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三名科学家获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快家教 2013-10-10

美国三名科学家获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梅进 张笑 科学网2013-10-9 17:47:10

 

 

 

           

   

 

                     

    The NobelPrize in Chemistry 2013 was awarded jointly to 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 and Arieh Warsh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calemodels for complex chemical systems".

 

 

   

 

 

                    


 

    美国三位科学家Karplus, Levitt和AriehWarshel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而获奖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三位科学家Martin Karplus, MichaelLevitt和Arieh Warshel获奖。获奖理由是“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MartinKarplus,美国和奥地利公民。193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MichaelLevitt,美国和英国公民。1947年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 AriehWarshel,美国和以色列公民。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KibbutzSde-Nahum。1969年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计算机——原子世界里你的维吉尔(Virgil) 化学家们曾用塑料的球和棍来搭建分子模型。而到今天,建模这一工作变成了在计算机中进行。上个世纪70年代,MartinKarplus,Michael Levitt和AriehWarshel就为研发了解和预测化学过程的强有力的计算机程序奠定了基础。对今天的大部分化学研究进展而言,反映真实世界的计算机模型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化学反应是瞬间发生的。在不到毫秒的时间里,电子从一个原子核跳向另一个原子核。经典化学很难捕捉到这一瞬间;用实验方法来记录化学过程中的每一步是不可能办到的。此次获奖的科学家们所提出的方法能让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来解开化学反应过程的神秘面纱,比如废气的催化提纯或者绿叶的光合作用。 Karplus,Levitt和Warshel的研究是突破性的,因为他们成功地让牛顿经典物理学与截然不同的量子物理学齐头并进。在此之前,化学家们在研究中只能两者之间选其一。经典物理学的优势在于计算简便,可适用于大分子模型。而其劣势则在于,无法模拟化学反应过程。这使得化学家只好选择量子物理学,但却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而最终不得不应用在小分子身上。 今年的三位获奖者则取两者之精华,设计出了适用于经典和量子物理学的方法。例如,在模拟药物如何与身体内的目标蛋白耦合时,计算机能够对目标蛋白中那些与药物产生作用的原子采用量子物理学计算方法,而对蛋白质中剩下的部分则可以采用要求不那么高的经典物理学方法。 对于今天的化学家来说,计算机就像试管一样重要。模拟过程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传统实验的结果也能被计算机预测出来。 更多阅读 诺贝尔奖网站官方公告(英文) 相关专题:2013年诺贝尔奖

 

 


 

 

 

 

美国三名科学家获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3-10-09 18:19:35 来源: 网易探索

 

 

网易首页 >2013年诺贝尔奖> 正文

 


核心提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9日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及亚利耶?瓦谢尔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奖项。

 

 

 

                  

   马丁·卡普拉斯犹太裔,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为美奥双重国籍。卡普拉斯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担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迈克尔·莱维特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为美英双重国籍。他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职位。

 

 

               

   亚利耶·瓦谢尔1940年生于以色列,为美以双重国籍。瓦谢尔1969年获得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杰出教授。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9日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及亚利耶?瓦谢尔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奖项。

   以前化学家是用塑料球和棒创造分子模型,现在则是用计算机建模。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精确建模对于化学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在几分之一毫秒间,电子就会从一个原子核跳到另一个原子核。经典化学在这里已无用武之地。Karplus、Levitt的Warshel工作的突破意义在于他们设法让牛顿的经典物理和完全不同的量子物理结合在化学过程的建模之中。经典物理的强项是计算简单,可用于建模非常大的分子,但弱点是无法建模化学反应。为了模拟化学反应,化学家不得不使用量子物理,但量子物理需要惊人的计算量,因此只能用于小分子。他们三人的工作结合了两者的长处,发展出同时利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法。 

   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瓦谢尔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在采访中表示在洛杉矶的午夜醒来后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现在就期盼着12月到瑞典首都领奖。瓦谢尔说:“简单地说,我们的研究就是借助电脑分析蛋白质的结构,最终了解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本周初,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和比利时的两位科学家凭借创建能够解释大爆炸后物质如何形成的理论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将于10日揭晓,和平奖得主将于11日宣布。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用数字解读了诺贝尔化学奖百年来的历史:

 

104次颁奖

自1901年至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项已颁发104次。其中,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几年未颁奖。这是因为这些年份恰逢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化学领域没有足够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奖项顺延至下一年。

 

63人单独获奖

截止2012年,化学奖颁发给单独个人的为63次;23次该奖项为两人同得,18次该奖项由三人共享。

 

4名女性

在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163人中,有4名女性。其中一位是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最年轻:35岁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是迄今获得化学奖最年轻的人,1935年,35岁的约里奥与妻子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值得一提的是,其妻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是曾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长女。

 

最年长:85岁

2002年,85岁的约翰?B?芬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使他成为目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年龄最大的人。

 

平均年龄57岁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57岁。

 

延伸阅读:

    【发现者】:诺贝尔医学奖:对长生不老的探索从未停止过2009年和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都颁给了有可能让人类长生不老的研究,但它们都未得以临床评估,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依然只是在各种尝试的路上行进着。

         

    【发现者】:解读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如何膨胀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以表彰他们发现“通过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这有助于人类更多地了解宇宙扩张的秘密;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此后这一直是人们理解宇宙的基础。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已揭晓 2013/10/09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3名美籍化学家分享奖项2013/10/09

日本找到洋葱使人流泪原因获搞笑诺贝尔奖2013/09/13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两美科学家获奖2012/10/10

美国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2012/10/10


 

 

美国三名科学同获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两科学家预测"上帝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明天公布]

 

 

 

汤森路透曾预测Karplus将获诺化学奖

【相关】胜在细节,我博士后老板Martin Karplus成功的经验

微博直播-诺贝尔化学奖

 

 

http://discovery.163.com/13/1009/18/9AP01IA1000125LI.html

http://www./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3563.shtm

http://www./multimedia/image/sweden-nobel-chemistryjpeg-0198cjpg/

http://www./news/2013/oct/9/martin-karplus-michael-levitt-and-arieh-warshel-w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