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发现明清以前的船只

 闯王兄弟 2013-09-30

 近日,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207国道洛河桥北附近的洛河滩里发现一艘木头做的古船。考古人员初步推断是明清以前的船只,希望能通过此次考古发掘找到大运河南岸。

  渠水冲出沉船

  48岁的王根生是偃师市首阳山镇义井村村民,他家在洛河边上种着十几亩地,地南靠近洛河,地北还有一条渠,这条渠属于中州渠的支流,中州渠放闸时,渠水就通过这里流到洛河。日前,渠里放水后,王根生发现渠水冲出一条沟,沟旁沙滩中露出一段木头。热心的村民拨打了110,随后,偃师市文物旅游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先后赶到了现场。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张如意介绍说,这艘船深埋地下约4米,南距离洛河约50米,距离河北堤约百米。之前偶尔有村民在洛河沿岸发现古钱币或者沉船的锚,但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沉船还是首次。

  现场沿岸都是玉米地或河滩,一艘暗灰色的船“搁浅”在大水冲出的河沟里。由于大水冲刷,船只靠北半侧露出地面部分约17米长,南半侧大部分依然埋在沙土中,露出地面部分最宽处有3.2米。木质船身的船舷上包有一层铁皮,细长的船体埋于沙内,上面露出数个木桩和木板,船体内被木板隔成数个小舱,部分船身有残缺。

  一位姓王的村民说,以前从河北到河南去都得坐船,河边有不少摆渡的,不过摆渡使用的船跟眼前这个船不一样,没有这么窄,这么长。村里80多岁的老人来看过,也说没见过这种船。

  此处曾是河道

  张如意说,从目前塌陷的地层可以看出,船只周边沉淀着一层青泥,青泥层只有在水流非常平稳的情况下,且内有大量有机物微粒,经长时间沉积才会形成;青泥层上面是沙子,说明发现船只的地方曾经是河道。

  虽然经历了不短的时光,但露出地面的船只相对比较完整,因此,考古人员初步推断这艘船不是被废弃的破船,而是因为某种原因在航行过程中受到损坏沉入水底的沉船。“根据船只腐朽程度和地层情况,初步判定可能为明清以前的船只。”

  “如果要确定船只的年代,只能通过地层分析和出土物来断定,这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张如意介绍说,随后,计划在船只东侧做一个大剖面,以此来分析地层情况,进行断代。

  根据史料记载,这艘沉船所处的位置正是隋唐大运河漕渠的故道,同时也与汉魏洛阳故城阳渠的故道有重合。

  “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考古发掘,找到运河南岸。”张如意介绍说,由于沉船位于洛河边,深埋地底却水分充足,隔绝空气,微生物活动缓慢,因此船只保存较为完好。如果船只年代在隋唐时期,则能够为大运河洛阳段找到物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