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人物传:黄兴

 dongchang 2013-09-27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1874年10月25日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县龙喜乡高塘村。五岁时,跟随父亲黄筱村发蒙读书,随后又入附近的私塾就读,学习勤奋。童年时代,喜欢听洪秀全、杨秀清的革命事迹,“稍长,喜读太平天国杂史”。

  19岁时黄兴进人长沙城南书院读书。1898年,以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黄兴对历史、地理很感兴趣,课余时间还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等书,被书中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深深吸引。由此,眼界大开,思想日益激进,走上了向西方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1900年,唐才常等在长江流域组织自立军起义,黄兴曾参与其事,帮助他们运动清军中的湘籍军官保持中立,不加阻碍。但自立军起义很快被镇压,唐才常等英勇就义。自立军失败的现实,促使黄兴愈益倾向革命反清,当时他赋诗道:“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流露出以武装斗争反抗清朝的理想。

  1902年春,黄兴被官府选派赴日本留学。在那里,他很快就被留学生界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12月,他与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专以输入文明,增益民智为本”;又与蔡锷等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大量从事译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并支持湖北留学生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宣传“排满”的民族主义。

  黄兴虽然学的是师范,却特别喜好军事,课余曾请日本军官讲授军事课程,参观日本士官联队各种兵操,每天清晨起来,到神乐坂武术会参加射击比赛,为日后领导武装起义准备了条件。

  1903年,拒俄运动发生。黄兴和蓝天蔚、蔡锷等人组织“抗俄义勇队”,由黄兴向义勇队员教授枪法,每天操练,准备开赴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后来,义勇队改称“军国民教育会”。他在拒俄运动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与反动,愤慨地指出:“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唯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1903年夏,他受军国民教育会派遣,以“运动员”的身份回到湖南策动反清革命。从此,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黄兴回到长沙,在明德学堂以教书为掩护,向学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暗中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11月4日,黄兴以过30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他们提出“同心扑满,当面清算”的口号(隐寓“扑灭满清”之意)。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有黄兴、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刘道一等百余人,会上一致推举黄兴为会长。黄兴提出在湖南首先发难,争取各省响应的方略,决定于1 1月16日慈禧太后70寿辰那天在长沙起义。但起义计划不幸临期泄漏,黄兴遭通缉,于是逃往上海,后避难到东京,过着流亡生活。

  1905年7月,经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在凤乐园会面,畅谈革命大势,交流思想,共议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7月30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到东京举行建立统一革命团体的筹备会。与会者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留日学生中其他团体的部分成员和日本人宫崎寅藏、内田良平、末永节等共70余人。会上,确定新成立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议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黄兴在会上发表演说,慷慨陈述革命大义,并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

  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到会者约百余人。黄兴首先在会上宣读章程草案30条,经大会讨论修改后通过。在选举总理时,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提议获得一致通过。黄兴还提议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后改称《民报》),得到与会者赞同。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把主要精力放在武装起义的准备和组织上,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人会工作,并从中选拔一些坚定分子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丈夫团”,为进行武装斗争准备力量。

  1905年底,黄兴到桂林运动清军反正,次年秋,他派刘道一、蔡绍南等回湖南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9月,他参与领导了广西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同年12月,又发动了镇南关起义,与孙中山亲临战场,并肩战斗。

  1907年2月,黄兴在旗式问题上与孙中山发生争执,为顾全大局,服从了孙中山的意见。3月因孙中山被迫离日,他曾代理同盟会总理职务。是年,章太炎、陶成章、张继、宋教仁、谭人凤等在潮惠起义失败后,鼓动同盟会内一部分人主张召开大会,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举黄兴担任。黄兴以革命大局为重,致信在东京同盟会总部以庶务代行总理职权的刘揆一,表示反对。

  1908一1911年,黄兴先后发动了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和广州新军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并未灰心,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准备广州起义。

  1910年11月13日,黄兴赴槟榔屿与孙中山商议再次发动广州起义计划,会后返抵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商定成立统筹部,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部长。由于形势发生变化,起义被迫推迟。不久黄兴等获悉广州部分新军将于5月初退伍,决定马上发动起义。1911年4月23日,黄兴致绝笔书于孙中山及南洋同志说:“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余人攻打总督衙门。攻人总督衙门后,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跑,遂放火烧了总督衙门。起义军撤出时,遭到巡防营的堵击,许多革命党人牺牲,黄兴右手二指被击断,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殓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7月31日,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鉴于南方起义一再失败,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中部地区发动起义。黄兴支持他们的计划,还应湖北革命党人的邀请,准备赴武汉主持起义大计,但未及动身,武昌已爆发起义。

  黄兴在香港得悉武昌起义的消息后,随即离开香港,赶赴武昌前线。10月28日,黄兴抵达武昌,士气为之大振。黄兴立即渡江赴前线督师,在汉口与清军展开剧烈的争夺战。1 1月3日,湖北军政府举行“登坛拜将”的隆重仪式,任命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黄兴来到汉阳阵地,亲自督修防御工事。不久,湖南援军赶到,黄兴下令分三路反攻汉口,结果失败。北洋军趁机猛攻汉阳,黄兴在最前沿督战,坚持指挥,终因敌军炮火猛烈,汉阳失陷。

  黄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坚守汉阳一个月,虽未取得胜利,但保住了首义区和湖北军政府,争取了时间,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湖南、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宣告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呈土崩瓦解之势。

  12月1日,黄兴由武昌返抵上海。次日,江浙联军即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I临时政府暂设南京,公举黄兴为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因黎元洪反对,于是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并代大元帅职权。

  1 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陆军部成立后,立即制定出分兵北伐计划,但由于军队的战斗力较差,有的将领专横跋扈,不听命令,军饷又十分拮据,黄兴的处境很困难。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黄兴为无实权的参谋总长。黄兴辞不就任。袁世凯随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府留守,主持整编南方各军。因军饷无着,军队哗变,于是大量裁遣。嗣后又自行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

  8月,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会谈。黄兴一时受袁世凯的蒙蔽,对袁深表信任,声称“袁公确是英雄,民国第一流人物"。这时,宋教仁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举为理事之一。黄兴积极推行政党政治的主张,他甚至劝说袁世凯也加入国民党,袁世凯自己虽未加入,但他的亲信、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和大多数阁员都填写了国民党人党誓愿书。黄兴认为这样就可以维持民国前途,于是萌生功成身退之意。他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便转而积极鼓吹和致力于发展实业和教育。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变化,黄兴发展实业和教育的主张大都未能实现。12月,他接受袁世凯委任的汉粤川铁路督办职务,不久又辞。

  1913年3月20日,代理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孙中山与黄兴在如何反袁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孙中山主张立即起兵讨袁。黄兴认为“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逆迹尚未昭著,南方的革命军又甫经裁汰,必须加以整备才能作战”,主张“法律解决"。结果袁世凯抢先下手,下令免除广东、江西、安徽三省国民党都督的职务,并调兵南下。革命党人仓促应战,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7月14日,黄兴自上海赶到南京。15日,迫使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黄兴被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通电誓师讨袁。但南京很快便三面受敌,黄兴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参加讨袁失败的国民党人也陆续来到东京。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宋案发生后,即应兴师讨袁,但党人多不听从他的指挥,坐失良机,致使袁世凯得到了“大借款”,可以从容布置,因此对黄兴颇多责难。孙中山认为党员不听他的号令,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分子太复杂,已不能起作用,主张解散国民党,另行组党。黄兴不赞成另行组党,主张国民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整顿、扩充,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反袁的其他革命分子,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奋斗。

  1914年春,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华革命党。规定党员入党一定要写誓约,井且一定要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按上中指指模。黄兴对此很不赞成,他认为无论仍用国民党的名义或者另组新党,领袖非孙先生莫属。但若要在誓约上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就是服从一个领袖,为一个人干革命;如果还要在誓约上按指模,那就像犯罪的人写供词一样,两者都违背了自由平等的精神。至于党员入党之后,都是共患难同生死的革命同志,应该一律对待,而不应划分等级,更不应以所谓“功勋”、“有功”、“先进”公民享有权利不同相号召。但孙中山表示,一切要按他的计划进行,愿服从者,必须绝对听他的号令。

  6月30日,黄兴赴美,与同盟会会员多人组“欧事研究会”。在美国他仍一直与国内反袁势力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共同策划反袁斗争,揭露袁世凯破坏革命的种种罪恶,与李烈钧等联名通电,反对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9月底,蔡锷派专人送密信给黄兴,信中谈及国内形势及袁世凯阴谋称帝的种种活动,并提出他自己准备秘密出走和在西南发难的计划,征求黄兴的意见。黄兴接信后,立即命儿子黄一欧和秘书石陶钧先后回国,参加倒袁运动。为了扩大讨袁战线,黄兴于云南起义前夕,写信给不甘附逆的社会名流,如张謇、汤寿潜、唐绍仪等,以及可争取的地方将领,如广西的陆荣廷,动员他们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恢复帝制时,他在旅美华侨中宣传反袁,并为护国军筹措军饷。

  这时,国内各方面的函电纷纷飞来,要求黄兴早日回国,主持讨袁运动;孙中山也电邀他回国并肩讨袁。黄兴遂于1916年4月22日自旧金山启航,5月9日到达东京,即发表讨袁声明。6月6日,袁世凯因举国声讨,众叛亲离,忧惧而死。

  7月8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两人商谈国事,一如往昔。遗憾的是黄兴壮志未酬,已积劳成疾。10月10日,即武昌起义五周年之际,他旧病复发,胃血管破裂,吐血不止。虽经抢救,但未能见效。10月31日,这位杰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仅42岁。

  “建设共和新事业,铲除世界旧强权”,这是黄兴投身革命的目的和理想,他为此苦苦奋斗了一生。黄兴逝世后,治丧委员会由孙中山领衔,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谭人凤担任主丧友人。其后,国会通过国葬法,决议国葬黄兴。12月23日,黄兴的灵柩由上海起运,次年1月5日运抵长沙,4月15日在长沙举行了国葬典礼,并被安葬在岳麓山云酆宫旁。

  黄兴文武全才,既有彪炳一代的功勋,又有斐然成章的文采,留有《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