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经理放弃公募大平台私奔不易 业绩却不复当年之勇

 和谐最美图 2013-10-04

基金经理放弃公募大平台私奔不易 业绩却不复当年之勇

时间:2013年10月02日 22:40:22 中财网
  放弃公募基金大平台,带着曾经的无限光环扯旗自立门户的“私奔”大佬们虽然深知前路注定艰难,但依旧不断有人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然而,现在来看这些大佬是否真的幸福?
  好汉不提当年勇!这是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私奔之时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明眼人都明白,如果没有在公募基金树立的良好口碑,他们也无从“私奔”。但是,在离开了成就他们的公募平台之后,同样有太多人就此沉沦。
  在创立阳光私募之前,王贵文在嘉实基金担任总经理助理,还管理着嘉实主题精选(规模一度达到170亿元)的基金经理。2007年7月,王贵文离开嘉实基金创办隆圣投资,成为最早一批从公募转战私募的试水者。同年11月先后发行了4只阳光私募产品,当时A股市场刚刚过6124点最高点,股指急转直下。
  天时、地利均没有站在王贵文这一边。到2008年底,王贵文的4只产品均出现大幅亏损,亏损最大的幅度达50%。2011年底,中投信托在网站上发布了隆圣系列产品的清盘信息,这次是由隆圣投资主动提出的清盘要求。
  而实际上据记者粗略统计,因产品业绩不佳被清盘的公募大佬私奔阳光私募并非王贵文一个人,上元投资的孙志洪、弘酬投资的孙燕军、柏恩投资的龙小波,以及三羊资产的林少立等同样被迫清盘。
  离开了公募团队的支持,单打独斗显然更为艰难,更多的人在私奔之后则显得趋于平庸。
  吕俊,在上投摩根基金任职时管理的中国优势累计收益达到550%,可谓风光无限。2007年8月,他加入愈演愈烈的“私奔”大潮,当年11月在上海创立从容投资。虽然其管理的产品已经超过20只,但业绩却不复当年之勇。(.第.一.财.经.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