老年人、萎縮性胃炎患者,維生素B12吸收減少或障礙;全胃切除術後和 惡性貧血者,由於一種叫內因子的東西缺乏,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易導致維生素B12缺乏。巨細胞性 貧血大多起病緩慢,臨床上袁現為中至重度貧血,病人除有乏力、頭暈、活動後心悸、氣短等貧血的一般 表現外,還常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或便秘,出現牛肉舌(舌頭紅,表面因乳頭萎縮而光滑)。維生素B12 缺乏者可出現手足對稱性麻木、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老年患者可出現精神異常、抑郁、嗜睡等神經系 統癥狀。 【黃金搭配方案】 1、葉酸+腺苷B12 對於巨細胞貧血的患者,我們主張缺什麽就補什麽,巨細胞性貧血的患者多同時缺少葉酸和維生素B12,如 果只補充葉酸,將會加重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經系統癥狀,基於以上原因必須葉酸和腺苷B12同時補 充。 2、葉酸+維生素B12+氯化鉀 葉酸和維生素缺乏,經補充治療血紅蛋白恢復後可引起低鉀血癥,特別是部分老年有心臟病者對血紅蛋白 恢復後的低血鉀更不能耐受,有的患者容易發生猝死,因此必須適當補充鉀。 【健康囑托】 1、糾正偏食及不恰當的烹調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少吃腌制食品。,豆、蠶豆、柑橘中葉酸含量較多,應 適量多食。 2、飲酒者應戒酒。 3、避免服用甲氨蝶呤、乙胺嘧啶、苯妥英鈉、柳氮磺吡啶等影響葉酸吸收的藥物。 4、積極治療引起葉酸需要量增加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癥和感染等。 5、動物的肝、腎、心、肌肉組織以及蛋類、乳制品中維生素B12含量富,應多食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RA) 【疾病常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癥狀為對稱性、周圍性 多個關節慢性炎癥性病變。本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一些病毒、支原體、:茵感染後 可通過某些途徑影響關節炎的病情進展,另外該病有一定的:傳傾向。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緩慢而隱匿, 任何年齡的成人都可發病,於35~50歲發病,60歲以上者發病率明顯高於30歲以下者。病人主要表現有: ①病變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的僵硬,如膠粘著樣的感覺,稱為晨僵。②最常出現腕關節、 掌指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的:稱性、持續性疼痛,其次是趾、膝、踝、肘、肩等關節的時輕時重的疼痛,; 痛關節的皮膚出現褐色色素沈著。③受累關節的腫脹,常見部位為腕-節、掌指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也 呈對稱性。④晚期患者,由於炎癥,壞了關節的正常結構,造成關節骨性強直,其周圍的肌腱、韌帶也變 形、、位,導致受累關節畸形。⑤人的一些特殊關節,如頸椎的可動小關節、肩、髖關節、咬頜關節都可受 累出現疼痛、腫脹以及功能受限。根據本痛影響生活的程度,我們將其分為4級:I級,能照常進行日常生 活和各項工作;Ⅱ級,可進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種職業工作,但對參與其他項目活動受限;Ⅲ級,可進 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參與某種職業工作或與其他項目活動受限;IV 級,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參與工作的能 力均受限。除關節表現外,尚有關節外表現,如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胸膜炎、心包炎等等。本病 的診斷標準如下:①晨僵持續每天至少1小時,病程至少6周;②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 ③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④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⑤有皮下結節;⑥手X線片改變;⑦類風 濕因子陽性。患者有上述7項中的4項即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黃金搭配方案】 1、雙氯芬酸鈉+甲氨蝶呤 雙氯芬酸鈉為非甾體類抗炎藥,起消炎止痛的作用,起效快,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甲氨蝶 呤為免疫抑制劑,能夠抑制細胞的增殖,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是肯定的,而且小劑量服用毒副反應較 輕。常見副作用包括惡心、食欲差、脫發、抑制血細胞生成;嚴重副反應是肝臟損害和肺部病變,因此有 肝臟疾患者應慎用。上述兩種藥物從發病機制和控制癥狀兩方面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確鑿,適用於 胃腸道功能較好的病人。 2、美洛昔康+甲氨蝶呤 美洛昔康為非甾體抗炎藥中的另一類,也起消炎止痛的作用,但其胃腸道反應、損害較輕,因此與甲氨蝶 呤聯合適用於胃腸道功能欠佳者。 3、阿司匹林+潑尼松+雷公藤多甙 阿司匹林是水楊酸類抗炎藥,作用與美洛昔康相同,起消炎止痛、控制癥狀的作用。潑尼松為糖皮質激素, 同時有抗炎和抑制免疫反應、減輕組織水腫的作用。因患者長期應用易產生藥物依賴,不僅不能阻止病情 發展和關節破壞,而且還會加重潑尼松的副作用,如水鹽、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紊亂。由於抑制人體 抗病力,還容易誘發感染,因此激素只用於類風濕關節炎急性發作期伴有發熱、多關節嚴重腫痛,應用非 笛體類抗炎藥無效者,提倡短期應用。雷公藤多甙具有消炎解毒、祛風濕的功效,與上述藥物聯合可增強 療效,縮短激素應用時間。很明確,上述藥物適用三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單純應用阿司匹林類藥物 無效的患者。 4、吲哚美辛+柳氮磺吡啶+潑尼松 吲哚美辛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線藥物,起消炎止痛的對癥{1療的作用,可迅速緩解癥狀,但一部分 患者對此藥不敏感,效果欠佳,此日加用潑尼松進一步減輕炎癥,抑制免疫反應,增強治療效果。柳氮磺 吡啶被認為是改變病情的藥物,也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二線藥物,但起鴦時間比較晚,需要3~6個月 才能見效,故又稱慢作用藥,它能夠改善患辛癥狀,降低血沈,及早使用能阻止關節骨質的破壞,減少關 節畸形的發型和殘疾。這種治療方案稱為下臺階方案,目的是多種藥物聯合盡快早舅緩解病情,治療見效 後再慢慢逐一減藥,最後用吲哚美辛以最小劑量鴦持,鞏固療效。 【健康囑托】 1、含微量元素的魚油、夜櫻草油、蘋果醋、蒜、蜂蜜、藻類、蜂王漿、人參等食物能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 人癥狀緩解,減輕疼痛和腫脹的關節數,延緩疲勞,應多食。 2、谷類、牛奶、奶制品、茶、咖啡、紅色}類、柑橘屬的水果可使病情加重,應適當j 食。 3、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正規j 療,不得私自停藥。 4、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註意體位,枕頭不能過高,應睡硬床,膝蓋下不要放枕墊,以免關節變形。 5、平時多註意手的抓、捏、握等功能鍛煉,緩解期可參加遊泳、騎車、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活動。 6、註意氣候和環境變化,及時做好預防,以有利於疾病康復。 7、適當補充營養,增加優質蛋白和高纖維素食物。 風濕熱 【疾病常識】 風濕熱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癥,主要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 皮膚和皮下組織。急性風濕熱最常見於5~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復發者多在初發後3~5年內,尤以累及 心臟者復發率高。目前認為風濕熱的發病原因以A組鏈球菌有關,人感染A組鏈球茵後,體內產生了抵抗 該種細菌的物質稱為抗體,抗體不僅作用於鏈球菌本身,還可作用於心臟瓣膜、關節的組織,引起相應組 織的病變。風濕熱病人發病前1~5周多先有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起病時感全身無力,易 疲勞,沒有食欲,較煩躁,主要表現有:①不規則的輕度或中度發熱,脈搏加快,出汗多,與體溫不成比 例;②遊走性多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是多累及膝、踝、肘、髖等大關節,關節紅、腫、熱、 痛,急性炎癥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不遺留關節畸形等後遺癥;③心肌炎,首先累及心臟瓣膜,病 人可出現心慌、胸悶、呼吸困難以及浮腫等心衰表現;④皮膚出現斑丘疹,環形紅斑,常見於四肢內側和 軀幹,為淡紅色環狀紅暈,環內皮膚顏色正常,有的表現為皮下豌豆大小、數目不等的小結,較硬,壓之 不痛,皮下小結多伴有嚴重的心肌炎,是風濕活動的表現之一;⑤風濕炎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引起精神 異常,出現不自主動作如擠眉弄眼、咧嘴伸舌以及步態不穩、吞咽困難等,稱為舞蹈癥。臨床診斷風濕熱 主要依靠表現、實驗室輔助檢查和既往的鏈球茵感染史,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沈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白細 胞增多、貧血,必須兩個主要表現,或一個主要表現加一項次要表現才能診斷為風濕熱。 【黃金搭配方案】 1、阿司匹林+潑尼松+氫氧化鋁+氨芐青黴素 阿司匹林是治療急性風濕熱的最常用藥物,對風濕熱的退熱、消除關節炎癥和降低血沈均有較好的效果, 此類藥物共同特點是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因此我們加用氫氧化鋁保護胃 黏膜,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潑尼松為糖皮質激素,能夠減輕炎癥,緩解癥狀,但在 對風濕熱的療效方面與水楊酸制劑無明顯差別,且有停藥後病情重來現象,故只有當患者在用水楊酸制劑 治療效果不佳如不退燒、心功能無好轉情況下及時加用,直至炎癥控制,血沈恢復正常後逐漸減量。芐星 青黴素是長效青黴素,應用較方便,作用仍是清除溶血性鏈球菌,避免風濕熱進行性惡化。上述藥物適用 於風濕熱急性期對水楊酸制劑療效欠佳的患者。 2、阿司匹林+紅黴素 阿司匹林和紅黴素聯用同時起抗風濕和清除溶血性鏈球菌的作用,可治療、預防風濕熱復發,適用於對青 黴素過敏的風濕熱患者。 3、貝諾酯+普魯卡因青黴素 貝諾酯為乙酰水楊酸和對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吸收後在血中緩慢釋放出水楊酸,發揮退熱、消除關節炎 癥和降低血沈的作用,但其對胃刺激較輕,因此與普魯卡因青黴素聯合適用於胃功能不好、不能耐受水楊 醣制劑的風濕熱患者。 【健康囑托】 1、風濕熱活動期必須臥床休息,無明顯心臟受損表現,病情好轉後,可控制活動量直至癥狀消失。 2、發病期間宜進食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食物。 3、註意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居室衛生清潔、空氣清新,防止感冒。 4、對有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者,應及早徹底地用抗生素治療。 5、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者應手術摘除。 6、為預防風濕熱復發,特別是有心肌炎的病人,應連續應用青黴素類抗生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磺胺嘧 啶或磺胺異嗯唑。 7、風濕熱病人必須樹立預防的觀點,充滿戰勝疾病的信心。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疾病常識】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指腦血供障礙引起的短暫的局竈性腦功能障礙,通常癥狀發生突然,又很快消失,持 續幾分鐘到半個小時,於2 4小時內完全緩解,不留任何後遺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征, 較常見的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潰隨血液進入腦內,引起小血管阻塞;頸椎痛壓迫椎動脈暫時阻斷了 椎動脈血液供應,引起一過性腦缺血;心功能障礙使血壓過低,不能滿足腦血液供應;貧血、血液高凝狀 態等均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原因。根據病人表現不同,分為頸動脈系統和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 發作兩大類。一是頸動脈系統:常見癥狀為一個上肢或一個下肢無力,單個肢體的麻木或感覺異常,有的 可產生暫時性失語、單眼失明。二是椎動脈系統:常見癥狀為一過性眩暈、看東西重影、說話困難、吞咽 困難,或一個肢體運動不協調,有的患者出現後腦勺疼痛,突然轉頭或運動上肢後出現四肢無力而跌倒。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約1/3會反復發作,病人在一到數年內發生腦梗塞,另外病人可自行緩解,因此對短 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應積極治療,積極預防。 【黃金搭配方案】 1、阿司匹林腸溶片+尼莫地平 頸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主要是因為其內形成了微血栓,ii 微血栓主要是由血小板聚集形成的,阿司 匹林腸溶片能夠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預防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是目前被證實有效的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有 消化性潰瘍和出血性疾病的病人禁用。尼莫地平為選擇性作用於腦血管的鈣離子拮抗劑,能擴張腦血管, 改善腦供血,並且可預防腦血管痙攣效果良好。上述兩種藥物對頸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病人同時有預 匿和治療作用,是證實有效的藥物。 2、噻氯匹啶+西比靈 噻氯匹啶是另一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其預防腦血栓的效果E阿司匹林要好,尤其對女性腦缺血發作 患者較好,但其耐受性不如阿司坦林,適用於對阿司匹林無效者或椎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西比 靈即氟桂利嗪,能夠選擇性地擴張腦血管,明顯改善腦血供,特別是對至椎病引起的椎動脈系統的腦缺血 發作效果較好。上述兩種藥物相符相乖地用於椎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謂黃金搭配。 3、腸溶阿司匹林+腦益嗪+甲胺乙吡啶 腦益嗪即桂利嗪,其作用也是擴張血管,可顯著改善腦循環,解除氳血管痙攣,且作用時間較長。腸溶阿 司匹林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預防血栓形成。甲胺乙吡啶,有治療眩暈的作用。上述藥物適戶於伴有 明顯眩暈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 【健康囑托】 1、保持情緒平穩,避免生氣、抑郁、憤怒和急躁。 2、合理飲食,多食粗糧,每日主食4~6兩,新鮮蔬菜壬斤,新鮮水果半斤,飲鮮牛奶250毫升,豆制品 每日2兩。 3、適當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或遊泳。 4、戒煙酒。 5、患者一旦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就應積極治療,不能昕之任之。 6、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等。 動脈硬化性腦梗塞 【疾病常識】 當人的腦部動脈發生硬化,形成粥樣斑塊時,就會使原本較粗的管腔變得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導致急性腦 供血不足或腦動脈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腦組織壞死,即形成腦梗塞,也稱腦卒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 腦動脈彈性就會降低,發生硬化,就像生銹的鐵管,表面變得不光滑,如果同時合並高血壓、吸煙、糖尿 病或高血脂都會加速腦動脈硬化的過程。腦血流量減少,血栓形成或血管閉塞不一定發生腦梗塞,即使發 生腦梗塞也不一定出現臨床癥狀,因此,腦梗塞表現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①供血不足發生的快慢以及持 續時間的長短;②腦血管本身有無畸形;③是否建立了充分有效的側支循環(所謂側支循環就是從阻塞的血 管旁邊長出一些小血管來供應阻塞部位的血液);④腦血管堵塞發生的部位。腦梗塞起病稍緩慢,在幾分鐘 到幾小時不等,多於半天或1~2天達到病情的高峰。病人多在安靜、休息時發病,如在睡眠中發病,多無 頭痛和嘔吐,根據阻塞血管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現,如一側肢體癱瘓或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肢體麻 木,感覺障礙,眩暈,視物重影,發音困難,吞咽困難以及走路不穩等,嚴重者出現昏迷和四肢癱。按照 病程,腦梗塞可分為進展型和爆發型兩種,進展型的癥狀從輕變重需要幾天時間,爆發型發即呈現完全性 癱瘓,病情即叠高峰,可出現嘔吐、抽搐、意識障礙及局對腦梗塞患者除非有禁忌證,否則均應在最短的 時間內爭取溶栓治歲前我們要求在發病3小時內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積極采用靜栓治療。由於我國 醫療水平的限制,大多數患者就醫時或發現患病已超過3小時,失去溶栓機會,只能采取相對“緩和”的 治療措施。 【黃金搭配方案】 1、阿司匹林腸溶片+20%甘露醇+丹參+維生素E 發生腦梗塞的患者均有血小板聚集的血栓形成,如果不及時幹療,病情將進一步發展,因此抑制血小板聚 集的藥物腸溶阿司匹林均發病後最短的時間內服用,刻不容緩。由於突然的腦供血中斷,6小缺血的腦細胞 將發生壞死,同時其周邊的未完全缺血的腦細胞會發腫,甘露醇就起減輕腦細胞水腫的作用,挽救尚未壞 死的腦細胞,力損傷降到最低,但應註意其長時間應用可引起低血鉀,應適當補充鉀參是中成藥,可以降 低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改善腦血流,降低血液度。維生素E能夠清除對腦細胞有損害的一種叫作自由基 的東西,對腦細胞的保護。上述藥物適用於不能溶栓治療的腦梗塞患者的早療,效果良好。 2、潘生丁+20%甘露醇+葛根素註射液+胞二磷膽堿 潘生丁亦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能夠預防血栓形成,防止腦阻塞進一步加重。甘露醇在腦梗塞的急性 期是必備藥物,用來減輕胞水腫,挽救瀕臨死亡的腦細胞,降低腦內壓力,由於腦梗塞水腫期梗塞後2~4 天達到高峰,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因此甘露醇等脫水連用3~5天,較少超過7天,但大面積腦梗塞、腦 水腫嚴重或伴有其發癥者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葛根素是較常用的中成藥,能夠減低黏稠度,抑制血小板 聚集,改善腦血流,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胞膽堿是神經保護劑,能夠活化和營養腦細胞,促進腦細胞 代謝,有助復其功能。上述藥物是聯合治療腦梗塞的另一組黃金搭檔藥物,同預防、治療和挽救的作用, 效果良好。 3、蘄蛇酶+阿司匹林腸溶片+銀杏葉制劑+腦復康+20%甘露醇 蘄蛇酶可有效地降低腦梗塞患者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水平,改善神經功能,並減少腦卒中的再次發生率, 對進展型腦梗塞可較明顯改善癥狀,不良反應輕,應註意纖維蛋白原降至130mg/微升以下時可增加出血傾 向,此時應慎用。腸溶阿司匹林在此可加強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更有效預防再發血栓。銀杏葉制劑是一種 傳統藥物,其能夠改善腦血流,降低血液黏滯度,效果是較確切的。腦復康是一種效果明確的保護腦細胞 藥物,能夠改善腦細胞功能,營養腦細胞。甘露醇同樣是起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的作用。因此,上述 藥物適用於進展型腦梗塞病情較重、急需降低血液黏滯度的患者。 4、血栓通+尼莫地平+腸溶阿司匹林+20%甘露醇+速尿+都可喜 血栓通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腦血管,改善腦供血,是大家公認的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尼莫地 平為鈣離子拮抗劑,選擇性作用於腦血管,改善腦供血。都可喜是神經保護藥,促進腦細胞代謝,營養腦 細胞,可以改善患者記憶力,對老年性癡呆患者也有一定療效。甘露醇仍起減輕腦細胞水腫、降低顱內壓 的作用,其與速尿聯合有協同作用,降顱壓效果好,持續時間長,可減輕應用甘露醇引起的腎臟損害。腸 溶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上述藥物從各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治療腦梗塞,是很好的搭配。 5、西洛他唑+金納多+維生素E 西洛他唑是一種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還能同時擴張下肢血管,降低血脂和血液黏滯度,因其可預 防患肢血栓的形成,對於糖尿病合並腦梗塞的患者尤其適用。金納多和維生素E起營養腦細胞、改善腦細 胞代謝的作用,效果明確、良好。上述藥物適用於較輕的腦梗塞,即醫學上稱的腔隙性腦梗塞患者,因為 這種患者梗塞面積小,不至於引起腦水腫,因此,只采取預防和營養腦細胞的措施即可。 6、甘油果糖+燈盞花素+阿司匹林腸溶片+杏丁註射液 甘油果糖為高滲性脫水劑,較甘露醇不良反應如反跳、電解質紊亂、腎臟損害等明顯減少,且不增加心臟 負擔,故對於心腎功能不全的腦水腫患者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因其作用緩慢,對急性腦水腫患者效果不如 甘露醇來得直接、及時、迅捷。燈盞花素對心腦血管均有擴張作用,更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杏丁是改善 腦細胞代謝、營養腦細胞的藥物,舉腦功能的恢復。阿司匹林腸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同時預防心、腦 曲形成。上述藥物適用於非大面積腦梗塞合並心或腎功能不全的患:為理想選擇。 【健康囑托】 1、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食鹽攝入量限制在5g以下,多食新鮮、水果,食物制作以蒸、煮、熬為主,避免 煎、腌、熏、炸。 2、適當運動,如每日散步或快走30~60分鐘。 3、必須戒煙,少量飲酒,每日飲啤酒量不得超過350毫升。 4、情緒平穩,避免精神緊張、疲!奮、憤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緒。 5、對遺留肢體活動障礙者,應積櫥患肢功能鍛煉,以剩予癱瘓肢體功能恢:免引起患肢肌肉萎縮。 6、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通過鍛煉減輕體重可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