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习录:甲状腺癌术后的中医诊治

 学中医书馆 2013-10-12
甲状腺癌是指发生在甲状腺腺体的恶性肿瘤。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大多选用手术,而术后大多采用中医药诊治。我在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随林真寿老师临床见习,目睹许多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请林师诊治,疗效显著,身体很快康复。

 

    中医对甲状腺癌的认识:

    甲状腺癌,属于中医“瘿瘤”病范畴,《杂病源流犀烛·瘿瘤》言:“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大渐长之证”。

   此病多由肝郁气滞及脾虚湿阻,进而痰凝气滞血瘀于颈部而成本病,日久者多因痰郁化火而见阴虚火旺之证。总之,瘿瘤一怔,总以气滞痰凝血瘀为基本病理变化,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胃肾。

 

   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诊治原则:

   林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诊治原则多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求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因手术最易损耗气血,术后患者常表现为气血双亏或气阴两伤,尤以气阴两伤为多见,且虚实兼杂,病变脏腑可涉及五脏,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主,首重滋肾,以补先天之本;顾护中土,尤重养胃阴,以化五谷实五脏。

 

   甲状腺癌术后常见证候及治法:

   1、患者见夜寐不安、五心潮热、腰膝酸痛、舌红淡嫩等肾阴亏虚证候,以滋肾养阴法治之,林师常用生脉散、增液汤、大补阴丸、左归饮、杞菊地黄丸等壮水以制火,滋肾以凉肝;

   2、若见纳差、腹胀、便秘,口干、舌苔黄厚等脾胃失和证候,治以和胃清热通腑之法,常用麻子仁丸、凉膈散、泻心汤;若见湿热证者,以茵陈蒿汤、甘露饮等以清湿热、散郁火、解热毒;

   3、若见口干舌燥、恶心纳少、大便干燥、舌光红无苔、脉沉细等胃阴亏虚症候,治以清凉和胃之法,以沙参麦冬汤、益胃汤、橘皮竹茹汤等以清热益胃生津;

   4、或见咽部不适、头晕目眩、肢体重浊、舌红胖大苔白腻等脾虚痰湿证候,治以健脾渗湿之法,以参苓白术散、温胆汤等化痰湿、健脾胃;

   5、或见烦躁易怒、胁肋胀痛、胸闷善叹息等肝郁气滞证候,治以疏肝理气之法,以景岳化肝煎、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等散肝郁、柔肝阴;

   6、或见舌下络脉瘀滞、唇甲紫暗、面色黯然者,治以活血化瘀之法,以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养血消淤。

   7、或见虚汗淋漓、动辄汗出、恶风、疲乏无力等营卫不和、表虚不固症候,治以益气固表之法,以玉屏风散、牡蛎散、桂甘龙牡汤等以补虚培元,顾护肌表;

    此外,林师还认为:大多数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都有失眠症状,故多以柏子养心丸、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等安神定志之属,以保证睡眠质量,促进机体修复。

 

    医案一则:

    张**   男    39岁

    主诉: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半年

    现病史:近期咽喉有异物感半月,耳后有肿胀感,尿意频急。两目视物不清,舌红苔薄黄,边尖红有齿痕,脉细。

    诊断:西医:甲状腺癌切除术后

          中医:瘿瘤(肝肾阴虚,肝火旺盛,脾虚痰阻)伴三焦湿热

    治法:滋肾凉肝、清热被祛湿

    方药:

        首乌15 g       枸杞 10 g      黄菊花10 g        丹皮6 g   

        连翘10 g       浙贝母10 g     僵蚕10 g          茵陈15 g

        山栀6 g        夏枯草10 g     ×7

    二诊:视物不清改善,尿意频急略有改善,舌红苔黄减轻,余症如前,再拟前法,去茵陈、山栀,加龟板15 g、黄柏10 g,七剂。

    三诊:尿意频急有改善,舌红苔薄白,脉细,连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术后肝肾亏虚,痰壅气道而见喉咙堵塞感;足厥阴肝经从耳后入耳中,肝火上炎则耳后胀;湿热弥漫三焦则尿意频急。林师治法首重滋补肝肾,以首乌平补,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杞菊滋补肝肾,明目清头;丹皮退阴虚无汗之骨蒸,茵陈走下焦清利脾胃肝胆湿热,湿热去,则中土健运,水谷得化;栀子分消三焦湿热、凉血解毒,连翘清热消痈散结,祛邪防渐;夏枯草、浙贝母清热散结、消瘿瘤,且清肝化痰;僵蚕熄风解痉,祛肝风内动之头痛、头胀。二诊、三诊时病情缓解,故增强补肾凉肝之力以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