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眼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对岸合欢树 2019-12-14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看出一个人心里的喜怒哀乐;看一篇文章的文眼,就能看出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或思想感情。我们初中学过的茅盾的《白楊礼赞》,其文眼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楊树!”。从这一句我们就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对白楊树的崇敬赞美。从而清楚了作者写景状物都是围绕这一目的的。我们高中学过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其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这一句我们就知道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也就能够理解作者的写景语句:“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作者寓情于景,来表达他不宁静的心情。由此可见,文眼对于理解整篇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诗眼对于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看下面这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

【2011年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 山西 新疆 宁夏 吉林 黑龙江等8省市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诗眼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苍山残阳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我们做这道题如果能抓住该诗首联的前半句“ 荒郊一望欲销魂 ”这个诗眼,诗后的两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试验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哀愁。为秦王朝衰亡而悲哀,为唐王朝的凋败而忧愁。“一望”则触景,“销魂”则生情。颔颈尾三联则寓情于景,通过哀景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哀愁之情。

清代学者刘熙载谈到文眼时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找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诗词也是如此。上面是诗眼在篇首,下面再举词眼在篇中的例子。

【2014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学科网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这首词的词眼“讳愁”位于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也就是说,词眼前后的写景状物都是围绕词眼进行的。词一开始写春风吹雨,残红满地,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为“讳愁”作了“注”;而末尾两句写词中人物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词眼“讳愁”后面的词句“顾”及了词眼。这样,写景状物与抒发情感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请看我们学过的柳宗元这首诗:

江雪

[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诗眼“独”字位于篇末。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地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独”字笼罩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是我们理解整诗的关键。

总之,鉴赏古诗词时,抓住诗(词)眼,就抓住了纲,纲举目张。有助于我们快速读懂诗词的主旨、感情、人物形象以及写景状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