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粮食生产与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亢标 2013-10-04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年以来,多种因素推动物价上涨,粮食价格也呈小幅上涨趋势,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保持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是物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和掌握我省粮食生产与价格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后期粮食价格走向,我们对三原县、富平县、大荔县、凤翔县夏收小麦的生产、成本、价格及相关问题做了专项调查。

    一、陕西省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2011年末全省常用耕地面积2860.98千倾,人口37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成。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91.3万亩,比上年下降0.2%。其中,夏粮1930.1万亩,同比下降2.1%;秋粮2761.2万亩,增长1.1%。粮食总产量1245.1万吨,增长4.2%。其中,夏粮472.5万吨,增长3.8%;秋粮772.6万吨,增长4.5%。
(一)陕西省近十年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年份

    2001年至2012年12年,陕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585.1万亩,约占总面积11.09%;粮食产量增加286.5万吨,约27.5%;亩产增加80.3公斤,约43.4%。其中,夏粮种植面积减少455.3万亩,约19.1%;产量增加39.8万吨,约9.20%;亩产增加63.4公斤,约35%。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亩产连年增加。
    (二)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员变化情况
    由于种植粮食成本逐年上升,农民种粮获得的收入增长缓慢。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维持农业生产和家庭日常支出,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整体劳动能力和素质偏低。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户中75%的农户以外出打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16.67%的农户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打工收入逐年提高,大工(技术工)一天180~200元,小工(杂工)一天80~100元,收入比前几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且比较有保障。据统计,近5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全区每年有组织的农村劳务输出人数持续保持在15万以上,2012年全年输出17.18万人。渭南市大荔县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人口56.6万。2010年以来,大荔县共转移劳动力就业48.5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26.4万人次,就地转移就业22.1万人次。
    陕西关中地区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从播种到收割都有农机上门服务,每户留有一人即可完成。所以青壮年外出打工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家中老人或在县城工作的人捎带着就种了。二、2012年以来粮食价格变化及走势
    (一)原粮收购价格稳中有升
    受种粮成本持续增加、国际粮价居高不下的影响,2012年,我省原粮购销价格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全年原粮(混合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09.92元/50公斤,比2011年上涨2.18%。分阶段看,2012年上半年原粮购销价平稳,进入四季度,价格出现小幅上扬,达到115.92元/50公斤。2013年一季度原粮购销价格为125.47元/50公斤,二季度达到126.64元/50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5.29%、16.36%。
    (二)成品粮出厂价格基本平稳、面粉出厂价上涨
    2012年全省大米、面粉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为4425元、2789.42元,分别比2011年上涨0%、0.22%;2013年一季度全省大米、面粉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为4543元、3180.3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2.67%、14.12%;二季度出厂价格分别为4602元、3054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4%、10.05%,今年上半年面粉出厂价格小幅上涨。
    (三)成品粮零售价格小幅波动上扬
    受原粮价格上涨和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影响,2012年四种成品粮零售价格保持小幅震荡上扬态势。其中,晚籼米、粳米、特一粉、玉米粉每500克(下同)超市集市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2.80元、2.87元、2.02元、2.24元,分别比2011年上涨4.48%、3.61%、5.21%、0%。
    今年一季度,全省晚籼米、粳米、特一粉、玉米粉每500克超市集市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3.04元、3.18元、2.11元、2.46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0.95%、11.97%、7.11%、9.82%;二季度零售价格分别为3.02元、3.02元、2.16元、2.57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9.42%、7.09%、5.88%、4.47%。
    (四)下半年粮食价格走势分析
    从长远看,我省粮食供求关系将进一步由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长期偏紧平衡格局。今年我省旱情严重,粮食减产、而农业生产资料、人工费、土地流转使用费等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原因,粮价持续上升将是长期趋势。综合各种供需因素分析,预计我省下半年粮食价格稳中有升。
    夏粮减产已成定局。以秋补夏,可以保持全省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小麦、面粉的供应缺口仍需解决。相关粮食部门应积极组织货源,弥补面粉缺口,保证市场供给。
    三、2013年夏粮收购基本情况
    今年我省的小麦收购工作在5月末6月初陆续展开,根据对我省三原、大荔、富平、凤翔县4县8乡镇64户农户及16家粮食企业发放的调查问卷及实地调研情况来看,今年农户小麦销售价格一路小幅上涨。一方面受收麦前市场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另一方面小麦收购企业和个体粮贩收购活跃,粮农再次存在惜售心理。我省夏收小麦种植面积预计较去年基本持平,受旱情影响,亩均产量下降,收益减少。
    调查显示:2013年小麦的种植面积与2012年变化不大;小麦产量2013年平均亩产约350公斤,其中水浇地平均亩产400~450公斤,旱地亩产225~275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减产100~150公斤/亩,其中水浇地减产约20%,旱地减产约40%~50%。
    据农户反映,2013年小麦平均成本约830元/亩。其中:机耕费80.0元/亩、水费150.0元/亩、打药10.0元/亩、收割60.0元/亩、化肥200.0元/亩、种子50.0元/亩、土地租金平均80.0元/亩、人工费平均200.0元/亩。
    调查显示,6月18日小麦平均收购价为2.30/公斤,按350公斤/亩计算,平均每亩产值805.0元,国家补贴80.0元/亩。受旱情影响今年部分小麦品质下降,亩产减少,加上灌溉费、农药及人工费等成本上升,扣除种植成本,部分县农民今年小麦种植几乎没有收入。收入的来源主要靠种植经济作物及秋粮获得。
    四、粮食生产和价格存在问题
    (一)粮食生产成本增大,种粮农民收益微小
    农业生产资料是确保农业丰收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从与农户座谈的情况来看,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近两年,化肥价格平均上涨3.5%;农药价格平均上涨5.75%,其中使用较广的草甘膦上涨了23.30%;种子价格上涨6.1%。灌溉水费过高。小麦种植过程中平均浇水5次,大多通过抽水站或者机井水来浇灌,水费约为150元/亩。农业生产用电价乱且高。国家规定的农业生产用电:不满1千伏的为0.5174元/千瓦时,1~10千伏的为0.5094元/千瓦时,35千伏的为0.4994元/千瓦时;农业排灌用电:不满1千伏的为0.2994元/千瓦时,1~10千伏的为0.2974元/千瓦时,35千伏的为0.2944元/千瓦时。但据大荔农户反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层层加码,农民承受的电价为1.1元/千瓦时,严重增加了农民负担。
    从2012年开始,农民种粮后劲不足。原因,一是2012年以来,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减少或被抵消。二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或种经济作物。种苹果每亩年产值都在万元以上,种粮食每亩年产值不足一千元。大荔县农民种植一亩小麦收益约为800元,而种植一亩黄瓜的收益约为2800元。
    (二)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根据我省12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与粮食产量表来看,12年来种植面积由5276.4万亩减少为4691.3万亩,减少11.09%,而且每年以近1%的速度继续减少。减少原因有两点:(1)由于长期以来粮食作物价格偏低,许多农户调整了产业结构,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种粮面积减少。(2)城市建设用地逐年扩大,房地产、工业园区占地增加较快。(3)国家在西北地区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护生态环境,致使粮食种植面积下降。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多年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缺资金、缺劳力、难组织的困境。特别是近几年粮食连年丰收,水利建设和设施维护被忽略,导致我省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难以改观。今年我省旱情较重,夏粮普遍减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种粮劳动力素质不高
    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不高,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新技术推广受到影响。国家提出逐步发展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以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问题。但在陕西由于种种原因,家庭农场、职业农民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基本上仍然是各种各家的地。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不断完善种粮补贴政策。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收入被抵消。解决的办法有二个:一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二是政府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粮食是“百价之基”,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必然带动粮食销售价格上涨。粮价上涨则导致其它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及社会服务价格连锁反映,最终会导致CPI指数上升。这些价格上涨远大于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的影响,所以农民并不能从粮食涨价中真正获得实惠。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通过增加粮食补贴的方式,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同时,加大惠农政策的力度。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鼓励支持粮食生产。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保证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
    (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减少数量为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11%,且每年以近1%的速度继续减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等因素,粮食种植面积还将减少,而粮食需求量将逐步增加。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粮食已难自给。因此,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议省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专题研究,采取措施,逐年增加耕地面积;采取强制办法,监督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复垦补偿农田。
    农村现行按户生产经营模式,户均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不高,制约着我省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走现代化规模农业发展道路,可以解决多年来解决不了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农业收入效益低、种植结构调整难、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难等一系列难题,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三)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把农业生产用电、灌溉用水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据调查,渭南市属县,将农业生产用电和经济作物生产用电合二为一,收取平均电价,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用电,增加了种粮农民负担。据了解,省物价局已就农业排灌用电价格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供电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业排灌电价标准,并进行收费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得转嫁或变相提高农业排灌电价。建议各级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对各市、县(区)农村用电价格进行一次治理整顿,坚决查处乱收费、变相涨价等行为,把国家惠农电价落实到位。同时建议价格主管部门明确农灌用水价格,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群众公示,监督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格按规定执行。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开展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通过媒体曝光不合格种子、化肥、农药产品。同时宣传、推广优质产品、优良品种。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要继续做好对农资价格和市场供求的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农资生产、成本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农资价格的基本稳定。
    (四)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生产效益。加大对农民科学文化、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技人员待遇。从农业厅了解到,我省今年将投入千万元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完成省级培训3000人,带动全省培育2万人的目标。同时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咸阳市彬县2012年使用小麦新品种“西农928”,今年万亩平均亩产354公斤,创下陕西旱地小麦高产纪录。应加大小麦新品种在全省的推广。
    (陕西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调研组:沈占民、余要文、高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