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模式

 阡陌躬耕 2013-09-30

构建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模式

韦和平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半以上,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热情不高。自成立课题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来,课题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我们以生物科技、科普参观和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一个中心、两个交流、三个应用、三个评价为活动开展的指导模式,组织师生多次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个中心就是指如何有效和顺利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指导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有关讲座,如科学调查的一般方法植物嫁接技术海洋珊瑚礁知识等,让学生对接下来开展的参观及实践活动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学生问卷表明,学生认为开展讲座很有必要,因为他们的知识量及接触课堂外面的东西并不多。

两个交流是指对教师的培训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题组成立初期,课题负责人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培训如何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和安排分工合作。生物课题组配备5名生物老师、1名教导主任、1名财务管理人员、1名信息技术老师,保障课题组计划的顺利进行。聘请专家、农业科技人员到学校与指导教师交流或者到参观实践基地交流,从不同角度指导开展活动。例如,在带领学生到三亚市南繁育种基地学习嫁接技术时,指导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提前见面交流,商定由当地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讲课,指导教师配合行动。在实践嫁接操作中,农业技术人员和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回答学生的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和指导教师、校外专家及技术人员的交流也很重要。学生对课堂外的新事物、新世界很好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学生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要与学生多交流,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途径。

三个应用是指运用好学校的校内资源,如实验室、电脑室、教室等;运用好当地的特色资源,如南繁育种基地、本校的农业生产基地、海洋珊瑚礁保护区等;运用好当地人力资源,如老教授协会、农技师等,争取校内外单位领导、专家、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把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好。

三个评价是指从多个角度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一是过程性评价,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二是结果评价,学生校内小论文评比、校外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本学期,参加课题组活动的学生有50人,开展活动约200人次,学生写出的学习活动体会、小论文、观察日记等约有100篇,其中47篇经指导教师审核后发到了学校博客网站共享。有10名学生准备把课题继续做下去,争取下学期参加省市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是对学生成绩和兴趣的了解评价。通过访谈,学生表示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感兴趣,不少家长还主动送学生到实验场所参加活动。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期中生物考试平均分有所提高,个别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比较大。

在以此指导模式为核心组织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原则。例如,在青瓜嫁接到以南瓜为砧木的实验中,学生嫁接出十几株成活苗,但是有两株生病,我们要求学生真实记录并打农业110咨询,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及科学探究的态度。二是安全性原则。每次外出,我们都做好交通安全、实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构研究性学习指导模式,带领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学校特色办学打下了基础。

(作者系海南省三亚市林旺初级中学校长)

(摘自中国教育2013年2月27日 星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