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養五臟之道 二 肺的臟象全息養生 皮毛、鼻與肺是一個臟象整體(一家),肺是主宰,所以皮毛與鼻有毛病,當然要從肺考慮。 為什麼養皮膚要先養肺?人的肺氣合於體表的皮膚,其華在毛。皮毛是人體的屏障,人的肺通過衛氣循於皮毛。肺氣虛,衛氣不足則皮毛失濡而屏障功能減弱。所以要保養皮毛首先要養肺,增強衛氣。反之,如果善於保養皮毛,也可回饋於肺,輔助肺的功能。 皮毛靠肺滋養,要保養皮毛首先要養肺。介紹您一種皮毛與肺合養的閉氣功。此功記載于《黃帝內經》。方法是:“閉氣不息七遍。”再引頸以氣順之,餌(咽)舌下津無數。然後意念引到面部就可養面,引到脖頸就可養脖頸皮膚。在保養食品方面,可常服燉爛帶細毛的豬皮、雞皮,可防止皺紋出現。 為什麼鼻子出問題要查肺?因為肺開竅於鼻,所以鼻的嗅覺和肺有密切關係。要保護嗅覺,首先要增強肺氣,因為“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其香”。所以嗅覺減退的人,可以吃豬肺燉山藥。喉能發音,聲音的大小也與肺有密切關係。所以發音無力的同樣應益肺。宗氣虛(心肺氣虛)的人,言語無力的原因就在於心陽虛,肺氣不足,這種情況應服人參。 鼻子嗅覺異常隱伏著什麼危險? 鼻聞臊臭:提示肝熱。鼻聞焦臭:提示心火。鼻聞香臭:提示脾虛。 幻臭:指嗅覺出現幻想氣味,往往是精神病、心腦病的信號。 體氣有哪些預兆?體氣是人體散發之氣,常預兆一些疾病。可提示人體臟氣盛衰。 肝的臟象全息養生 中醫認為肝與爪筋、指甲、眼睛是一家,肝是主宰,所以這些方面的養生保健,都應從肝著手。 指甲的保養為什麼要從肝著手?人的肝氣應於體表的爪,其充在筋通於春氣。肝開竅於目,肝氣之盛衰在外,反映於爪、筋及眼睛。氣血的盛衰可以影響爪甲的榮枯,所以要保養指甲首先要養好肝,當歸、枸杞燉肉都是養肝的辦法。 為什麼養眼要先養肝?因 為肝開竅於目,所以,要保養眼睛首先要保養好肝。反之,久視則傷肝,所以用眼過度對肝同樣不利,因人體是一個整體,內臟和體表在生理病理方面都互為因果關 係,這就提示在保健養生方面也應內外統一。養肝明目最好的藥食是枸杞、當歸,單獨煮水或燉肉均可,杞菊地黃丸是首選中成藥。 眼睛保健的奧秘 第一,眼睛是人體的重要資訊站。全身健康,眼睛才能明亮。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而且是人體內臟的外使。 第三,養目要先養肝。眼
睛受肝的涵養,眼睛昏花多是肝虛所引起。肝的經絡上注於目,所謂肝受血而能視,所以肝不好的人,眼睛也受到連累。《黃帝內經》說:五十歲,肝氣始衰。所以
年過半百的人,眼睛就開始不好了,補養的辦法是常吃動物肝臟。當然一次不能吃多,否則膽固醇又高了。可常服杞菊地黃丸,肝腎同治,因為肝腎同源。 脾的臟象全息養生唇、肌肉與脾是一個藏象整體,脾是主宰,所以唇、肌肉的保養,當然要從脾著手。 為什麼唇有病要檢查脾?健美要先健脾?因 為脾其華在唇,其充在肌,通於土氣(長夏)。脾開竅于口,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肌肉要靠脾運化水穀精微營養,所以脾胃虛的人肌肉明顯消瘦,所以健美首先要健 脾,否則肌肉不可能發達。健脾最好的辦法是保持飲食有節、不過飽、不過餓,進食有規律,不吃腐敗或者刺激性的食物,這樣脾的功能就能保持良好,比吃藥還見 效。 口臭是許多人的一大煩惱,如何消除? 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大抵有以下幾種情況: 為什麼心情不好就不想吃飯? 因為肝木克脾土,所以不想吃飯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於精神受了打擊,致七情不舒所致,說明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健脾的第一良方。 為什麼口唇美容要從脾著手?因為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所以要想口唇紅潤豐滿,就必須補脾、健脾,否則脾虛可致口唇幹焦枯萎、失去光澤。可用人參、白術、山藥等。 腎的臟象全息養生 頭髮、牙齒、骨頭、腦髓與腎是一個藏象整體,腎是主宰,所以,頭髮、牙、骨、腦髓的保養當然要從腎著手。 為什麼保養頭髮要益腎?人的腎氣在體表通於髮,所以一個人頭髮的好壞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不足的人,易出現頭髮乾枯發黃、早白、脫落、稀疏,所以養腎對頭髮具有重要意義。養發食療可用熟地、枸杞、桑椹、首烏。另外,發為血之餘,所以血虛的人要加當歸,可用六味地黃丸。 為什麼養骨先養腎?因為人的骨髓源於腎精,所以小兒骨軟、成人骨質疏鬆及易骨折都和腎虛有關。 為什麼健腦要補腎?因為腦髓由腎精所填,腎虛者腦力會明顯感到不足,所以要保養頭髮、骨骼、大腦都必須保養腎。 為什麼牙齒不好要益腎?牙齒同樣和腎密切相關,因為齒為骨之餘,腎虛的人毛髮、骨、牙、腦都會受影響。養牙、養骨食療可用熟地、龜版膠、鱉膠、狗骨、牛骨、羊骨、豬骨。中成藥首選六味地黃丸。 為什麼耳朵不好要從腎治?因為腎開竅於耳及二陰。耳的靈敏度與腎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聽力減退多因腎虛或腎衰引起,所以應該注意腎精的保養。 耳的保健奧秘 耳是人體重要的資訊視窗。耳雖為人體的一個小部分,僅占人體總面積的1%而已,然而卻有著對全身內臟預報的全息作用。 為什麼二陰有病要從腎治?老年人便秘,不少情況屬於腎陰虛導致腸津枯而秘結,所以只吃潤腸藥還不行,要補腎陰,可服肉蓯蓉、熟地一類滋腎陰的藥。至於小兒遺尿、老人夜尿頻都與腎虛有關,保健當然要以補腎為主。藥食可用核桃固腎,熟地益腎,也可口服魚鰾膠或白果燉豬膀胱。“生病起於過用”《黃帝內經》啟示《黃帝內經》告誡:勞逸都不能過度。 強五臟就是強正氣——如何提高免疫力?中醫認為免疫力全在正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包括衛氣及元氣,腎為元氣之根,脾為正氣之源,肺為衛氣之本。正虛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與肺、脾、腎的關係最大。 腎為元氣之根 因為正虛主要指腎虛,腎為陽氣的根本。腎虛則元氣不足,而致正虛。腎為先天之本,稟賦不足者,免疫力易不足,所以要經常調補。 脾健則正氣足 脾為後天之本,精氣產生之源,所以要增強免疫力必須固護脾氣。脾健則正氣足,正氣足免疫力自然會強。 肺為衛氣之本 衛氣,是衛護人體的正氣,與肺、腎的關係較為密切。“肺主氣屬衛”,衛氣屬於元氣的一部分,源於腎而固於肺。肺腎氣虛則衛氣衛外失職。肺主呼氣,腎主納氣,肺腎虛則衛氣減弱,抵抗力下降。當然肝的舒暢,健康的心情,堅定的意志,對提高免疫力也同樣有重要作用。“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大喜傷心,大怒傷肝,都會影響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的辦法 氣虛者:可用人參、黃芪、蟲草、靈芝、茯苓等。陰虛者:可用阿膠、鱉、龜、熟地等。 穴位按摩:足三裡、合谷、湧泉、大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