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38)

 文明雅士354 2013-10-06

 第三十八讲   讲于2013512

张仲景太阳病提纲是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出现这个症状就知道病在太阳经。脉浮在表因为正邪交战的地方在表上,这是说的正气旺的人,如果正气衰弱就不出现脉浮了,就出现沉脉了,就是正邪交争进入里面了。外邪来了直接进入里面了,因为外面没有保卫。太阳寒水在身体最外这一层,外邪来了人体内部的阳气一定要在这里和它抗争。虽然同是感冒出现沉脉你就不能用发表的药,你还得先解决里面的问题。咱们先知道定位在哪里显了什么脉,脉非常重要,望闻问切的切是定调的。是用来衡量望闻问收集的信息的,所以四诊不能偏废。光是望诊,都是脸红有可能是实火,有可能是虚火。你从脉才能摸出来,可能在太阳、阳明或少阴。

一般太阳证所有的脉都偏点浮,肺脉浮得大一些,阳气都在往外涌。咱们正常的脉是寸脉偏浮,关脉居中,尺脉偏沉。夏天都往上提,都沉下去就是心脏不好了。冬天都往下沉一点,感冒时轻轻把手放上去就能感觉到脉跳得特别快而有力,尤其发烧的时候,这就是浮脉。人的正气强的时候才会发烧,体质弱的人得到了表上的风寒,他没有那么大的抵抗力去解表。会出现身体发痒的症状,脉比较弱,有点飘,浑身不舒服,就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一半麻黄汤和一半桂枝汤,一下就解了。壮人就是麻黄汤证了,一发汗就好了,张仲景想得特别周到。

体弱的人直接吃麻黄汤会受不了的,里面没有正气强发汗是不行的。浮脉不像洪脉那么大,风寒的时候还可能是浮紧脉,摸着浮劲不大但是特别紧,跟一根棍子一样。少阴脉是沉微紧无力,洪大的脉出现了鼓起,和波涛汹涌的洪水来了一样,太阳病不会出现洪脉。

因为太阳经走脑后的风府和风池,这种病完全都在太阳经络循行的部位上,没涉及到脏腑。强痛是来自于压力,气水循环一直在膀胱经络和全身上流通,咱们看不到营卫之气在经络里的循行运转。一旦受到风寒之后,就会导致经络气血的闭塞。尤其是脖子后面,因为它大部分是露在外面的,最容易受风。这是风邪进入地方,头项强疼的项就是脖子,强疼就是特别难受、僵硬。寒水走到这里走不动了,淤积到了这里,后面的水液还不断地往上涌。其实这里已经水肿了,所以你摸着受风了的人的脖子特别硬,肯定是要非常疼的。血液循环不好,还会非常凉,证明他经脉里的气血循环已经堵死了。

我治疗过的一个病人脑门和脖子后面疼了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到省二院做CT和磁共振检查,脑袋里面没长东西,最后给他定的是三叉神经疼。吃西药顶点止疼的效果,但是不吃还是疼。我一看他的症状就知道是太阳经受寒了,他承认得病之前受了风寒。别人结婚他开车去送人,喝完酒以后在车上开着窗户,喝多后吐了,就受风了。说是三叉神经疼也对,水液压到神经不走了,就出现了三叉神经疼的症状。但不是三叉神经疼,中医很简单,在风池穴用三棱针扎后拔血罐就好了,又开了几副葛根汤让他喝。第二天就不疼了,睡醒了特别高兴。

半年病邪没有入里,是因为他的体质强壮,停在了太阳经上。停在这里几年都有可能,如果不扎针放血,通过按摩和拔罐也能解决,不如这个方法快。因为是寒水淤积到了这里,所以拔出来的就是黄色的血水,流的时间长了才出了血,把水挤出来疼痛马上就缓解了。倪海厦说牙疼发炎了,并不是炎症造成的痛,你把牙打个洞放出脓水来,瞬间就不疼了,可是里面还有炎症。

恶寒、打颤、发高烧是人体在自我制造热量,怕冷再盖上被子,等人体内部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把皮毛打开。因为是皮毛受寒了,汗毛孔就收缩了,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就会打颤、哆嗦。这是在摩擦生热,要制造足够的热量才能把寒气挡在外边,这种发烧不要冷敷冰水,是在帮倒忙,要是小孩子怕冷还是怕热说不了,你就要看他是喜欢盖被子还是喜欢撩被子。盖上被子不撩就是恶寒,蹬了被子那就是阳明热症,没有在太阳经上了。在表上就不能再用凉药了,恶寒的病人烧到四十度也不能用生石膏。不要怕发烧,发烧是人体正气和外邪搏斗的自然反应,你用冰袋冷敷会更麻烦。不能用这些霸道的办法。

张仲景把太阳病分了两大类,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麻黄汤证,有麻黄、杏仁、桂枝和炙甘草,伤寒论说症状是浮紧脉、无汗,那就证明寒气把他伤到了,把皮毛闭塞住了。人体要打开就要通过恶寒和发热,现在一般理解麻黄把皮毛打开宣肺,你看麻黄长得一根一根的就像毛发。绿色的走肝,就是左升的方子,走木火之气是往外膨胀、发汗的。桂枝和炙甘草辛甘化阳,这两个都是强心药,所以汗为心之液。想出汗一定要加强心脏的力量,杏仁可以增加肺的津液,因为肺主皮毛。肺法象天幕,想有云气升腾得给它水液。心脏的搏动加强,肺里的津液变成汗出来,这样做就会一汗而愈。

按照辅行诀上的解释,那是经方的鼻祖,以前不是按咱们现在的思路创造经方的。它是按照汤液经法的五味化合来组方的,可惜就一本也失传了,咱们就看不到原文了。现在咱们看到的是张大昌通过记忆写下来的,后来把几个徒弟的抄本综合到一起出的书。《辅行诀》记录了一部分《汤液经法》的东西,从这里能看出张仲景收录的汤液经法的那一部分内容。所以经方不是张仲景创造的,伤寒论是他收集了他之前的所有的经方,他把这些经验之方归类成了六经。经方应该是黄金比例的经典之方,动了药量效果就不如原来好,一般不要随意加减。不懂里面的药力化合加减了就会变成了别的药,这些经方从功能上和气味化合上解释都是很完美的。

杏仁是苦味的,炙甘草是甜味的,甘苦化咸就增加人的津液和汗水了。不是因为加了蜂蜜变成甘味了,甘草本身就是甘味的,用蜂蜜炙过后强心的力量更大。把甘草先加蜂蜜闷几天后再炒一下,就有了一点焦苦之味了。焦苦入心,但是主要还是甘味,实际上它是走脾胃的,治疗心脏病炙甘草是主药,它的量最大。只要是强心的时候一定要用炙甘草,解毒的时候才用到生甘草,所以伤寒论里用到炙甘草的时候特别多。

麻黄苦温,桂枝辛味的,和甘味的炙甘草合成强心阳,甘苦化咸补心了。又加强心脏作用了,他就出汗了。杏仁白色的入肺,虽然是苦味的,但它已经和炙甘草化合了,甘苦化咸,咸能令津液生。用杏仁的目的是在加强心脏力量后,会火克金,加杏仁可以保护肺脏。汗液是通过肺走皮毛的,出汗多会伤到肺的津液,肺太燥就出不来汗了。

张大昌以前的人们都不知道气味化合的理论,只是通过某一脏腑的功能去考虑张仲景的思路,经方开始的时候气味化合的成分比较大。因为《汤液经法》的作者是一个厨师,他把气味的原理发扬光大了。他从治病到治国,再到做饭都是以五味和五行为基础变化来的。所以古人的思想没有那么复杂,把原理掌握住就能运用到各个角落。现代人搞的越复杂就越麻烦,还抓不住真理,其实真理很简单。咱们研究伤寒论一定要结合辅行诀,看张仲景设计方子的原意,把气味化合与咱们现在的理论结合起来会更清楚。

麻黄汤在临床上经常用到,不但能冬天用,夏天用到的也特别多。夏天正出汗的时候,一下到空调屋里一吹,就是恶寒、发热的麻黄汤证。这就是人造的伤寒,冬天受寒是天地的正气,这都不是疫病,麻黄汤就解决了。如果是非时之气造成的,冬天该寒的时候成了热了,外寒内热就容易出现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一票人都得这些病。

前两天我治疗了一个手足口病人,现在夏天是手足口的高发期,其实大部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所有的手足口病都是心热脾寒,夏天是心火正旺的时候,又是肠胃最寒的时候。再加上小孩们喝牛奶、饮料、吃冰糕,寒气伤到脾胃了。了解了病因治法就特别简单了,这样的孩子上医院检查,高烧三十九度多。一般嫌医院里人多,味道不好,不愿意住院。回去输液还是烧,一摸肚子特别胀,舌苔白厚。说明不但有湿而且有实了,不是单纯的湿腻。手压倒少腹大肠这里不让压,说明大肠里有燥屎,高度总结了这就是心热脾寒、脾湿肠燥。

如果发汗就把肠胃的津液发没了,大肠会更燥,脾胃里的湿气也不会通过发汗化开。越发汗对小孩越不好,西医一见发烧就想办法消炎、发汗,抗病毒的药就上了。烧就是退不下来,我给他开了三副药,孩子不愿意喝,就喝了一部分,从肛门里打进去一部分。到下午就拉出了干粪块,我就知道烧快退了。果然吃了一副半烧就退了,他还怕我在中药里面加了西药的退烧药。我让他把西药全停了,他说只要不烧就行了,我说烧两天也没事。燥屎在里面不可能退烧的,用消炎药退烧了还是会烧起来的,里面的肠燥调好了自然烧就下去了,家长就坚持不给孩子用西药的退烧药。把药喝完了一直就在也没烧,孩子胃口大开,精神也特别好。

如果发汗大肠里就会更燥,就成了大承气汤证了。家长就怕把孩子烧成大脑炎,其实反复退烧吧津液伤到,病才会入里成大脑炎的。小孩子感冒发烧是正常反应,不可能那么容易得大脑炎的。就是大脑炎中医也有办法治疗,他们就不知道不让烧的副作用有多大,强行发汗会伤到人的津液和心阳,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想用西药代替心脏的功能,他是在不给它能量的情况下加速它的功能,那样必定会伤到心气,很多就是夺命退烧药,很多小孩子吃了就要了命,从太阳转成少阴了,转成了心肌炎或肾炎。咱们中药是给了它能量,是对心脏有帮助的。

他这个病有一点阳明证,本来是没有阳明证的,老是强行发汗就成了阳明证。心热脾寒属于太阴证,因为手足口在脾上,脾主四肢和口唇。它本身是一次性病毒,肯定要传染,但是肠胃没问题、脾不湿的人是传染不上的。不是每一个小孩子都得这种病,只有饮食方式有问题、脾脏寒湿的孩子才得的。

太阳中风以后,伤到人的肌肉了,症状是恶风、自汗出,怕风还老出汗,在那里坐着都出汗。还有伤寒提纲的所有症状,脉浮缓,已经伤到津液了。不断出汗人体津液就亏失,脉跳的相对来说就慢一点,不像太阳伤寒是高烧、脉浮数,增加热量使劲往外泵出血液。只要出现了这种症状就用到桂枝汤了,有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这个方子的作用点没在肺上,而是在脾胃上。桂枝可以行肝气,宣发往上走的是脾胃和肝脏。白芍用来收敛,因为他自汗多,是人体在出汗、体质弱的情况下受到的风,转成了太阳中风。

不但是外感的时候容易得这种病,有的内伤像很多人得的植物神经调节紊乱,自己坐着就出汗也可以用这个方子,不一定是表证。是通过强脾胃来治疗的,因为人的抵抗力来源于脾胃。脾化生了血液,走到肝脏化生了营气,胃里的水谷之气经过肺,走到经络化生了卫气。这个方子可以调和营卫,营卫二气不相和才能自汗出,人体就收不住自己的汗液。脾胃是营卫的根源,这个方子通过调理营卫把津液不足,传到肝肺上,然后解决营卫不和的症状,营卫相合出汗自然就收住了。不出汗就不怕风了,问题就解决了。

从药味化合来说桂枝是辛味的,白芍是酸味的,辛酸化甘。甘味入脾还是气血,脾主四肢肌肉。太阳中风了需要解肌,没有在表上不能发汗。他老出汗是表上虚了,而是病在肌肉,浑身疼。生姜和大枣可以产生脾胃的津液,都是黄色的可以补脾胃,这是一个补脾的方子。虚人感冒建其中,把白芍的量加一倍,再加上饴糖就是小建中汤。他本身自汗止不住,再给他发汗就会无效。这种方子西医就不太好理解,他又没有细菌感染,也不含病毒。检查哪里也没事,他们就没招儿了。

桂枝汤本身就是调和人体阴阳的方子,桂枝走阳,白芍走阴。因为作用在肝上,辅行诀上的小泻肝汤和小补肝汤就是桂枝和白芍配合的,一个是补肝,一个是泻肝。辛酸化甘补脾,本身就能防止病邪传到脾上,能加强脾土的作用。先补肝再强脾就是它的思路,桂枝和白芍可以防止肝木克到脾土,它们的化合甘可以补脾土、治未病。这是他组方的原意,辅行诀里面的方子都有治未病的思路,一定要想办法防止传被克的那一脏,这就为咱们研究辅行诀开辟了一条路。酸入肺就能泻肝,因为金克木。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4OTE1Mzg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