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诗歌鉴赏的备考技巧

 昵称14169266 2013-10-10

贵州凯里市第一中学   李 华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题中能力层级要求高、难度大的一道试题,考生丢分严重,其实诗歌鉴赏只要掌握了答题的模式与技巧,便可轻松应考。以下便从考点解读、丢分原因、备考方案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读,结合历年高考的出题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不外乎四个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始终要围绕这四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二、丢分原因

1.常识少。因为部分考生知识积累薄弱和教师强调不够,以致其未能掌握诗歌的基础知识。如律诗与绝句的区别;律诗四联所指诗句;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律诗的前两联一般写景,后两联一般抒情;绝句的前两句一般写景,后两句一般抒情;诗歌的描写手法与描写角度、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2.读不懂。因为部分考生知识积累的薄弱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以致其以今意理解古代诗歌,或是理解错误。

3.审不清。部分考生对于某些易混淆的题目没有审清,以致答题思路错误。如,“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与“怎样描写的景象”, 前一问是“形象类试题”,后一问是“技巧类试题”,自然思考的方向、答题内容也就不一样。

4.答不全。思路不清晰,考虑不全面。

5.书写表达差。卷面涂改随意;不会分解问题,答案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不注意规范,表达方式错误,句子不通;说空话,贴套话,答案空泛,不会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说;有少数考生以诗论诗等。

三、备考方案

1.坚决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础知识,并在多次考试的试卷分析时不断强化巩固。基础知识是鉴赏诗歌的根本,如律诗与绝句的区别;律诗四联的名称;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律诗的前两联一般写景,后两联一般抒情;绝句的前两句一般写景,后两句一般抒情等。当然还有技巧常识。

2.关键让学生读懂诗歌。如何读懂,教师要讲清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学会给诗歌分类。离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写景诗,羁旅行役诗,怀古诗,咏史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因此可通过分类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从诗歌的题目突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诗歌的眼睛,很多诗歌可以从题目便可对其内容略知一二。

3)从诗歌描写景物(意象)的“冷”“暖”色调突破。诗歌是通过意象组合而成的,情感也是通过意象来体现的,因此,可以通过意象的“冷”“暖”色调来把握诗人的情感主旨。

4)从诗歌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句或诗眼突破。诗歌的关键词句、诗眼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考生可以从此要点来把握。那么哪些是关键词句呢?关键词句绝大部分在诗歌的最后两句(绝句)或最后两联(律诗),词一般是词的下片。

5)从作者的风格和人生经历突破。“诗言志,歌咏言”。诗人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遭遇经历所带来的情感通过诗歌体现出来,考生在鉴赏诗歌时,特别要注意有诗人经历的注释,熟悉的诗人考试时可能没有注释,这就要求考生注意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或风格。

6)从诗歌中典故的含义突破。典故是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典雅含蓄,诗人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自况,或对比等。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周瑜的典故来与自己对比,表达年势已高、壮志未酬之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廉颇的典故自况,表明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的悲愤之情。

7)从诗歌的注解突破。诗歌的注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点,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了注释,那么就一定有题目与其相关。所以考生一定要联系注释来鉴赏诗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