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故事大道理】最后的底线

 长风石皮浪 2013-10-01

最后的底线

  在俄罗斯,有一位美丽的妇人,她那张无可挑剔的面庞惊艳四方。但是她30多年的时光都是在西伯利亚一个小镇上度过的。终于有一天,她被获准到彼得堡与丈夫团聚,妇人的丈夫一直都在彼得堡工作。她便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来到彼得堡,可刚刚要走出车站的时候,却发现钱包被盗了,而那是她整整半生的积蓄啊!

  她一下子懵了,险些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垮!怎么向丈夫交代这件事啊,因为她早就和丈夫计划好,要用这笔钱在彼得堡开个美容店。她急得想哭出来,连车站的门都不敢迈出了。怎么办?泪水就要夺眶而出的一刹那,她忽然想到,我哭完了又能怎么样?事已至此,哭泣已无济于事,那样只会让自己美丽的脸迅速衰老,而钱毕竟是身外之物,还可以再挣回来的。她想透了这一点,便微笑着朝来迎接她的丈夫从容地走过去。

  事实正是这样,妇人丢了一笔巨款,由于采取了非常及时的心理转化措施,她保住了一张美丽的脸,以后在彼得堡,她靠借款开了一家美容店,而她那张美丽的脸成了最好的美容广告,人们都认为,一个拥有如此美丽脸庞的女人,她的美容技艺也肯定是高超的。这使得美容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而来。

  的确,在她看来,一张因遭受打击而突然衰老的脸是永远无法修复的。所以它比金钱重要。

  拥有一颗完整的心灵也是如此,它比一张美丽的脸要重要的多。这是我们在处于困境时最后的底线。

险路上的生机

  有一只掉队的灰色阿尔卑斯小野山羊被一只贪婪狡黠的黄色野山狐盯上了。此时,小野山羊从妈妈那儿学来的攀爬本领派上了用场,就见它步覆稳健,闪转腾挪,展示出极好的平衡能力,迅速灵巧地从一块岩石跳到另一块岩石,紧接着再到下一块岩石。但,那只野山狐也不是吃素的,它平时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在陡崖峭壁间的追逐游戏,跟在后边紧追不舍,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于是,一前一后、一灰一黄两个身影,在岩壁上,在乱石堆中,急速地奔腾着,跳跃着,甚至有几次,野山狐的尖嘴巴几乎都要够到小野山羊的尾巴梢儿了,让人不觉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似乎等待小野山羊的命运必然是,难逃狸的尖牙——

  突然,这只阿尔卑斯小野山羊毅然选择了一条“绝路”,跃上了一段几乎是垂直的绝壁,稍不留神便会摔得粉身碎骨。绝壁上偶尔会在某个位置探出一小块尖石,形成极其危险也极其难得的一个点,犹如汪洋大涨中的漂泊者犯然遇上的一座救命小岛,小野山羊抓住了这个点,极其小心地把四只蹄子全拢到这一点上,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点,毫无犹豫地跃过去,最终,这只小野山羊成功逃生,而那只野山狐只有“望羊兴叹”的份儿。

  你易,敌手也易;你难,敌手或许更难。想要摆脱、战胜敌手,你须有勇气先将自己置于险地,走一条让对手望而生畏的险路,那样你才能得以绝处逢生,领先于敌手。

总统的生发剂

  1861年1月,刚当上美国第16任总统不久的亚伯拉罕?林肯,决心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解放那里的所有黑人。为此,他还着手亲自起草一份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但林肯此举却遭到了来自南方大种植园主们和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一开始,他们纷纷或亲自或派代表来到白宫总统办公室面见林肯,试图阻止林肯颁发这个宣言,这让林肯的日常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和影响。

  但好在,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沟通和说服,不少反对者最终都说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叫基特曼的顽固者,他依然坚持每周都要来找林肯好几次。

  刚开始,每次林肯都热情地接待他,并对他好言相劝,希望他不要再来干扰自己的工作,但是却发现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个家伙依旧经常来骚扰纠缠,硬赶又不行,这让林肯和他的秘书头痛不已。

  这天,赖在总统办公室里的基特曼,无意中摘下了头上的帽子,挠了一下头,随即又迅速地戴上。眼快的林肯趁机发现他原来竟然是一个秃顶,林肯心中暗喜,他灵机一动地想到一个将基特曼彻底打发走的办法。

  第二天,林肯便让秘书去市场上帮自己买一瓶生发剂,满脸疑惑的秘书将生发剂买回来后,问林肯:“总统阁下,请问在报销发票上,如何填写这瓶生发剂的用处?正如您所知道的那样,国会对白宫的财务审查一向都是很严格的。”

  “用于解放南方黑人奴隶事业!”林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秘书被这句话弄得更加迷惑了,“不久后你自然就会明白了。”林肯补充说道。

  两天后,基特曼又和往常一样来到林肯的面前,正当他想开口对着总统大谈他的那套反对理论时,林肯突然从口袋里掏出那瓶生发剂:“这是我送您的一份礼物,我想您一定很需要它!希望您每天都能拿着它对着头顶喷几次,等您长出满头乌黑的头发时再来找我,我保证那时我一定会全听您的。”

  基特曼被林肯的这件异样礼物彻底搞懵了,只好被动生硬地接过生发剂,然后说了声谢谢后,匆匆离开了。此后,他果真就再也没来骚扰过林肯了。

  秘书这才恍然大悟,佩服了林肯的细致观察力和别出心裁的拒人法。不伤和气而又能让对方自动放弃的拒绝法,是一种大智慧。

囚犯的权利

  松下幸之助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一直有一个问题很困惑:在多次和对方谈生意的时候,松下幸之助总希望能够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效率,因此松下幸之助总是抱着最大的诚意去和对方谈生意,但是最后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的意见,谈不到一块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生意也往往泡汤了。

  在松下幸之助二十三岁的时候,有人给松下幸之助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一个故事让松下幸之助从中领悟到了做生意的真谛。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困犯被监狱单独监禁,有一天他非常想抽香烟。他看到门廊外那个孤独的卫兵正在美滋滋地吸烟。这个困犯想要一支香烟,于是他开始敲门。

  卫兵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你想做什么?”

  囚犯说道:“我想要吸一支烟,就是你吸的那种。”

  卫兵嘲弄地笑了笑说道:“就你也想吸烟,你别做梦了。”这个卫兵嘲弄地笑了笑走开了。

  可是这个囚犯却并不因此而放弃,于是他又开始敲门,士兵走了回来呵斥道:“你究竟做什么?”

  囚犯说道:“请你在一分钟内把你的烟递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要是监狱调查起来,我就说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对不会相信,但是想一想你必定卷入这一宗事件,我相信这将对你的晋升也是一个小小的障碍。而你反过来想一想,所有这些都是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香烟。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这个士兵想了想,从门上的小窗里给囚犯塞给了一支香烟,而且为了防止囚犯用火点燃其它东西,这个士兵还替囚犯点燃了香烟。

  可以想象的的是这个囚犯从此过上了天天有香烟抽的日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因此他很容易地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松下幸之助听朋友讲完这个故事立马想到了自己:如果我能像这个囚犯一样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想什么了吗?以前的好多生意之所以谈判失败不就是因为自己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才失败的吗?

  从此以后松下幸之助和对方谈生意的时候,都会事先调查好对方的所有资料,了解到对方的需求,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果然当松下幸之助站在对方的角度谈判的时候,好多生意都很快就谈成了。

  有的时候之所以对方不赞同我们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想问题,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许问题会很快迎刃而解。

像红杉一样生活

  高露露是一所知名大学外语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实习,职位是业务助理。

  高露露专业知识过硬,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一到公司,能干的高露露便深得部门经理器重,外出谈生意时部不忘带上她。高露露也不负重望,进公司不久便帮经理谈成了几单生意,为公司带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老总听说后,也非常欣赏高露露。于是,在经理的建议下,公司提前为她转正。而老总也总不忘在大会小会上表扬高露露,并号召部门所有人向她学习。

  高露露的职场之路顺风顺水,做为新人的她便有了轻飘飘的感觉。她总觉得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业务水平高,又是老总和经理眼中的红人,便对部门里其他人有了不屑一顾的感觉。高露露所在的公司从事的是化工产品销售行业,有着许多专业术语。部门里年岁大一些的同事有时看不太懂便来找高露露帮忙翻译。刚开始高露露还有求必应,但慢慢便厌烦起来,态度也就生硬了。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事又拿着一份产品介绍单来找高露露,碰上高露露心情不好,情绪突然一下就爆发了:“看不懂资料,你不能查字典啊!”那女同事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话一出,高露露立刻便后悔了。虽说她向那位女同事道了歉,那位女同事也嘴里说道“没事儿,没事儿”,可高露露却明显感觉到了她与周围同事之间产生了一道深深的隔阂。

  一年之后,公司又来了一名叫陈静的女孩子。凭心而论,陈静的业务水平没有高露露那样高。但她在业务上非常用心,不但上班时努力工作,每天下班后,都呆在公司研读资料、研究产品。周末的时候,陈静还会跑去当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尽快熟悉工作。所以陈静从一个不被人注目的新人慢慢成长了起来。此外,陈静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那就是热情友善,和公司其他人相处特别融洽。部门里无论是谁,不论是公事还是个人私事,只要一声招呼,陈静便乐呵呵地帮忙完成……

  三年后,经理被调到了外地一家分公司任副总。面对着部门经理这个空缺,高露露认为,不论是凭资历还是工作能力,以及对公司的贡献,自己当然是经理的不二人选。但万万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部门经理的职位最后却落在了陈静身上。

  面对一脸怒气跑来的高露露,老总示意让她先平静一下。然后说,你是我非常器重的一个员工。本来我有意让你接替部门经理这个职位。但在最后民意测评阶段,部门所有人却都一致推荐陈静。一个老员工还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那年,她老公患了严重的肺病,无暇顾及家中的孩子。于是,陈静便自告奋勇地担当起了临时妈妈的责任,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陈静举动让公司所有的人都非常感动。他们认为陈静虽业务上不如你,但她肯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在陈静的领导下,他们能更和谐相处、更好地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务……

  从老总屋里出来后,高露露若有所思。

  美国加州有一种红杉树。高度大约是90公尺,相当于于30层楼以上,是世上现存的最高大的树木。但令人奇怪的是,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但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人们发现,红杉必定是一大片在一起生长,并没有独立长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一个领导者,不仅要业务水平比较优秀,更要学会与人合作,要不然,不可能把领导当好。职场上,一些业务能力非常强的人往往只能当“骨干”,但是,就是不能当领导。就是因为这些人人缘差,不懂与人合作,在为人处世方面太欠缺,因此,往往失去了职场升迁的机会。

  像红杉一样活着,学会借力与合作,你将会成为职场中的一颗雄伟巨木。

别轻信第一印象

  蒋介石用人看重印象。徐向前在黄埔军校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校长蒋介石找到他办公室谈话。徐向前生性腼腆,不爱说话,蒋介石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更多的话,再加上一口难懂的山西口音,使蒋介石听起来很费劲,又见徐向前的背不直,人长得也不太“威武”。蒋介石见了之后,颇感失望,没有说几句话,就让他走了。待徐向前离开办公室后,蒋介石对属下连声说:“此人不可用也。”

  后来蒋介石对徐向前都是视而不见,更别提照顾、提拔他了,这让徐向前也很莫名其妙,不知道在哪里得罪了这位校长。而后来,这位不被蒋介石重视的徐向前,在以武装反抗这位叛变了革命的校长的斗争中,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随后又创建了川陕根据地,把昔日的校长指挥的国民党军队打得惨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对蒋家军作战,更是摧枯拉朽,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这是蒋介石开始所想不到的。

  蒋介石惯用第一印象识人术识别、选用人才,选拔到了他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然而,这种识别选拔人才的方式过于片面,难免错失良才。蒋介石与徐向前第一见面时,对他的性格、口音与形貌感觉极为糟糕,这里面固然有徐向前自己的原因,但蒋介石的过于依赖第一印象,也直接导致了后来他对徐向前的忽视与错失。

  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形成彼此日后交往时的基础。第一印象可说是“先入为主”的了,但是,我们不可以迷信第一印象,因为依据其固然可以了解一个人,但却是不全面而有失公允的。仅凭主观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会让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难免出现识人方面的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