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芷治带下白、下乳

 刘曦谦 2013-10-10

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

徐细维 沈鹏

  近几年来,笔者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疗效颇佳,现举1例介绍如下。

  何某某,女,31岁。1995年10月2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右下腹胀痛,右侧腰部酸胀,月经淋漓,时断时续2月,白带色黄味腥。妇科检查:外阴正常,宫颈光滑,右下腹压痛(+)。B超检查显示:子宫右侧右卵巢处可见一4.6cm×3.7cm囊性暗区,边界清,透声好,左附件阴性。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治拟清热化湿,活血散结。处方:白芷30g,浙贝母15g,莪术15g,大青叶10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等。服药33剂后,B超检查,囊肿消失。

  白芷,《本草纲目》谓其可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等症。根据多年临床治疗体会,重用白芷对有卵巢囊肿并伴妇科诸症者疗效较好。

 

芷治带下

彭景星 彭慕斌

  众所周知,白芷是发表散风、燥湿排脓之要药,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白芷治带下有效。在20世纪60年代,农妇郭某患头痛,鼻流浊涕,向余索方。当时据都梁丸与《金匮》排脓汤意,予白芷、甘草、桔梗、青茶各10g为方,服药5剂,不仅头痛浊涕诸症大减,而素有带下过多之疾竟愈。因而笔者后来在治带方药中,常加入白芷,每获奇良效。

  如治余某某,35岁。患慢性盆腔炎多年,迭用西药治疗少效,常反复发作,甚为痛苦。月经先期量多,约7~8天方净,平时多带,或赤白相兼,秽浊如脓,连绵不已,外阴瘙痒,经水至2日,腰骶酸楚,小腹痛坠拒按,不发热,口苦干饮冷,大便干结,小溲赤涩而频,脉弦数,舌红晦微兼瘀斑,苔黄厚。证属带下,乃湿热夹瘀,蕴结下焦,当视同“内痈”论治。法宜清热利湿,化瘀排脓解毒,予仙方活命饮、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药用:白芷、金银花、连翘、玄明粉(冲)、天花粉各15g,当归、浙贝母、没药、皂角刺、黄柏各15g,大黄、炒牡丹皮各6g,海螵蛸、天水散各20g,冬瓜仁30g。服药5剂,诸症皆减,月经亦净。遂改投桂枝茯苓丸、五味消毒饮,加白芷、茵陈、炒栀子、黄柏、海螵蛸、冬瓜仁等,续服10剂,病症基本痊愈。继以白芷、冬瓜仁、紫花地丁、蒲公英、忍冬藤、车前草等煮水当茶,饮用两月余,未见复发。

  此外,我家有治牙痛小验方一首,即白芷20g,花椒、细辛各10g,将药置茶缸内,用开水400ml,浸泡15分钟,待微温含漱(禁止内服),意在发散郁火,祛风止痛,疗效可靠。

 

白芷下乳效亦著

段先志 张春娥

  白芷下乳,查诸本草典籍未见记载,为临证偶得。曾治一产妇患乳痈,赤肿痛,投以寒凉清解之品,又倍用白芷、贝母以消肿散结。药后,热退肿消,唯见乳汁增多,时自溢,疑是白芷所致。后遇2例缺乳证,遂有意用一味白芷30g,嘱其煎汤代茶饮,竟获效验。近年来,我们重用白芷20g,伍以当归、穿山甲、漏芦、通草、王不留行,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天花粉、黑芝麻,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郁金、青皮、丝瓜络治疗缺乳28例,均收到突出疗效。

如治李某,女,26岁,干部,1998年10月9日初诊。自诉产后1周乳汁量少清稀,并见面色不华,食少神疲,查两乳柔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证属气血两虚,治宜益气养血,佐以通络。药用:黄芪15g,当归15g,党参10g,天花粉15g,黑芝麻15g,白芷20g,王不留行10g,通草6g,炮穿山甲珠6g,漏芦10g,砂仁10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药尽,精神好转,食欲增强,乳汁渐多,但汁仍稀,效不更方再服3剂,遂乳汁量多汁稠而告愈。

  盖缺乳一证,或因气血不足,或因经脉郁滞,但总于阳明有关。如李杲谓:“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傅青主云:“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而白芷气味芳香,性升浮,且气温力厚,功善通窍达表,入胃经,为阳明经要药。故可以芳香醒脾开胃,鼓舞胃气上行达表而化乳。诚所谓“浮者,阳气散漫皮毛。升者,充塞头顶,九窍通利也。”此既兼顾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可通畅阳明经气通经下乳,故不论虚实皆可用之。

  另外,白芷辛温,用治产后疾患似嫌温燥,然白芷为阳明主药,善治阳明风热头痛、牙痛以及痈疮肿疡而无温燥之弊。就笔者临证体验,28例验案未见有助热化燥之变。究其理,恐胃为水谷之海,辛温正可助脾为胃行其津液而润泽机体。由是,酌情使用当尽释此虑。

  近阅《蒲辅周医疗经验》有“白芷祛风为主并能下乳”一语,且喜用白芷治疗气血不足所致缺乳。另《清太医院配方》所制下乳涌泉散中也选用白芷,可见白芷下乳前人已有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