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无名小兵 2013-09-28

新学期开始,浙江某学校搞了一个《教师公约》发布会,其中有一个承诺,不将学校的责任推给家长,说白了,就是不让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在座的各位,你们学校干不干这个勾当。有没有干的?我坚信有人干,而且为数不少。

    《中国教育报》约了几个人就这个事件写一篇文章。我看到了电子版,有一篇是《教师公约,找回师者内心“律令”》作者认为《教师公约》体现出来的教师内心“律令”包括三个方面:为家长服务、为同伴服务、为组织服务。我的想法是,作为教师这三个“服务”也许是完完全全应该的,那么组织应该不应该为教师服务呢?一个公约唯独没有学校老师的承诺,这是不是“公约”呢?我由《教师公约》想到的是“契约精神”。一份契约至少应契约制定者对生活世界的共同理解和愿景,它不仅仅是每个个体对共同意志的内心肯定和自觉承诺,还应该有共同体全体成员对每个个体自觉承诺的信任和依赖。也就是是说,从“公约”的特征出发明必须确学校行政应履行的义务,从发布的资料来看这个“公约”一样反映了我们内心固有的某种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只要学生向学校承诺,只要老师向校长承诺,我们从来不想着给教师一个承诺。就这个问题,我也写了一篇较好的文字,当然较好中谈了我上面的质疑。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契约精神现代教育的核心》。比较好玩的是,我居然没能找到这个“公约”的全文,我的朋友也没有找到。

    常常会有达地区的校长,给我这样一个提问:我们的老师,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不想做,他就是混混日子,我们这些校长的能怎么做?我会反问一个问题,他凭什么为你做,你为他做了什么?你该不该为他们做一些什么?当然了,在现行体制下,管辖那么厉害,尤其是经费的管辖,我们似乎能给教师做的很少,这个很少指的是我们讲的所谓福利。

    我们无法改善教师期待的实质性的福利,我们还能给教师做什么?我们都明白,一所学校要办好有三个基本三个要素:师资、生源、设备。这当中第一位的,我始终认为是师资,有专家一会喊学生第一,一会又喊教师第一。学生第一,老师第几,第二啊,不错了,过去还是老九呢。老师的地位不能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学校还可以办好吗?好学校是要靠好教师撑门店的,并不是靠你校长撑门店的,为什么?所谓好校长可能会上一个班,但教语文、数学、英文的校长,让你教一个整班,我的孩子是不会放到你班上的。你动不动就去开会,还有许多其他事务,你那个班的课,今天请张三代课,明天请李四代课,我这个孩子放到你班那不要命了。

    要想提高学校的声誉,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好的老师,当然也要有好的生源。但是农村学校的校长麻烦在哪里?你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好教师,那些牌子大的,名声响的学校,给他一个承诺,一个优越的待遇,他马上就跑过去了。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这些做校长的,就不想让学校的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出人头地。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一个优秀教师,你马上就脚后跟对我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能不能找到一个让我们的好教师不断层的办法呢,这办法其实是有的,也是可行的,这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在我们的学校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将一部分教师组织起来读书,开始的要求是,凡35周岁以下的老师,必须建一个博客,这个博客必须加入学校的一个博客群。我们还建了一个QQ群,要求所有的教职工,都必须加入学校的QQ群。我们还在这个QQ群里召集了《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教师月刊》、《教师博览》等著名刊物的编,以及全国各地有思想、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进入我们专家团队。开始的时候我会常在这个QQ群里抛一个话题,然后让老师去讲、让专家去讲,我们再组织人给整理一下,贴出来。建博客,建Q群,我当动的机当初很功利,就是想逼着他们说说写写,评职称什么的不是要文章吗,今天几百字,明天几百字,慢慢的,几千字不就在那里了。

    即便是这样,大家也不要乐观,不会人人写的。也不会有几个人经常写,这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志趣、积累、灵感、价值取向、时间、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过解决了前面的所有的问题,时间,其实不是问题。

    在我的阅读当中,我了解了一个管理学上的二八理论,这个二八理论是什么概念?就是在有人群的地方,只有20%的人可能是佼佼者,还有80%的人,只能成为常人。即便上精英汇聚的地方也是这么一个规律。所以我想到全面号召,必须跟重点扶持结合起来。开始的时候我给全校的教师都发书,现在也发,暑假的教师培训也发。但是我们要想到你书发下去真正看的老师不会太多,你还必须要意识到,你经常发,总归会有人翻的,翻与不翻状况是不一样的。

    我的建议是,做这些,既不要乐观,也不要悲观,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做了,多少总会有成效的。我们的读书会大概是在前年进行了调整,挑选与自主报名相结合,其实就是一个精英分子的读书会,我们有一个规定,一个月集中一次,迟到、缺席一律不通知,也不用你请假,两次不到,自动出局。大家读同一本书,提前一个月确定一个话题,让他们围绕具体的话题来读。

    我有一个建议,如果各位想组织读书会,《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是一定要读的。一年不行读两年,两年不行读三年。当然,要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来读,真正的把这本书读懂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就基本上到位了。比如说我给他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看待“教育即生活”(请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谈)?还提出了什么要求?每个人至少写五百字的读书笔记,至少写五百字。提前一周挂在这个读书群里,供大家分享。然后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这个话题,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读稿子,你也可以不读。进入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就要求不要写成文的读书笔记,只写提纲,但是这个提纲不能少于三个分论点。下一次集中的时候,你就是围绕提纲来发言。再过一段时间,不允许写提纲,只允许写关键词。再集中的时候,就围绕关键词来发言。对有潜质的所谓的精英来讲,有一个要求,关键词也不允许写。在我们讨论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听别人的,在别人的发言当中发现你感兴趣的,写关键词来回应。最终就是无主题论坛,抛出一个话题,大家没有准备的情形下,动态生成。

    这样七搞八搞,我们当中已经有三五个教师,可以不需要稿子讲半个小时的。我有一个观点,教师是靠嘴巴吃饭的。能说会道是第一位的,会写是第二位的。会上课才是第三位的。而我们的管理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求的是会上课,我们从来就不想一个人离开了讲稿和教案不能说话了,他这个课能上得好吗?教师是言说者,他靠的就是一张嘴巴,这个嘴巴是要练的,我们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就是茶壶里下汤圆,有货倒不出,他不会言说。为什么要把写放在第二位?写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思考的过程,是使自己的表达变得准确,严谨的过程。我们老师上课的麻烦在哪里?就是用学生听不懂的话,讲学生本应该明白的道理。上课最高的境界是什么?用孩子明白的话讲孩子不明白的道理。  

    跟大家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要想培养我们的教师团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陪他们一起读书,跟他们一起聊天。不要以为聊天不是好事情,许许多多的问题就是在聊的过程当中发现和解决的。只是这个摊子不能太小,还不能搞小团体,最多只能是一所学校教师的10%到20%,然后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滚雪球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球越滚越大。但是你不要寄多大的希望,但是我坚信做下去就会有成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