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丛桂草堂医案》——咳喘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3-10-11
乙巳二月。季姓妇。咳喘倚息不得卧。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不舒。心痛彻背。脉沉而滑。舌苔白腻。此风寒痰饮内外搏结。肺气不得下降而成肺胀也。乃用小青龙汤合栝蒌薤白汤。麻黄细辛、各四分。干姜五味子各五分。栝蒌、薤白各三钱。甘草五分。余药各一钱五分。服后得汗。而寒热喘息俱平。惟身痛咳嗽未已。易方。以桂枝汤和营卫。加干姜五味子各五分。细辛三分以治咳。一剂效。因贫不复延诊。遂渐愈。
    吴某年十五岁。咳嗽音嗄。自春徂秋。迄未能愈。咳而无痰。饮食能进。不热不渴。脉如平人。与三拗汤加
干姜五味子半夏。服三剂后。咳减声音如常。每次麻黄只用三分。至第四剂则减至二分。后以六君子汤调补三日而瘳。
    刘某病延两月。咳嗽吐痰甚臭。身热口渴。手足心热。舌红无苔。右脉滑数。此肺脏伏热势将成痈也。与
黄芩、贝母、玉竹、蒌仁、桑叶知母枇杷叶等作煎剂。加梨汁和服。一剂热轻嗽减。三剂全愈。
    鲍姓子三岁。发热数日。咳吐臭痰。大便完谷不化。扪其额热烁手。舌干苔少。口渴脉数。乃肺脏受热也。拟方用
黄芩马兜铃地骨皮知母、贝母、栝蒌、苡仁、桑叶甘草枇杷叶。一剂知。二剂已。
    孙姓妇年四十余。素有肺病。咳嗽痰中带血。头晕心悸。彻夜不寐。精神疲惫。心内觉热。饮食不多。脉息细弱。此平日劳神太过。血液衰耗。肺病日久。将成肺痨也。拟方用
百合、枣仁、茯神、柏子仁各三钱。沙参、麦冬、地黄各二钱。阿胶一钱五分。服后血止能寐。但汗多气喘。原方去百合。加黄 五分。枸杞子二钱。浮麦三钱。胡桃肉三钱。接服两剂。汗收喘定。但尚有咳嗽而已。原方去黄。加地骨皮、贝母、枇杷叶。服三剂后。咳大减。精神亦健。能乘舆出门。遂改用集灵膏。令其常服而痊。
    刘锡九君咳嗽多日。音嗄。起居如常。体胖。脉息缓滑。舌有腻苔。盖痰饮病也。与二陈汤加
白芥子六分。白术二钱。苡仁三钱。三服而瘳。
    周珊甫君夫人。年逾五旬。素患肺病。咳嗽哮喘。痰声如拽锯。呼吸几不能通。予视其体胖神强。两手脉滑有神。盖富裕之家。奉养太过。肥甘油腻。蕴酿成痰。致肺气管枝发炎也。拟方用杏仁泥、
白前桔梗各一钱五分。薄荷五分。橘红八分。贝母、苡仁各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枇杷叶一片。作煎剂。一服呼吸大畅。哮喘亦定。接服三剂全愈。
    孙姓女。甫周岁。咳嗽多日。初延西医某治之无大效。后延中医某治之亦无效。因来求诊。予见其精神疲惫。面色淡白。舌红无苔。满舌俱破。有汗不热。乃虚症也。用生脉散加
百合、元参、扁豆等作煎剂。初次仅用沙参。接服两剂。咳嗽大减。神气亦佳。惟夜间汗多。原方加黄一钱。浮小麦三钱。改用党参。又两剂。咳嗽亦减。舌破亦愈。其舌上亦并未用吹药也。
    龙耀南君夫人。咳嗽多日。时发寒热。舌光无苔。脉息濡缓。与生脉散加
青蒿黄芩、苡仁、百合、贝母、枇杷叶。接服两剂。寒热退。咳嗽亦减。惟目光不足。视物昏花。原方去青蒿黄芩、苡仁。加干地黄、女贞子。三剂而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