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纯粹理性批判

 merry444 2013-10-06

爱情纯粹理性批判

(2008-12-06 19:52:06)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指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恋感情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爱情,
动物只有生理上的本能反应,为了物种的延续而一代代繁殖下去。人类进化了,拥有了精神世界,于是爱情诞生了。本文试图剥去爱情华丽的外衣而作一些理性的批判。
 
    一、爱情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而且是排位较靠后的之一
有人将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指维持生命机能的进食)、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些基本目标是互相联系的,并排列成一个优势层次。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占优势的目标支配着个体的意识,不怎么占优势的需要则被减弱,甚至被遗忘或否定。同时,当一种需要得到相当良好的满足时,另一优势的需要就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因为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从这个意义看,人类是如此贪婪永远有所要求的动物。而弗洛伊德将追求性的满足作为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未免失之片面。
    在人类基本需要之中,生理需要无疑是最优先的。毕竟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讲,自由、爱情、团体的感情、尊重、哲学观念全都可以置之一旁,都是无用的东西,因为它们不能填饱肚子。那么之后呢?是不是爱情要坐第二把交椅呢,也不见得,孔子说,食色,性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孔子的性观念是实用主义的,(虽然他把性的需要提升到与进食同等的地位,但)爱情根本找不到影子,所谓性或者婚姻只是为了生育后代。孟子提倡“舍生取义”,也没说“舍生取爱”。古人说的人生三不朽(自我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也没有说立爱。我们还可以直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来说明这个问题,柏拉图、亚理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尼采、达芬奇、伊丽莎白一世、牛顿、贝多芬、肖邦、简奥斯汀、诺贝尔、金岳霖、凡高…如此众多的大名鼎鼎的人物都为了探求真理和艺术而舍弃了爱情,在他们看来爱情真的不是那么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二、寄托爱情的对象个体并不是唯一的
    处于热恋中的男女总是喜欢说“你是我的唯一”、“我的眼中你最美”、“爱你一万年”之类的话,以此来表达对对方的赞美、忠贞和稀罕,因为“谎言重复十遍将变成真理”,所以一些口甜舌滑花言巧语的家伙总是容易在获得爱情时抢得先机占得主动。真相是适合寄托人类爱情的对象个体根本不具有唯一性,而美丽永远没有第一名。只是茫茫人海人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机会去进行逐一的筛选,甚至没有货比三家来选择一个最爱就敷衍了事,毕竟需要总是来得那么真实和急切。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结婚后的感叹:原来以为适合我的人很少,现在才知道适合我人其实很多。也算是后知后觉吧!

    三、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是功利的
    选择必然意味着选择的标准,柏拉图说:“为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是一件很美的事。”但在芸芸众生有限的选择中,采用的却多是“门当户对”、“郎才(财)女貌”之类的功利色彩浓厚的标准。也许它具体的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但趋利避害却是人类的天性,因为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而“爱情需要合理的内容,正像熊熊烈火需要油来维持一样”。
    在当今以金钱占有为基本特征的商业社会中,反映在人的观念中的爱情观念,也必然是商业化的。甚而至于将美貌完全变成一种商品在消费(在这方面章子怡同学和李嘉欣美女以及众多的明星们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所谓的爱情这时已被放在了等而下之被忽略的位置。
    四、爱情总是与欺骗为伍
    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显而易见的是,在爱情的氛围中,无休止地充满了浮华逢迎之语。而这些词语用之于任何其他场合,则只能令人耻笑惊异。”以慌言开始而收获的爱情,必然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当爱情变成了婚姻,当谜底已被揭穿,人们怀着“原来如此、不过如此”的愰然大悟翻然悔悟却还要保持往日的热情不得不重拾欺骗的武器。
    爱情江山难守的另一个原因是,它需要和谐。和谐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般配,相貌需要般配,年龄需要般配,身高需要般配,学历需要般配,性格需要般配,甚至家庭背景也需要般配。而在当今速成的被消费的爱情中,这些般配总是容易被无情地抛弃,但它终不甘雌伏总想着有一天要出来掀风作浪,当婚外恋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算管得住人,也管不住心),就注定了曾经的爱情终身要与欺骗为伍。
    五、“爱情”是“愚蠢”之子
    “爱情的萌芽是智慧的结束”、“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人最软弱之时是爱情最易入侵之日——即春风得意和孤独窘困之时——人最易于为爱情之火点燃。”当然,爱情未必会降临给那些一筹莫展的人。但我们仍然可以窥见,“爱情”不过是“愚蠢”之子。

    因此,爱情,不过是美丽和青春待价而沽的借口,是欲望和需要的华丽的外衣。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还说,“尽管做爱情的奴隶与只管埋头酒肉的禽兽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也只是追求眼目感官之乐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双目本是让人有更崇高的目的。”如果爱情不是人们终极的追求,那么我们无尽的岁月,将要为什么而蹉跎呢?三千年前,伟大诗人荷马感慨地问:既然无所事事亦难逃一死,何不奋斗终生?至少还可以像杨咩咩先生一样: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