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zp8009 2009-11-04

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作者:浚县一中 袁建立

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古诗词鉴赏。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面我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复习和考试以一定的帮助。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关于古代诗人的情况,这里看看大家能不能说几个?
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这里我有一个简单的归纳: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屈原作品)是浪漫主义源头。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词颓蘼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永叔(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希文(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山谷(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易安(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诚斋(杨万里)词新鲜活泼。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稼轩(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
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说了,下课后我把这个资料留下来,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请看下边一首诗:
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再看杜甫的一首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不但提示了诗的内容,还传达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再看下边一首诗: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例如1998年全国考题诗歌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里作者写了草径、荒园、鸟宿树、僧敲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今天暂且离开,以后还会再来,决不负我们共同约定的归隐的日期),这最后的两居室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下面大家再看一下1997年的全国题:
望洞庭湖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前两节写的是洞庭湖的美丽宁静,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则将山水合起来写,在此基础上第四句表达总的印象:洞庭湖好像白银盘,高大的君山倒映在里边就像一个小小的青螺。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写这一景象呢?其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这就必须要联系作者当时的情况了,刘禹锡,22岁中进士之后就在朝廷做官,不久,年轻气盛的他就和柳宗元等人一起因王叔文改革集团的失败而被贬到南方。政治上虽遭遇挫折,但他并未屈服。这首诗就写在他被贬途中。了解了这些,就不难从这首诗中感到诗人浪漫的奇思和宽阔的胸襟了!
由这首诗可知,我们剖析诗歌,既要有分析能力,还要注意联系作者及背景等。
再看下边一首诗: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分析这首诗,就要先了解一下诗人李益!李益是什么时代什么时期人呢?他属于哪个诗派?其创作有什么特点?
他属于中唐时期的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在中唐时期,唐朝已经逐步走向衰败,所以,中唐诗人普遍存在一种感时伤今的情调。
把握住了这些,再来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就有着落了。
汴水东流无限春,这情景多么美好呀!但河边隋家宫阙已成尘,两相对比,巧妙衬托,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愁就像扬花一样漫天遍地,怎会不伤人呢?这后两句作者借劝阻行人抒发了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再看一下2001年全国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顺便需要说一点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关键字词的分析这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另外再讲,这里仅仅是提到罢了!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等。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就涉及到了这方面的知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做这个题,如果平时有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就容易得多了!
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这里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因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也给大家留下,以后慢慢看吧!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下边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作为结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