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楼医案诠释(一)诠释

 学中医书馆 2013-10-11

按:查色按脉,先别阴阳,谨熟阴阳,勿与众谋。是证昏迷沉睡,不省人事,脉微欲绝,身面浮肿,是少阴证,纵有它故,亦当先温,与通脉四逆汤,再量证加减,增损剂量。
经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今呕血泻血已五日,血证急如星火,首当理其亡血。亡血,名为亡阴,实则亡阳,因其亡血中温气也。血之吐衄便溺,必因先瘀而不行,气无形难病,必因血瘀,血有质易病,必因气凝。肿瘤气郁,血随之瘀,郁极崩破,血溢胃家,上溢发为吐血,下泻发为便血。内伤亡血之病,无不由于虚寒,虚寒之原,无不由于中气之败。中土不枢,火浮水沉,此亡血之原也。土困木郁,风木疏泄,所以血流不止。治当暖水燥土,滋木清风,用黄土汤。
亡血大证,谨守其阳,设当输血,阳当先行,因阳可煦阴。不然,病当温阳而输血用阴,必速其死也。亡血之创折、金伤、产妇、再障重症,亦莫不如此。此即先生所强调之元气也。是证,病在少阴,微阳一线,阳不能煦阴,故诊前屡次输血,痛创其阳而苦不堪言矣。
一诊方分三部分,通脉四逆暖水土。白药、花蕊石、白芨止血活血。黄土汤去黄芩、白术,去黄芩是因上无相火之热也。去白术之壅滞,是因苔浊而中土急需流通也。
二、三诊,血溢渐止,故减白药去白芨,增阿胶滋木,加党参益中气。三诊时血已全止,故三、四诊两次保留灶心土使其止血效果稳固以后,即去之。
四诊,加茯苓燥土,加阳起石燥烈助命门元阳。阳起石,石质重镇,可助肺胃之降。此时温肾之药,如仙茅、补骨脂力恐不逮也,余如巴戟、杜仲、苁蓉、蒺藜性缓质润,恐误事也。
五诊,浊苔渐化,加茅苍术运脾以化中焦之湿,肉桂一钱引入厥阴以去血寒。
六诊,加防己、茯苓皮,七诊更加黄芪助营卫以去水肿,七诊固之。
八诊,胸脘安和,浊苔已退,面浮足肿皆消,大便色黄,元阳已回,去防己、茯苓。
九诊,诸证已退,此时宜力培中宫,以异功加内金补之,同时去阿胶之滋腻,去黄芪之助营卫。
十诊,更用六君,以培肺胃之气。同时去地黄之增脾湿。
十一诊,可能有贪凉当风,饮食不化,故去四君,以二陈、厚朴加孔公孽通降右路,务使流通,仍以四逆温下。
十二诊,阴霾上干,见肠鸣、胸满,浮阳不摄,发为自汗。龙游水盛,现舌上水津四溢,不能自摄。仍以四逆温下,以苓、泽利水,同时以半夏、砂15、蔻15、孔公孽理降肺胃。
十三诊,舌津不溢即去半夏。以四逆汤暖水土,苓、泽、肉桂泻利水湿,砂、蔻、公孽理降肺胃。
十四诊,以附子暖水,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燥土,桂枝疏木,蔻、砂、孔公孽理降肺胃。或解释为附子、干姜暖水土,苓、桂、术、甘燥土去饮,砂、蔻、公孽理降肺胃。
十五诊,阳气未为敛固,右路卫气不收,致面目微浮,以四皮、杏仁、砂9、蔻9、孔公孽敛降右路卫气,同时利水。仍以附子暖水,桂枝宜暂去。
十六诊,仍以附子暖水,公孽、砂、蔻理降肺胃,术、苓、草补土,桂枝疏木。
十七诊,于上方更加苡米利水燥土补中,藿香宣降肺胃之气。
几个特点:
1)附子30不变,且不用先煎。因证属少阴,水寒土湿,又因内伤出血,证属虚寒。亡血,名为亡阴,实为亡阳,故暖水回阳是其脊线。
2)干姜甘草汤用至第十四诊,停用指征是肠和、胸不满,寒水侮土已去,下无阴霾上干。转为砂、蔻、术、苓、草理降肺胃,益中气。
3)四逆以后,断壁残垣,有形之血难生,无形之气易长。故二诊之时即用潞党,五、六诊加苍术,七、八诊更加黄芪,九、十诊添用生白术。
4)右路肺胃理降,关乎右路阳杀阴藏,故从五诊起即用苍术左旋,脾升交肺。十一诊用二陈,十二诊直至十七诊收工皆用砂、蔻、孔公孽。
5)十四诊即易肉桂,用桂枝走经络营卫,此为血分。
6)如此水寒土湿,上来一开始就大用生地、阿胶,生地助脾湿,阿胶滋腻碍胃,如此对少阴证,对水寒土湿,仿佛不宜。且大出血因风木疏泄,大附子不久煎,又实助肝热,有加剧失血之虞。实际上有是证则用是药,合用则无碍,这是仲景黄土汤的特点。仲景之肾气丸、桂枝芍药知母汤,皆附子、生地同用。

7)亡血元气不支者,应慎于大量输血,现代医家多不明其理。这是因为元阳亏虚,无力行血,血郁甚则离经改道,此时再输入新血,会瘀塞愈加,营气郁迫,血出愈速,而阳亡更甚。

8)本案求证遣方用药、把握精准,体现出作者炉火纯青的伤寒功底。首回阳气,阳为脊线,阳回才能有命。次是中土,一再予以枢转补益,只有中土得藉,方可起死回生。再是右路阳杀阴藏,阳秘才能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