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业余棋手提高水平的路径

 宇宙神龙 2013-09-29

 

     我是业余棋手,虽然以前在老北京棋艺研究社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围棋,但是,过了初学阶段以后的学习提高主要还是靠自学。就是到了现在围棋水平在业余棋手里也不算高的。全国业余晚报杯比赛最好成绩是40名左右,算是达到过中游水平。不过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

我的围棋水平提高,尤其是对围棋内在规律的认识,我更多的是通过自己学习前人的文章,自己摸索和反复体验有了些点滴体会。我把自己学习围棋的经验写出来,供一些有志于提高自己水平的业余爱好者们参考。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执教。

    我认为:围棋的技术大体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非常精细的基本功部分,如:计算招法,算气,官子,中盘时的形势判断等等,细节处理得精确与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棋手的棋艺水平。

    第二部分是非常模糊的大局部分,如:

   “空提一子30目”,

   “棋拐一头力大如牛”,

   “与其恋子而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

   “七子沿边活也输”

    等都无法用精确的数量来描述这些大局情况的优劣、得失,不得不借助模糊语言来表述,但也生动地反映出了围棋中无法精确计算的那部分大局技术内涵。

    因此,一位优秀的棋手,必须既是一个好统帅同时又是一个优秀士兵,这两个普通生活中不可兼容的两份职务却要天衣无缝地在一个棋手身上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这两个不可兼容的职责在一位优秀的棋手身上缺一不可。

    统帅的能力主要发挥在围棋的模糊技术的大局方面,如:全局的谋划、大的取舍决断、胜负手、天王山的应用等,在这些地方精确计算具体细节过程不过是基本判断的补充和完善。大的方向、方略,多是凭棋手对围棋棋理的卓越领悟、理解从而产生出的感觉来决定具体大致走在什么地方。

    当然,优秀士兵的能力也丝毫不容忽视,具体的对杀、需要精确计算的细节地方不能有丝毫误算,就像士兵开枪射击一样必须百发百中。否则,统帅谋划得再好,士兵枪打的不准,老杀不死对手的棋子,统帅的意图也都要完全落空。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统帅首先是在一个优秀士兵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个统帅的成功首先在于优秀士兵细节上的成功。

    聂卫平在比赛成绩大不如前的时候,多次公开讲:

    我现在对围棋的理解比以前更高超了,我的成绩差主要是老出现误算……

    他讲得话我认为不是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实事求是,作为统帅的那部分棋艺水平聂卫平甚至比全盛时期更高了;但是,作为优秀士兵的水平却也实实在在地每况愈下,以至比赛成绩再没有出色过。这是历史的规律,这也是围棋的特点,或者说也是围棋的魅力所在。

业余棋手,首先需要提高的是作为士兵的那部分能力和水平。其次才是如何去当个合格的统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指的都是具体过程细节上出了问题。所以提高细节的处理能力和水平是业余棋手提高棋艺的真正捷径。

    赵治勋从6、7岁就在木谷道场学习围棋,他回忆过恩师木谷实培养弟子的方法。木谷实的教学方法很特别,对待那些尚未入段的弟子并不讲课和下指导棋,而是穿着木履“格登、格登”地往返巡视,责令他们无休无止地答各种死活题。答完了送上前去让老师审看,答对了木谷实默默不语,答错了便“嗯”上一声,透过厚厚的眼镜片威严地盯上你一眼,这时弟子便再去钻研。

    初始学习围棋阶段只答死活题的过程给赵治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培养出了赵治勋扎实的计算能力。赵治勋成名之后有次就“计算”到底有多少步,对记者讲道:

    “基本图大约要算15手,与其有关的参考图大约要考虑12个,参考图的算着就约为120手,加上亦需考虑参考图中未能全部加以确认这处及全局形势的关连呼应等,总计算往往要300手。”

     我理解,作为业余棋手在打基础的阶段,大量的做作死活题是学习围棋的捷径,唯有通过大量死活题的反复练习,才会使自己的围棋水平有坚实的基本功,才能成为了一个好士兵。

    我自己的感受,说到围棋的学习,“悟”是断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方法。禅宗非常强调“顿悟”。悟可以视作“顿悟”的初级阶段,是一种突然的颖悟。对着围棋中的各类复杂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更要深入细致观察,看到各种问题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从而产生理解和顿悟。悟就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忽然豁然开朗的理解,对问题的认识有坚持性、突发性、独特性。围棋里属于“士兵”所应该掌握的那部分技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可以有较大收效的,越是初级阶段收效就越明显。但是对于围棋统帅的那部分本事,就要通过悟至到顿悟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在学习前辈棋手的过程中,有几个著名棋手“悟”的经历对我很有启发。

    吴清源东渡日本,成为职业棋手不久,赶上卢沟桥事变,中日处于严峻的战争状态,他的身份尴尬,于是加入了一个日本的宗教团体,周游日本列岛传教,这一下子就是十年。十年间不要说正式的围棋比赛没有参加,连棋子都没有摸过。上世纪40年代末期,吴清源终于有了机会重返棋坛。一出山就将当时的全日本第一围棋高手桥本宇太郎击败了。此后愈发不可收,创下了十番棋战全胜的棋界前所未有的战绩。纵观吴清源这段奇遇,可以想象,吴清源的围棋水平只有可能是在顿悟中有了新的进步甚至升华,所以成就了新的围棋伟业。

    曹薰铉在日本升为职业5段后,不得不回南朝鲜当兵,也是几年间下不成棋,兵役后再回棋坛,很快成为南朝鲜第一高手。并且为围棋棋艺贡献了独特的善于乱战的棋艺特点,引领了现代南朝鲜剽悍、快速布局、敢于拼杀、善于拼杀的棋风。世界围棋高手里唯有曹薰铉当过兵,军队的作气是否影响了他的棋风没有人进行专门研究。但是,曹薰铉的棋艺也是在当兵期间有了提高,也是有了顿悟的升华。

否则就不好理解吴清源和曹薰铉为什么能在不专业下棋的情况下,棋艺水平还有了明显的提高了。

    我通过自己的瞎悟,感觉,围棋里的许多规律和兵法也有关联。如军事上有条重要的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围棋中也是要如此的。

    新中国伟大的军事家们总结出了一条重要军事原则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辽沈战役中,为了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毛和林两位军事家先后发了几十封电报,来来回回讨论先打那?说到底就是打那最有把握。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怎么样来落实。和其他几位元帅比起来,林彪是败仗打得最少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林彪深得毛泽东“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精髓。

    关于“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子在他的《孙子兵法》中也多次强调。他在《谋攻篇》里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他在《谋攻篇》里还论述道:“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这两段话实质意思是一个:要想打胜仗,首先是算计好能不能打胜,首先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围棋中,如何落实“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单纯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还是个人格修养问题。李昌镐全盛时代泰山般的难以撼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冷静的几乎不出错,总是先立于不败之地的等对手出错。

    围棋中也有个关于“进攻和防守”的问题。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克劳塞维茨讲过的一句军事名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他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进攻可转变为防御,防御也可以转变为进攻。但是进攻往往更容易全局主动和扩大战果。

上述论断也非常适用于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围棋,指导我们围棋对弈时的思考。

    强调进攻的积极作用,和不打无把握之仗并不矛盾。在一盘棋里,最后谁占的空多谁是胜利的一方,怎么能围更多的空,手段多种多样,实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棋风也是千姿百态的,无论进攻还是防守,本质目的没有变化,尽可能用一切手段围更多的空。防守——可以高效围空那就防守;进攻——能围到尽可能多的空就进攻,总的原则是不下无把握,无成算的棋。

    纵观古今多少名局,丝毫不用进攻就能赢下来的棋局少之又少。看看多次经典的战争事例,几乎没有不是以精彩的进攻来取得胜利的。防守一般是在进攻的时机不成熟时的等待,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而作准备,最终决定胜利的还是靠进攻。由于进攻所具有的主动性、突然性、具体招法的不可知性,往往可以打乱对方的部署和对方的进攻。由于进攻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变化,己方原本的缺陷和漏洞在进攻的同时加以弥补,使得对手丧失了最好的、最有效的进攻手段。

    围棋中特有的一种进攻方式是使用“胜负手”,在局势明显不利的时候,毅然决然、破釜沉舟进行困兽犹斗式的主动进攻,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发动了突然的袭击。胜负手的使用就是在高手的实战中也屡见不鲜。或由于对手优势意识过强,而步步退让;或由于想稳中求胜过于求稳,或轻敌……都给胜负手的成功提供了某种可能,这也是主动进攻导致胜利的手段。

    对围棋规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个喜欢下围棋的人一生都追求的事情。围棋中需要悟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我在此抛砖引玉,先说上述几点。不成熟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