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价值投资

 huahu100 2013-10-07

在离开公募创立上海世诚投资之前,陈家琳拥有一份令不少金融职场人士艳羡的职业生涯:从银行到券商,从研究到投资,几乎都是外资背景,直到掌管全球最大的主动管理型QFII 基金。

“那时候正值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上海给了我机会。”那个年代,刚刚在中国设立基地的欧美机构投资者,正迫切地搜寻着关于中国一切的可靠知识源,从宏观经济到个股分析,华师大金融专业毕业的陈家琳恰逢其时地步入职场。当他加入海富通基金时,很快被任命为中国股票研究的负责人,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

当富通基金要发行第一支QFII 基金时,并没有先例可循,一直专注中国股票研究的陈家琳,得到了把研究成果在市场上付诸实践的机会,他成为QFII 基金经理。真金白银的实战毕竟不同于写研究报告,“从研究到投资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排除噪音,还要能说服别人。”

从2004年底到2005年中,A 股小幅回落,但是富通扬子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陈家琳基于当时的研究,主要介入一些白马股、大蓝筹等,比如万科、中国石化、长江电力、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因为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做法,换手率低于国内公募,得到了监管层的认可,于是QFII在当年就扩大。”外汇管理局在05年11 月扩大了富通银行QFII 投资额至3亿美元,让卢森堡的这家银行成为规模仅次于瑞士银行的外资机构投资者。3亿美元的充足弹药,为陈家琳乘上中国股市2006-2008 年波澜壮阔的牛市鼓足了风帆。

从2004年12月底至2007年9月底的33个月,富通“扬子”基金取得了累计回报551%,规模在陈家琳离职时已从最初4亿美元增长至15亿美元,这份业绩被陈家琳淡然地认为是“遇到了单边大牛市,运气好”。如果以投资行为去观察,当时他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信徒:相对集中的个股配置;远低于行业平均的换手率;看好一个股票就长期持有;摊薄平均成本;长期满仓运作。

2007 年10月,中国股市达到最高点—陈家琳离职创业,“当时我也觉得要涨到1 万点,就和几个朋友合计说,为什么不自己做做?”在离开海富通基金的告别信里,陈家琳在信最后附上了一曲张国荣《风继续吹》的日文原版,他写道:“我决定去试试运气,看看有没有机会实现我那一点微薄的所谓市场价值。”

可市场这股涨势如虹的风,没有能够继续吹,陈家琳离职时的股市高点很快成为不可企及的顶峰。2008 年第二季度,当市场已经跌到3,000 多点时,世诚投资正在发行第一只产品—“扬子二号”。“当时觉得6,000 点跌到3,000 多点已经差不多了,但是没想到之后跌得更多”,感受到经营压力的陈家琳,开始苦苦在熊市中煎熬。

2008 年4月18日扬子二号在上证指数3,300点时成立,随后到1,600点,再略有反弹的痛苦过程中,“扬子二号”抓住反弹实现了跑赢指数,但是净值依旧没有回到1元以上。和QFII时代不同的是,“扬子二号”的操作更加灵活,甚至仓位会降到10%,陈家琳开始慢慢从教科书式的“价值投资”蜕变,“当宏观经济适应你的理论时,你会好,当风向变的时候,你要灵活适应,要接地气。”在投资场上,他透出上海男人识时务的精明。

没有公募团队庞大的投研支持,陈家琳选择了主题投资和区域投资—“市场上一共2,500 只股票,一年有250 只上涨,我只要抓住其中25 只就行了,不需要很大的团队。”江浙沪周边的民营企业,是陈家琳看公司的主要范畴,“商业文化相近,民营企业有活力,如果这里的企业都没有好的,中国其他地方出好公司的概率又能有多大呢?”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了81.1% 的贝因美,是陈家琳从上市时就开始高度关注的股票,他的调研逻辑贯穿在四大环节: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团队,现金流和行业趋势。研究出身的他对公司的种种财务套路非常熟悉,“财务报表上,现金流是最重要的因素,能不能和会计利润匹配;这家企业有多大的自由现金流是来自主营业务的,如果大量是投资收入,就要谨慎。但现金流过高也不好,世诚需要的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调研公司,他喜欢像侦探一样,细致到观察这家公司开了几条生产线,也去和企业的客户,同城、同行业的对手,和各种利益相关方相互交叉去验证自己的判断。“对企业家,讲究读心”,陈家琳选择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他享受这种由企业家精神带来的快速市场响应和激励机制红利,但也必须承受民营企业的风险:“炒股最大的风险是创始人会不会跑掉,我去现场调研和企业家沟通,看他有没有狼性,看这个董事会是不是一个能够行使我们股东权力的董事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