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思而后行

 横渡大海的航船 2013-10-07
典故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过去,我也是属于做事比较冲动的那种类型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凭第一感觉,凭一时的冲动,结果有很多时候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比如有的事,是自己找当事人去说,还是让领导出面去说,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论语:[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一般都说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而且都是老夫子教导我们的上帝. 老夫子如果有灵,一定会晕倒. 这句话原来是孔子在评论季文子这个人,说他做事过分小心,思虑太多,往往都为自己考虑不好. 孔子说:"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有人居然理解成: 孔子说:"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 意思是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还不够,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行. 而且这种解释还能出书,可谓误导大了.
这也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同样一句话,可以被理解成完全不一样,更厉害的是能盛行于世而不被修正. 然后老师传学生,学生长大变老教小子,这样一代一代误导下去.这句话不象有些古句,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 我看了几个比较博学的国学家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一致的,本人才浅没有翻过历代大儒的解释,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那么为什么有专业精神的人士都知道其意思,而"三思后行"这个训诫一直流行呢? 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三思后行"确实很有必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要想保全自己,成就事业,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二,大家都觉得这个是孔子倡导的,是一定对的. 三,可能这个话来自其他典籍我有所不知.附:南怀瑾对“三思”的分析: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深厚,我们古代的学究也经常讲“知易行难”,其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不对的。因为,所谓真知在哪里?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而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长远都不一样,要达到真知何其难啊!所以,个人而言,站在善良的角度,从个人的主要目的出发,作一次明快的思考旅程就可以了,关键的还是行动。你看,我们伟大的革命实践家孙中山先生提出“知难行易”,就是教导我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人要实践,勇敢地做决定并实践啊!
解释
三:三个不同角度(你,我,他)或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慎重。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
站在不同角度,为对方考虑/为自己考虑/为他人考虑,
从过去的经验;周围的他人影响;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中,作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斯可矣。”意思:(不同角度)以外,在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1]
三:三个不同角度(你,我,他)或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慎重。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
站在不同角度,为对方考虑/为自己考虑/为他人考虑,
从过去的经验;周围的他人影响;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中,作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