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成大与石湖别墅

 苏迷 2013-09-27
范成大与石湖别墅
  范成大营建的石湖别墅实际上是个建筑群体,客观原因在于石湖具有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触目所见皆可造园筑室。从这个角度看,并不单指某一建筑的石湖别墅是无法重建的。更何况,石湖别墅承载更多的,是范成大对融于自然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这种追求或许更值得我们珍视。

  石湖之滨,群山叠翠、山清水秀,宋代名人范成大的“石湖别墅”便在这里。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南宋时期平江府吴县(今苏州)人。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曾在石湖之畔留下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蜚声诗坛。
  乾道三年(1167年)范成大在石湖边上建造农圃堂,好友周必大在《吴中诸山记》中说“别筑农圃堂,对楞伽山,临石湖”。此后,范成大又陆续在湖边筑梦渔轩,在行春桥南筑盟鸥亭,在石湖之南筑绮川亭等。此外,石湖北面还有天镜阁。李根源认为,今天的渔庄就是范成大天镜阁故址。上方山麓则建有玉雪坡、锦绣坡、此山堂、千岩观、说虎轩等,其余堂构散布其间。这些建筑俗称“石湖别墅”,后人将其总称为“石湖旧隐”。
  范成大的好友周必大有一次游览石湖旧隐后,留下如下文字:“至能之园,因城基高下而为台榭,所植多名花。别筑农圃堂,对楞伽山,临石湖,盖太湖之派,范蠡所泛之五湖者……岂鸱夷子成功于此,扁舟去之,天閟绝景,须苗裔之贤者然后享其乐耶?”是年,范成大自参知政事职位落职后,居住苏州的机会较多,对“未尝经营如意”的石湖旧隐投入更多精力。如此,范成大在寄情石湖山水的同时,无意中也开创了苏州士大夫在石湖之滨构筑别业的先河。
  也就是说,范成大自中年时就开始营建的石湖别墅实际上是个建筑群体,加上园圃,散落、点缀于石湖周边,之所以如此,其客观原因就在于石湖具有优美的山水环境,触目所见皆可造园筑室。从这个角度看,并不单指某一建筑的石湖别墅是无法重建的。更何况,石湖别墅承载更多的,是范成大对融于自然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这种追求或许更值得我们珍视。
  范成大幼时生活颇为艰辛,亲人早丧,他竭尽全力抚养弟妹。后在友人劝说激励下,奋发应举,中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开始走上仕途。步入政坛后,范成大体恤民生、力行实事的儒家气质逐渐显现出来。乾道五年(1169年),范成大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在任虽仅数月,却做了不少实事,如力倡义役以减轻民众负担、修通济堰使当地民田灌溉有序、建平政桥便民跋涉,由此深得处州民心。后来,范成大又入桂林接任府事帅印,他力主放宽郡县上交盐利之额,以解决地方财政匮乏。又赈各地旱灾,安抚民心;选汰郡卒,练兵教阅,增强军队战力;约束傜民,置团统属,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如此恩威兼施,妥善抚定西南边陲。
  范成大官至参知政事,历任处州、静江、明州等地方长官,关注民生、力行仁政,更曾代表南宋王朝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隐居苏州石湖,筑室自居,号称“石湖居士”。范成大的一生,可以说,既有为生民立命的达兼之举,又有归隐田园而居的独善生活,可以算得上一个具有儒家理想型人格的诗人。
  范成大儒家理想人格的最典型体现,要数乾道六年(1170年)的出使金国之举。绍兴和议时,南宋使者使金,必须行跪拜之礼。宋孝宗对这种耻辱的仪式耿耿于怀,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斡旋。南宋朝廷的计划,是由使者正式向金提出归还河南北宋诸帝的陵寝之地,使臣再以个人要求向金方提出改变屈辱的受书仪式,这样如果不成,可推及使臣一己承担。但这样做,就将使臣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范成大慨然请行。行前,他即安排家事、作好不归的准备。挚友杨万里这样描摹:“(成大)仗汉节,使强虏,即其庭伏穹庐不肯起,袖出私书,切责之。君臣大惊。”由于范成大的顽强坚持,金世宗还是收下了范成大拟就的要求更改国礼的奏折,虽然最终没有同意,但也没有加害。而范成大在金廷表现出的坚持立场、凛然不屈气节,令人称赞不已,金国朝野上下也肃然起敬。
  如果说,常年在外任职奔波的范成大以经世济民为自勉,内恤民生、外争国体,体现出儒者达兼天下的进取之道,那么过一种不求闻达、超脱世事的自在生活,也同样是范成大所渴盼的,而石湖别墅就承载了范成大的这种期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