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唠叨的杀伤力有多大?

 上海小雨妈徐英 2013-10-08
唠叨的杀伤力有多大?
  文章来源:中华教育网  

  唠叨,是家常便饭的事,是每天都要上演,几乎在每个家庭发生过的事。可是又有多少父母意识到唠叨的杀伤力?

 
 

  爱唠叨的父母都会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孩子稍有点问题,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开了。唠叨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一是列举孩子的不是,反复说教。比如:“你今天作业没按时完成,就原谅你了,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跟你不客气!”二是旧事重提,不停地警告。如“你上周竟然跑到网吧去,如果敢再去一次,就打断你的腿。”“你看你看,这次考试才考这么点成绩,还不是因为上周跑到网吧去?”三是不停去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会有出头之日。”四是重复诉说着父母自己的发家史、奋斗史、血泪史,以激发孩子的斗志。如“你老爸17岁就自己当家了。想当年……”唠叨的时间也可谓是见缝插针、无孔不入,有点儿像祥林嫂讲她阿毛故事一样,一有时间、一有机会,都会不失时机地开始唠叨。唠叨的口气也是多种多样的,“孩子呀,你真的要听话,爹妈养育你有多不容易啊!”这是苦口婆心式;“孩子,你如果再不认真听课,再不及时完成作业,下周的零花钱就停发了!”这是警醒告诫式;“你就是笨,如果不笨的话,数学给我考个95分看看。”这是激将法式;“孩子,你瞧瞧邻居阿聪,人家多聪明,人家多认真,人家多懂事,人家……”这叫比较激励式。

  唠叨的结果是满足了父母的内心快意,排遣了父母内心的焦虑,却戕害孩子的心灵,于是就会出现孩子对父母的话当作耳边风,不当一回事,或者孩子对父母的话阳奉阴违,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甚至就直接对抗。于是就出现了要将爱唠叨的父母摆到商品柜上去卖的童话故事。

  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作为著名作家,尚且无法忍受别人的无休止的唠叨,何况对于天性好动、没有定力的孩子呢!

  作为家长,我们真该好好反省反省我们的唠叨,反省反省我们整天陈芝麻烂谷子地兜售我们的“道理”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理论”我们的“苦心”,对孩子有多少用处呢?

  做家长的,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放弃唠叨,因为唠叨的杀伤力太大了。无休止的唠叨,除了显示父母没有什么水平,在教育孩子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