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梦翔家》后记 开到荼蘼
“没有音乐的灵魂石寂寞的。”
这是我在一部电影里听到的,好像是《我的兄弟姐妹》吧?记不清了,崔健说的一句台词。我想每个人与世界上的其他生物的沟通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会通过绘画或雕塑来寻求共鸣,有些人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有些人可能擅长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感受,有些人则喜欢用竞技、格斗的方式来与同类切磋。而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就是歌唱和演奏了吧。因为音乐,认识了许多朋友。为了学音乐,也吃过一点苦:自己出门打工攒大学的学费,拿着十几块钱一天的薪水,忍受客人的无理取闹;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许多乐器我都是自学的,学吉他的时候,我只上过三节课,之后的练习,只能自己凭着感觉和有限的资料一点一点琢磨;小时候接触的音乐知识比较少,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乐理知识,为了跟上同学的进度,自己私下花功夫死k乐理知识......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前进的道路上永远是荆棘密布的。但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觉得特别苦,反而会因为生活充实而感到快乐。15岁那年,特别想要一把吉他,却没有钱买。过年的时候,仔仔细细将压岁钱都攒起来,爷爷问我这是准备做什么?我说,想买把吉他。爷爷当下就替我把不够的部分补齐了。那把一百五十元的木吉他让我高兴了很久。每天都拿出来练指法,有时候练得高兴忘了时间,一直弹到半夜,我妈听到吉他响,走过来说了我一顿,因为会影响邻居休息。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吉他摆在那里,手痒得好难受。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把毛巾塞进琴弦下面,垫下毛巾的吉他不会发出声音,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练指法。那时候的我对自己家心爱的吉他,就像守财奴对黄金一样珍惜。怕弹琴会把吉他弄脏,每次练完都小心地把手摸过的地方用酒精擦一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手指上都有淡淡的酒的香味。这股味道让我心安。就好像纯真时代的爱情,没有太优厚的物质条件让心爱的女孩开心,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尽所有让她尽可能的舒适。我不是特别聪明特别懂女孩子的心的人,喜欢一个人,唯一会做的只是对她好一点,再好一点。这把吉他算是我在青春期最珍视和亲密的朋友。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和稚嫩的创作,都是她帮我记录并完成的。对音乐的痴迷使得人家慢慢接受了我以音乐为职业的理想,这对他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二三线城市,比较为大家接受的观念是:孩子长大了一定要找一份正儿八经工作,有户口有编制的那种,最好是国家机关。稳稳妥妥的铁饭碗捧在手里然后买房子,然后成家立业......老实说,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本质上和“放羊是为了取媳妇,娶媳妇是为了生娃,生娃是为了放羊”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区别。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与物质世界的丰足比起来,精神世界的平静和愉悦更令我沉醉,我宁愿当一个漂泊街头的流浪歌手,也不愿意违心地从事自己没有兴趣的职业。这样与命运抗衡,当然是非常辛苦的。一起长大的朋友们有一些一直坚持了下去,有些就慢慢放弃了,他们说,当你慢慢习惯后,你会发现随波逐流的感觉其实也不错。真的不错吗?我不喜欢那样。《燃情岁月》的开头,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Some people hear their own inner voices with great clearness ,And they live by what they hear ,Such people become crazy,or they become legends......(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变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Become crazy or they become legends.我尊重我的师长,也爱我的家人,但我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我总以为如果一个人开始用别人的意愿代替自己的判断,那表明他已经开始疲倦了,再也无力自持。只有远倾听内心的声音,不断用问号来折磨自己的人才能前进。只有那些不屑于靠主流价值观慰藉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地生活;也许你必须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推翻自己,但你从始至终是在为自己而活,你在创造着......一些新的东西。你创造着自己的命运,你不是父母的延续,也不少儿孙的前传,你的一生是自由的。我比别人幸运的是搭上了时代的快车,我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但“快乐男声”的舞台,让我的梦想照进现实。还在舞台上结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比赛结束后,公司开始帮我发片,做巡演,期间,我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工作这件事,永远是不进则退的。虽然公司没有硬性指标,但长时间的潜伏让我养成了自己主动找事情做的习惯。制定目标,然后朝向目标努力前行,对我来说,这似乎是最愉快的事情。比赛结束后,我开始学拍戏、健身、学跳舞、学写作,这都是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任务,没有可以一蹴而就的捷径,我就像《蜗牛与黄鹂鸟》中的蜗牛一样,慢慢地爬向心中的葡萄架。其实许多艺人都非常严于律己,我在韩国拍戏的时候,对张佑赫很是羡慕,他可以真的对自己实行军事化管理,意志力强大到爆。一个具有真面能量的朋友。那段时间我也开始严格要求自己,那感觉很好,就像是回到了教室里,大家携手前进学习的时光。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最初不需要把目标定得很大,但必须确保自己能够按时完成。这样,每当达到自己心中的一个小目标时,都会不由得为自己加油,还能享受到成就感。天长日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时上通告,支持人会夸我成长得很快,但事实上“快速成长”只是因为大家在电视上看到我表现最好的一面的错觉,身边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们都知道我的成长速度根本算不上很快。我只是一直在不间断努力而已。所有这些课程都是出于我自己的兴趣,我不喜欢逼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而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创造出好的作品。演艺圈里有很多人是通过选秀出道的:王力宏是选秀出来的,周杰伦也是,包括林俊杰、甚至陈奕迅,他们都是。从一个选手变成艺人的关键,是有好的作品拿出来呈现给大家,这才是维持自己的一个重点。以前我比赛的时候有多火爆,现场来了多少人,我觉得这些都可以放下,所谓的“人气”其实是虚的,风一吹就散了,只有优质作品的积累,才会让更多人听到你的音乐,喜欢你。就像我比赛时选的那首《开到荼蘼》,这是我很喜欢的歌。跑通告的时候,支持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这首歌,答案是: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态度,就是要唱自己的歌。荼蘼是一种花,开放在晚春时节,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只有它还在坚持绽放。别人都放弃了,我还有生长,这是我欣赏的一种态度。我要做个永远都坚持着梦想在翱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