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孩子的心灵里高扬起尊严的旗帜

 怡蘭轩 2013-10-02

 

博阳,三岁时被狗咬着而受到惊吓,竟患了一种浑身无力的病症。去年刚刚入学时,课堂上,我惊异地发现,他连两分钟的时间都不可能坚持坐下来。看起来,他是那样疲惫,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把脚伸进抽屉洞里人整个都躺在椅子上,甚至干脆坐到地上。我提醒他,他竟然说了一句:去你妈的!

更令我惊异的是,博阳拒绝任何人和他的交往,小朋友一动他,他就出手还击,除了和他一起长大又在一个班里又是同位的小宇。小宇是个女孩子。上课,博阳经常靠在小宇的身上;下课,只要不去厕所,博阳和小宇的手总是拉在一起。他也不允许小宇和别的小朋友玩。

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和他妈妈有了一次长谈。他的妈妈极有涵养。她说:“博阳其实很乖,每天喝两大碗中药从来不要我提醒,有时候反倒是他提醒我。有一天,他竟然问他奶奶,如果一天能把一年的药都喝了,是不是病就好的快了。有时候,孩子的世界是我们所不能了解的。对博阳,我只希望他健康快乐。但在幼儿园时,他却屡屡受挫。老师总嫌他麻烦。他的攻击性越来越强,他不再相信老师,不再相信小朋友,甚至,他不再相信他自己。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几个男孩子把他围在中间拳打脚踢,他只是捂着头任由他们打。”

眼泪,在他妈妈的眼眶里打转。

我只感觉到一阵心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可我们的教育给予了他什么呢?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我知道应该先让博阳接纳自我。没有对自我的接纳,就不可能体验到生命的尊严。

但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乐观。

博阳的身体状况实在很糟糕,经常会在上课时头痛,经常大哭着找妈妈。我们只能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他的位子空着,着急地四处找他,他竟然在学校东北角的花坛后面睡着了!阳光很温暖地照在他身上,他的神态安静如婴儿。上一节课是体育课,谁也没有注意到他。还有他和小宇,虽然给他们调了位,博阳仍然执着地只拉了小宇的手,以至于小朋友都说他和小宇是“小俩口”。

博阳仍然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博阳时,总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我相信,只有鼓励、期待、欣赏,才能让博阳感受到自我的重要;只有让博阳能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才能在他心中激发自豪感、尊严感。

那是开学后的第二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带孩子们到操场做游戏。我根据孩子的要求分成不同的组,做不同的游戏:三个字、贴树皮、老鹰捉小鹰、扔沙包、切西瓜……我加入到博阳的小组里。他们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让我我当“老鹰”。那一次,他玩得很开心,他一直笑着看着我,跑来跑去。“哈!又捉到一只小鸡!”我一下子捉住博阳,他马上挣开我的手,大声笑着:“哈!我又逃跑了!你没捉住我,你没捉住我!”“笨老鹰!笨老鹰!”孩子们一起朝我喊起来。于是,我又捉,他们又躲。汗珠悄悄的爬上了每个人的额头,笑声,却更加爽朗。

我一直在观察博阳。因为我的参与,因为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无拘无束,因为我时时关注着他,他一直很开心,丝毫看不出累的样子。

一会儿,下课了。“好开心呀!”孩子们都说。我特意去问博阳:“玩得开心吗?”他点点头。“累不累?”我拍拍他的肩膀。他摇摇头,好像有些不好意思。

第二天语文课上,博阳出乎意料地没等我提示就坐得很好,我赶紧表扬了他。这是一节拼音复习课,孩子们两人一组自己复习。以前,他的同桌伊芳对他的不肯合作总是无可奈何,今天,一个内容下来,伊芳就高兴地对我说:“丽华老师,博阳都读会了!”再看博阳,眼睛笑得都眯了起来,我向他伸了一下大拇指,他会意似地点了点头。

灿烂的笑容,长久地停留在博阳的脸上。

“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我再一次领悟了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但如果没有课堂以外的和孩子的亲密接触,不能在心灵上和孩子融为一体,不能把自己变成孩子,就无法让孩子来接纳我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注。

当然,这只是一个起点。这种好的状态持续了两周。博阳对自己,仍然没有足够的信心。

我清楚地知道,能否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作为教师,不能向孩子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一开始,别的孩子一节课能学会六个生字,而他只能学会三个;别的孩子能在五分钟内写十五个生字,而他只能写五个。这就很了不起了。只要他在思考,在进行智力活动,我就会给予他最真诚的赞扬,我要让他感觉到他付出劳动后的成功。直到第二学期,博阳就自己要求要和其它小朋友完成一样的任务,包括课堂作业,包括读书记录册,包括写日记。更重要的是,博阳在接纳了自我之后,也已融入到了班集体中,他不再只去拉小宇的手。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啊!我们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生命。不同的孩子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怎样使孩子的力量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那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随着写字量的增加,博阳显得有些吃力。考试时,因为有一些生字掌握的不够好写不出来而急的哭了。是别的老师在监考。当我知道时,赶紧跑到教室里安慰他。那次考试他得了60分。一个二年级语文考试考60分的孩子,你能说他的语文能力很差吗?博阳喜欢小汽车,家里的汽车玩具一大堆,他对各种汽车的功能如数家珍;每学一篇课文,我都有让孩子背诵或复述的习惯,别看他有时心不在焉,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一点都不比别的孩子差;他喜欢写一些短小的诗,篇篇精彩。我知道分数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又让他重做了一遍,结果他拿着85分的试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有些人很困惑,这不是在纵容他吗?让他知道自己考不好也可以激励他下一步好好学习嘛!但我始终坚信,孩子是脆弱的,他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认可,而不是惩罚。而孩子生命的尊严,只有在尊重中才能建立。

二年级上学期,一个秋日的上午,博阳没来。中午,我早早来到学校,他正在楼道里跑着玩。我拉住他的手,问他去哪儿了。他高兴地告诉我:“我去临朐看石头了。”本来我要告诉他如果没有特殊事情最好不要请假之类的话,可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又把话咽下去了。我仍然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下午第二节语文课,你把去临朐看到的好玩的东西告诉全班小朋友好吗?”他点点头。我又加上一句:“准备准备,我相信你一定能说得很好,OK?”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下午的课上,博阳神采飞扬地讲述着他的见闻:狮子头石头、奇形怪状的山、广阔的湖、游弋的小鱼……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思维就像一颗花,它是在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也许,一个孩子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不行,但终有一天会行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

在“找优点”的主题班队会上,博阳说:“我的优点是善良。那一次,王浩尿裤了,有的小朋友笑他,是我站起来说大家不要笑,要尊重王浩的。老师也表扬我善良。”多好的对自我的认可呀!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博阳的成长,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