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wonklee 2017-02-06

怎样显得自己特有文化?写作或者说话的时候,引用几句名言名句是很有效的一种做法。

比如我初中的时候曾经干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仅供参考。。。

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可以加一句名言名句。有时候实在想不起来了,自己写一句,再给它“安排”一个名人作者就可以了。。。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当然真正高段位的选手是不屑于用这么下三滥技巧的,他们采取的方法是死记硬背。古今中外,那么多名人,几乎每个都留下那么几句“金句”,再加上很多老百姓智慧总结出来的经典句子,给我们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素材。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坦白讲,读书时候写作文,凑字数也好,讲道理也好,全靠它们了。。。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身,不对,是不湿鞋。作为一名老司机,名言名句用多了,阿何渐渐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比如说,名言名句经常打架。。。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为了说明成功者都是很注意细节的,你引用了下面这句话: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然而,你马上又发现有人这么说: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才没有呢。。。阿何给大家整理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名言名句,我们来欣赏一下:

你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他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所以,我是该吃呢?还是不吃呢?

你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他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我勒个去,所以这仇我到底该咋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有些还挺押韵的,写在一起,你会发现有一种莫名的喜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很想问,和尚到底得罪谁了?)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姜还是老的辣

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

狭路相逢勇者胜,退一步海阔天空

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名言名句,你要真信了,总有一天会精神分裂的。。。

这种不同人说的“金句”自相矛盾也就算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个人说的话,他明明想表达的是A意思,我们却硬生生理解成了相反的B意思。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大牛人,他就是——孔子。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啥古人的画像全是这德性?

孔子的《论语》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读书就要学习的著作,里面也有无数金句流传至今。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以德报怨”,就出自《论语》。一般大众是这样理解的:假如一个人对你不好,你也要以“德”报之。

以前学习的时候,特崇拜孔子。难怪人家是圣人,你看着境界多高啊。。。难怪孔子一直都给我们“仁厚”的印象。

然而,《论语》中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我们重点看红框部分,我们通俗点来解释这句话,大概是这样的:

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回报抱怨,这种做法怎么样呢?”(一副求表扬的姿态。。。)

孔子他老人家是怎么说的呢?

“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抱怨的话,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用恩德来回报对你好的人,至于对你不好的,直接揍!”

原来你是这样的孔子。。。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又比如《论语》中另一句名言,“三思而后行”,大家理解的是:我们做事之前,要深思熟虑,然后才开始去做。

然而,原文是这样的: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啥意思呢,就是孔子听说季文子做事风格是“三思而后行”后,说想那么多干啥?最多想两遍就要赶紧动手了,你特么墨迹啥呀。。。

大师南怀瑾注解这一段的时候也曾经说过,“谨慎是要谨慎,但过分谨慎就会变成小器了。”

其实,不只是孔子的《论语》,中国还有很多“子”的句子都被外人曲解了。比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句特别出名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据说大部分是是这样理解的,“老天太他么残忍了,把天地万物都当猪狗对待呀!”

实际上,“仁”是感情的意思。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上天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对待万物都一视同仁,不会加以干涉。”

明明是超有哲理的一句话,硬被人曲解成了泼妇骂街式的所谓“道理”。

再比如庄子曾经说过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超让人感动对不对,意思是说我们要珍惜光阴,生命有限知识无限,赶紧学习呀。

然而庄子紧接着这句话又说,“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一直学,你这二愣子。。。

不只是中国的名言名句坑我们啊,其实,国外那些大佬个个坑起来也是毫不手软的。。。比如说爱迪生。

那些年,坑过我们的名言名句

说实话,真帅啊。。。

爱迪生最出名的一句话想必是这句,“所谓天才,就是1%灵感加99%的汗水”,超级谦虚有木有?

然而,爱迪生还说了后半句,“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我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坏了,说好的谦虚呢?

所以说,名言名句也不是那么好用的。这里面的坑,实在有点多啊。。。本来是想装逼的,一不小心可能装成傻逼。。。

下面是阿何的几个总结:

1、想用一句话说明大道理,是件扯淡的事情

那么多“自相矛盾”的名言名句,哪一句看起来都好像挺有道理,哪一句看起来又好像挺没道理,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其实,哪有什么道理可以打遍天下的啊。任何一个道理,都一定要和适当的场景结合才有意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我们都懂,这些名言名句也是一样的,不能单纯只看这句话,还要看说话的人是针对什么事情、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说的这句话,才能理解透彻。

2、一定要多读书

我们很喜欢《名言警句摘录》之类的书籍,因为可以通过它们迅速掌握很多“精华”。

但是这类书籍相当于“快餐”,只会把警句告诉你,却不说明前因后果。很可能我们得到的都是断章取义的结论,一不小心就会在真正有文化人面前闹笑话。

想要装逼没错,但也要装得专业一点,对不对?

3、要客观对待“曲解”这件事

所谓语言,就是任何人之间为了方便交流,而约定俗称的交流方式。严格来说,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句话,只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A意思,那么就算它一开始表达的是B意思,我们也可以按照A意思来理解。

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见,比如上面说的“以德报怨”,到现在既然绝大多数人都是按照“以恩德回报抱怨”,那么就理解成这个意思也无妨。

但一定要注意:这时候的“以德报怨”,已经不是孔子口中的“以德报怨”了。你按照新意思理解、使用都没有问题,但千万别扯上他老人家。

比如你说,“连孔子都说过要以德报怨,你怎么就xxxxx呢?”这样就闹笑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