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liubaoliang 2013-10-04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制作人:窦波

 

写在前面的话

我将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分成四类:字句、意境、技巧和主旨

这套资料只是一个思路,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盲目套用。一切要在你的做题实践中检验并生成为你自己的答案拼图。

高考语文就是一块大拼图,咱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在考试之前把这些拼图都修整好。考试时,一块块复归原位。现在是高一,我只给大家一个拼图雏形,高二、高三时老师讲起来就方便很多了。

 

 

.“析炼字句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字炼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这个字的个体意义与其它要素

意义的关联是否成功。所以,这种要求品味“字”的题目也要结合诗歌其它要素的意义来看。

例题一:《江间》第三联“沙明宿鹭,天阔退飞鸿”哪两个字最传神,说明妙处。

①     我认为“拳”和“退”两个字最为传神。“拳”把白鹭睡眠时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退”字则传神地表明了飞鸿飞翔的姿态,突出了蓝天的广阔。

②     明丽的沙滩上蜷缩着酣睡的白鹭,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一抬头,成群的飞鸿仿佛在后退着飞。

③     这两个词,一动一静,描绘出与世无争的娴静生活,为下文作者提出自己自由闲适的理想生活做了铺垫。

 

总结:“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字义 + 翻译(还原诗歌现场) + 意境 + 主旨(思想、情感)

“……是什么意思、描写了……营造了……表达了”

 

例题二:赏析《山居即事》第二联的“遍”,妙处在哪?

① “遍”意为“多”,仙鹤的巢落满了松树;“遍”和下句的“稀”形成对比,描绘了

一幅人迹罕至、空冥超然的意境。

② ③这两个词,相互对比,两相呼应,把诗人山居之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一

种超脱空冥的气质和向往自然、渴望归隐的意愿。

 

自测题:找到《画扇》诗中的“深”,并赏析。

 

注意:如果让你找诗眼,或者最有表现力的词,怎么找?

1.       陌生化手法,无理之妙

2.       对偶句中的对词

 

.“提炼意境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简单说,就是意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景物(象),二要注意情感(意)。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题一:《山居》中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①  “绿竹”就像是刚擦了粉一样鲜绿,而“红莲”就像穿旧的衣服一样败落。这两句写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渡口处灯火阑珊,采菱的人纷纷归家而来。这两句写人间的热闹非凡。

②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热闹非凡的人世间,但诗人却是在“掩柴扉”后一个人在自己的院子里观看。营造了空冥超然的境界,文末的“归”去也表明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颇有陶潜之意。

 

总结:“意境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意象(景物) + 翻译(还原诗歌现场) + 意境 + 主旨

“描写了……营造了……表达了……”

 

例题二:《画扇》中的画面呈现出怎么的气氛?

①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②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想法。

自测题:《初入》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注意:如何捕捉诗歌意境?

1.       把握诗人人格

2.       准确捕捉诗眼

3.       细致分析意象

4.       合理展开想象

 

补充意境术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等

 

 

 

.“分析主旨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例题一:在《江间》中,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①  诗人由西山和赤壁的眼前之景,想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诗人感叹建功立业之雄心全都付诸流水了。什么才是永恒的呢?笔锋一转,诗人写起自然风光:明丽的沙滩上蜷缩着酣睡的白鹭,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一抬头,成群的飞鸿仿佛在后退着飞。诗人营造了一种安谧、清新的意境。

②  诗人并不艳羡三国的风云,诗人想要的只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归船雨”——一种归隐的闲适生活。

 

总结:“主旨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翻译(还原诗歌现场) + 意境 + 主旨

“描写了……营造了……表达了……”

自测题:《初入》的主旨?

 

注意:如何捕捉诗歌的主旨?

1.       看作者与时代:陆游、李白、杜甫

2.       析题目与下注

3.       找意象与诗眼

 

 

 

 

.“赏析技巧型”题目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③这首诗的语言有怎样的风格?效果如何?

3、解答分析:

1. 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几个精辟的字概括出风格是这个题目的难度所在:清新自然(陶潜、王维)、沉郁顿挫(曹操、杜甫)、空冥飘渺(李白)、哀婉细腻(李清照)、豪放大气(苏轼、辛弃疾)

2. 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修辞方式和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2)描写方式:正面、侧面、白描,描写的层次顺序(《归》)

3)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借代、双关、顶真、互文

4)表现手法:巧用典故、对比烘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例题一: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初入》。

①诗歌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水波相接,亦是难事。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只有天上的鸥鹭才能自由自在地穿越南北,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

 

总结:“技巧型题目”的答题思路

用了什么技巧 + 翻译(还原诗歌现场) + 意境 + 主旨

 

 

 

 

写在后面的话:

字句、意境、技巧和主旨就是古诗词这一矩形的四个角,把握住这四个角,就能确定这一矩形。

答题时,如果你实在忘记了具体某一个角该从哪些方面作答,那你也不能忘记这四个角。只要确定了这四个方面,再加上翻译(还原诗歌现场),你的答案就八九不离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