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肯德基的盘子该谁收拾--"洋人榜样"可以休矣

 且躲雨 2013-10-10

小伊

  京城某媒体前不久刊登了一篇题为《自己倒餐盘的人越来越多了》的报道,把在肯德基吃完快餐自己收拾餐盘的一个女孩树为榜样,而且在第一段就引用了一位出国留学生的话:“在一些发达国家,吃完快餐后自己收拾垃圾并不是什么榜样,这是几乎人人都能做到的。”在中国树立的榜样在外国遍地都是,言下之意自然就是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

  关于在麦当劳、肯德基吃完快餐自己应该收拾餐盘的观点,有不少媒体做过报道。报道中总是不忘拿中国人和外国人做比较。

  这盘子到底该不该自己收拾呢?如果不收拾,是不是就认定国人素质甚至道德欠缺呢?联系到近年发生的一系列“洋人都是榜样”的报道,专家呼吁,入世了,媒体在忙着接轨的同时,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很重要。

  为什么收拾餐盘

  11月8日,记者就“收盘子”事件做了一天的调查。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东方广场有个“大食代”美食城,里面以中式快餐以及亚洲国家特色菜为主。中午11点30分开始,记者买了一份饭菜坐在垃圾车对面,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周围几十人的用餐情况。

  整个“大食代”大致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大概可以容纳近百人,并配有一个垃圾车以及两名服务员。垃圾车就放在摊位和座位之间的过道左边。

  逐渐地,人多了起来。快到十二点的时候,两位收拾餐盘的服务员几乎是刚忙完这就马上去忙那,中间没有间歇,而且一次会端两三个餐盘。

  来这里用餐的顾客很多都是周边豪华写字楼的白领,里面不乏外籍人士。整整一个多小时,光顾记者所在区域的客人已经好几百,但没有一个人主动收拾餐盘和垃圾。

  随后,记者又来到东方广场的麦当劳餐厅里。此时已过午餐时间,来来往往就那么几个人。然而不到半小时,就有三位顾客自己收拾了餐盘。其中两位是一对年轻情侣,另外一位是一名中年男子。

  记者采访了这名中年男子。他觉得这是举手之劳,连对错都谈不上,跟素质、道德更是没有丝毫联系。这是服务员的份内事,自己做不做无关紧要。比如说,他在“大食代”吃中快餐就从不收拾,因为那里的盘子要分类回收,收拾起来太麻烦。

  随后,记者在阜成门附近的一家麦当劳里,看到一位中年女子自己收拾了餐盘。这位女士对记者的采访感到很不以为然。她说自己收拾餐盘一般是看心情如何,想起来就收,没兴趣就不收。

  记者的一位朋友就是偶尔收拾餐盘的人。她说自己挨着垃圾桶的时候就收拾一下,隔得远了就算了。收拾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想法,刚吃完的人走了,服务员还没有来得及收拾,自己随便收拾一下。把这个行为上升到榜样,并与“国际接轨”,未免有点小题大做。“再说了,要是麦当劳、肯德基提倡顾客自己收拾,开始就不应该有服务员,以便养成自己收拾的习惯,就像我单位的食堂一样。”

  餐盘到底该不该我收

  在东方广场的麦当劳餐厅,两名中年妇女吃完之后,将放在桌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餐盘里然后就走了。记者追上去问她们为何不收拾餐盘,她们感到愕然。“他们做生意,卖的东西价格里面除了成本、利润,包含的也就是服务费、管理费等等。我给的钱里既然有服务费,那就没有理由自己收拾。要不然,酒店包厢里面的服务员也不用要了,开启卡拉OK、摆餐具、上茶水自己来就行了。再说自己来这里吃中饭就是为了图个方便舒服,享受服务,那这个餐盘怎么还该我收拾呢?”

  记者在麦当劳看了看报纸,刚准备自己放回去,还没有走到放报摊的地方,一名服务员就赶过来让记者把报纸交给他。随后记者端了餐盘去垃圾桶,这位服务员一边说谢谢,一边又连忙把餐盘接了过去。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个店里的服务员,他们均认为顾客收拾餐盘是对自己的体贴,表示感谢,可这是他们的工作,顾客不收拾是理所当然的。“万一都收拾了,我们也就回家了。”

  某大学一名研究生说,学校食堂就规定学生自己收拾餐盘,结果很不方便。因为桌子是收拾了,可不小心弄上的汤水就没有人擦了。然后碗和盘子还得分开放,得来回几趟,为了节省时间,大家在高峰期都挤成一团,结果,有把残汤泼在地上的,有把剩饭蹭在身上的,还有碗、筷、盆、盘齐齐落地的,不如两个人统一收拾。在公共场合,比如“大食代”,如果几百人同时穿梭收盘子,那还不乱成一锅粥?

  总被自己的人乱棒打

  “现在中国人的素质跟以前相比提高了很多。”某杂志的记者说,他就曾经见过很多人吃完东西甚至是一张废弃车票都捏在手里走很远的路,直到有了垃圾桶,而这在十年前是很少见的。

  这位记者说,在提高公民公德方面,媒体十几年来的宣传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涉及到与国外对比的时候,必须分清什么时候是外国人的长处,什么时候是由于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什么时候是由于社会客观原因造成的,一律和国人的素质、道德挂上钩,则是媚外的表现。

  这位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听小提琴演奏会,一些中国人在听到高潮部分时,会为小提琴手纯熟的技艺轰然叫好并热烈鼓掌,以致于打扰了周围的人。于是就有媒体称这简直是用欣赏杂技的眼光来欣赏音乐,并呼吁提高国人的素质。其实,这里面体现的主要是文化的冲突。中国欣赏京剧,高潮处就要热烈叫好,否则唱戏的不高兴。因此国人把这种习惯也带到了欣赏交响乐上。中国人不理解甚至不欣赏西方的文化、艺术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强求国人的理解。如何调整这些文化的冲突,尊重外国人的习惯才是媒体要探讨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斥责国人没有品位,没有素质。

  再比如,在餐馆里面吃饭,中国人总讲究一个“闹”字,越是大喜的日子越要热闹,因此他们在外国餐馆也会大声喧哗,而外国人吃正餐的时候,却是连盘子都不许弄出声来的。这体现的也是文化的不同。

  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对英雄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赖宁,现在的孩子认为他的死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认为碰到火灾首先就是打119,而不是自己去贸然救火,这种观点就不能简单斥责为道德低下。

  其实,除了文化差异导致习惯差异之外,国人的一些素质欠缺还是有客观原因的。

  10月26日的《百姓信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标题为《广交会外老外飞身跨栏》。文中称,10月16日,正当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第90届广交会交易如火如荼时,会场外围却发生了一幕与会场井然的秩序不太协调的情景——中午刚刚闭馆,很多人跨过流花路中间临时增设的隔离带,到对面的麦当劳吃午餐。

  在短短的15分钟里,至少有百来人飞身跨栏,面不改色地穿过车流不断的流花路。跨栏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笔者拦住一位刚跨过马路的外国客商,问他这样过街的感受,他连声说,不好,不好,很危险!他说他应该走人行隧道或人行天桥。

  知道要走为何不走呢?因为人行隧道出入口距离广交会主要出入口比较远,走到马路对面的人行隧道,要绕几百米的路程,而且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人行隧道在哪里,因此他们就跨栏了。

  这让人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确感到当地秩序井然。然而有一次他在上班时间等公交车,不知什么原因,公交车落了几趟,积攒了大批乘客。结果车一来,他惊讶地发现平时温文尔雅、上车极有秩序的法兰西人均奋不顾身地挤作一团,他们的架势又让他仿佛回到了中国。作者因此感叹,人多了急了也就顾不上什么风度秩序了,能上车就行。看来,中国人要是不那么多,秩序就不会那么乱了。

  由此可见,之所以国人在很多方面体现出差异或者不足,除了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之外,还有是因为国家的经济水平比较低、城市规划水平差、中国人口过多,而有机会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

  不要出言必称“洋人榜样”

  8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东方广场地下一层过道的饮料摊上看到一对说着英语的中年夫妇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从座位上站起来,留下了几个喝过的纸杯。以前记者也曾经在中粮广场的麦当劳餐厅看到过,三对欧洲国家的夫妇集体用餐,用完之后桌子一片狼籍,他们也就这样走了。北京大学新闻系的老师章棣就说,她在美国、德国出差的时候,就很少看到有人主动收拾快餐。比如德国人,他们认为不收拾餐盘是身份的象征,越是高级的餐馆,他们就越不收拾。

  其实,发达国家的人收不收拾餐盘与他们的素质无关,与中国人的素质、道德更加无关。然而,现在一些媒体在报道中透露的信息就是,外国人是这样做的,中国人也要这样做,否则就是素质欠缺的表现。正好相反,把一切东西都要和国外接轨,恰恰体现了媒体欠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青年教师陆益龙指出,有时候中国人常常看不起自己,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弱点。比如说一些从海外回来的人动不动就说外国人素质高,媒体在报道很多事情时,也是不加以分辨就拿外国作榜样,这对于强化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是很不利的。中外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基于不同文化的习惯,但是习惯有好也有坏,不能片面地贬低中国人。

  入世了,中国将全面“和世界接轨”,中国人、中国媒体就更要正确对待和世界接轨问题。

  陆益龙说,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西方文化和因此产生的习惯作为一种标准,简单地向西方靠拢。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环境进行调整。不同的文化存在一个选择的机制,就比如中国在选择像麦当劳这种快餐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选择与此相匹配的习惯。“我选择了在这里用餐,同样我可以选择不去收盘子。”

  章棣则表示,媒体不要随便把一些事情和民族素质挂钩,媒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听取多方面的声音,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一定要有民族自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