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南孙妇科验案选录

 学中医书馆 2013-10-12

痛经案
李××,24岁,未婚。

    初诊:1983年3月18日。月经初潮12岁7/30天,量中,有痛经。近3年经量偏多,腹痛较甚,伴有膜样块物排出。末次月经3月5日,经后神疲畏寒,腰脊酸楚。舌淡,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冲任不足,瘀阻气滞。治宜活血理气,养血调冲。

    当归12g  赤芍、白芍(各)9g  川芎4.5g  焦山楂9g  鸡内金9g  青皮、陈皮(各)4.5g  广木香、紫石英(各)15g  失笑散(包煎)12g  血竭粉(吞)12g     7帖

    二诊:3月25日。症如上述,舌淡偏暗,苔腻少津,脉细迟。再宗原法进治。

    初诊方去鸡内金、广木香、陈皮、紫石英,加入三棱9g  莪术9g  参三七粉(包吞)2g  7帖

    三诊:4月1日。月经周期将近,脉舌同上,防经来腹剧痛、量多,再宗前法化瘀散膜,止血止痛。

    当归9g  赤芍、白芍(各)9g  焦山楂9g  炮姜炭4.5g  熟大黄炭4.5g  仙鹤草15g  益母草12g 失笑散(包)12g  血竭粉(吞)2g  三七粉(吞)2g     7帖

    四诊:4月8日。周期已至未转,尚无腹痛预感,舌脉同上,再宗法增进。

    上方去当归、赤白芍,加入青皮6g  净乳香、没药(各)3g    7帖

    五诊:4月29日。月经4月16日,落后11天,经量较原减少,排出物呈碎块,6天净。舌暗,苔薄腻,脉弦细。病程历时已久,肝肾阴虚,经后宜扶土养肝益肾。

    白术、白芍(各)9g  生地、熟地(各)9g  当归9g  川芎4.5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续断12g  狗脊12g  桑寄生12g  太子参12g    7帖

    按上法调治3月痛经痊愈,膜块消失,月经正常。

    按:膜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不外气滞瘀阻,以每转腹痛,有大小不等瘀块及膜状块物随经血排出,块下则痛减或消失为主症。本例未及二七经转,肾气未充。冲任不足,经血偏多3年,阴血耗损,经后气血两虚之象较明显,为虚实夹杂证。在治疗上经前应活血化瘀散膜为主,经期祛瘀止血,通涩并用,旨在化瘀散膜止痛,而不使阴血过于耗损,经后则以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为法。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益母草活血化瘀,配仙鹤草养血止血,血竭粉化瘀行血止痛,配参三七粉化瘀血,均为通涩并用对药;失笑散、炮姜炭、熟大黄炭亦为化瘀止血要药,青皮、山楂肉、鸡内金则疏肝和胃消积。
郭××,14岁,未婚。

    初诊:1983年2月2日。12岁月经初潮,周期尚准,量中无痛。13岁经剧烈运动,饮冷乃经量减少,此后每转腹痛。末次月经1月1日,近日腹胀隐痛。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辨为冲任不足,寒凝气滞。治宜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4.5g  桃仁、红花(各)9g  枳壳6g  陈艾叶6g  制香附9g  玄参6g  小茴香3g     4帖

    二诊:2月9日。经水2月2日转,腹痛减轻,量中色暗红,夹有小血块,已将净止,现感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肾气不足,寒凝气滞,经后宜益肾养血调经。

    党参12g  黄芪12g  肉苁蓉12g  当归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菟丝子12g  川芎4.5g 生地、熟地(各)9g  白术、白芍(各)9g   甘草4.5g    7帖

    三诊:7月13日。随访近5个月痛经已痊愈。

    按:患者肾气初盛未充,冲任不足,寒邪凝滞,气机不畅。初诊经期将近,气滞症状明显,宗先贤“寒则温之”,“通则不通”之旨,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法调治,以艾附暖宫丸加减投治。方中四物养血止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小茴香、艾叶温宫暖胞;香附、枳壳、玄参理气止痛。二诊经水已转未净,腹痛轻减,因青春期少女经后还应固本为法,故予益肾养血,调理冲任。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四物汤养血,桑寄生、苁蓉、枸杞子、菟丝子益肾调冲。三诊时诉痛经已平5个月,随访经事亦正常。
张××,31岁,已婚,职员。

    初诊:1981年12月24日。月经14岁初潮5/28天,量中有痛经史。1981年3月25日人流术后,经转腹痛增剧,经后则腰痛头晕,妇检右侧附件增厚压痛,诊断为附件炎。末次月经12月2日,适值月中,小腹隐痛,口唇干裂,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薄腻,脉沉细弦。辨为人流后冲任受伤,热瘀交阻。先宜清经益肾。

    生地12g  丹参12g   丹皮9g  红藤15g  川楝9g  延胡索6g  蒲公英15   续断12g  泽泻12g 桑寄生12g  桑椹子12g    7帖

    二诊:1月7日。月经周期已近,腹痛带下已增,腰痛便结。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带数。证属湿热蕴阻,肝肾阴虚,且清热利湿,益肾调经。

    生地12g  丹皮9g  赤芍9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败酱草15g  生米仁12g  带皮茯苓12g  制香附12g  女贞子12g  刘寄奴12g   7帖

    三诊:3月4日。2月16日经转,腹痛明显减轻,5天净。经后腰痛乏力,口干尿频。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经。证属冲任有热,肝肾阴虚,治宜清热养阴。

    生地12g  青蒿9g   蒲公英12g   红藤12g   银花12g   生甘草4.5g   知母、黄柏(各)9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7帖

    按上法共调治十诊。

    十一诊:8月25日。调治后痛经已愈八九,湿热亦减,唯阴血耗损颇甚,末次月经8月6日,经后头晕乏力,腰酸。舌偏红,苔薄腻有齿印,脉沉细弦。治宜清养肝肾。

    生地、熟地(各)12g  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丹皮9g   赤芍、白芍(各)9g  制黄精12g  肉苁蓉12g  瓜蒌仁9g  柏子仁12g  续断12g  狗脊12g  7帖

    随访至9月份已受孕。

    按:本例人流后血室正开,胞宫空虚之时,湿热之邪内侵,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病机以湿热瘀阻为主,故立清热化瘀利湿为法。方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米仁、带皮茯苓利湿,丹皮、丹参、生地活血凉血,川楝子、玄胡、刘寄奴理气化瘀,疏络止痛,重则加青蒿、知母、黄柏、银花、生甘草,佐以续断、桑寄生等益肾调经。经上法调治十诊,痛经基本治愈,此类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邪热虽去,正气亦伤,阴血耗损较甚,故十诊经后予清养肝肾之品,略加理气活血之帖,标本兼顾,痛经愈而旋即受孕。

 
高××,44岁,工人。

    初诊:1997年2月26日。有痛经史5年,近3年每于月中排卵期也出现腹痛, 伴腰酸、下腹坠胀,外院检查(B超):子宫肌腺症,月经史:14岁 6~7/28~31 量多,色红,带有血块。生育史:1-0-2-1,性情较烦躁,大便偏干,口干喜饮, 舌质红而干,苔薄,脉弦。末次月经2月18日。证属肝旺瘀阻气滞,治宜平肝化瘀调冲。

    蛇舌草30g  紫草30g  夏枯草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2g  钩藤15g(后下)  茜草15g  桑螵蛸12g  海螵蛸12g  生地15g  白芍9g  生山楂12g  小青皮6g  10帖。

    二诊:1997年3月12日。 药后本次月中无腹痛,治宜原法。原方加刘寄奴15g   7帖。

    三诊:1997年3月19日。经期将近,头弦腰酸,原法增进。原方加杜仲12g 天麻12g     12帖。

    四诊:1997年4月3日。3/26经转,量多有瘀块,腹痛大减,脉细舌红苔薄,将近月中,治宗原意。

    蛇舌草30g  紫草30g  夏枯草15g  旱莲草15g  女贞子12g  生地15g  桑白皮9g  桔梗6g  生甘草6g  茜草15g  刘寄奴15g  小青皮6g  生山楂12g  7帖。

    再经原法调治二月余,痛经及月中腹痛明显减轻,6月20日经转, 已基本不痛。

    按:患者性情素来急躁易怒,乃属肝旺之体。肝旺者,肝之气血阴阳失调。肝主气之疏泄,肝阴肝阳失调,则疏泄失司而气滞。 气滞日久,血滞瘀阻,故见痛经,及排卵期腹痛多年,B超显示:子宫肌腺症。治用紫草、蛇舌草、配生牡蛎、夏枯草、旱莲草平肝软坚。生山楂、小青皮消积祛瘀止痛,使多年的通经、月中腹痛症状基本消除。

闭经案
杨××,16岁,学生。

    14岁月经初潮,因患支气管哮喘服羊胆后致经水闭阻年余。

    初诊:1973年10月30日。经闭1年未转,大便溏薄,形瘦肢冷,纳呆腹痛。因服寒药时久,脾胃无火,运化失司,生血乏源,精血不能下达胞宫,无以行经。舌苔薄腻,尖有绛刺,脉微细。治宜健脾和胃,调理冲任。

    陈皮4.5g  白术9g  砂仁2.4g(后下)  干姜4.5g  炮姜45.g  山楂、六曲(各)9g  煨木香4.5g  补骨脂12g  淮山药12g     4帖

    二诊:11月6日。药后便转实,日行1次,纳呆,食入腹胀,昨日停药,大便增多1次,脉舌详前。脾胃不和,阴液不生,无以化精,经闭不行。 宜健脾和胃,调理冲任。

    炮姜4.5g  焦白术6g  煨木香4.5g  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焦山楂、焦六曲(各)9g  陈皮6g 远志6g  茯苓9g     7帖

    三诊:11月17日。经闭不行,白带甚多,大便已实。略有腹痛,咽喉干燥。脉细,苔薄腻。治守前意加减。

    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皮9g  芡实9g  莲子须9g  熟米仁12g  炒扁豆12g  炒淮山药12g  陈皮6g  补骨脂9g  四物益母丸9g(包煎)       4帖

    四诊:12月22日。调治后大便正常,纳可,哮喘宿疾未发,痰亦减少,经水未转,恶寒肢冷麻木,尿频。脉微细,两尺沉绝,舌质微紫,苔薄腻少津。仍属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胞宫虚寒,脉络失和。治宜温补脾肾,活血调经。

    党参9g  黄芪9g  白术9g  当归12g  赤芍6g  鸡血藤12g  桂枝9g  补骨脂12g  熟地12g  陈艾叶6g  香附丸12g(包煎)    8帖

    五诊:5月9日。经闭1年半,昨日经转,色淡。脉微细,舌苔薄。仍属气血不足,冲任失充,治宜调补。

    熟地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淮山药12g  续断9g  菟丝子9g  狗脊12g  覆盆子9g 鸡血藤12g  孩儿参12g  黄芪9g   7帖

    按:病员患哮喘服羊胆,羊胆味苦、性寒,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腹痛、便溏、纳呆,渐至肾气亦衰,胞宫空虚,经闭不行。若专事攻伐,恐经不通而反涸之。治法应先健脾温肾,方以参苓白术散合香砂六君,待纳呆便溏症状改善后,改用温肾暖宫,养血调经,使肾精充足,月经来潮,方用圣愈汤、暖宫丸加减。1974年5月经转,6月11日至7月9日经期基本正常经量由少逐渐增加,乳房发育亦趋正常。
莫×,女,33岁,绍兴人,1985年6月26日诊。

    产后因胎盘滞留造成大出血,闭经八个月余,全身毛发脱落,伴见多尿、多饮、神倦乏力、性欲淡漠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证属气血两虚,血枯经闭。治宜益气养血,调理冲任。

    西党参12g  炙黄芪5g  云茯苓12g  当归身9g  白术、白芍(各)9g   枸杞子12g  淮山药12g  覆盆子12g  生地、熟地(各)12g  巴戟天、鹿角片(各)9g  桂枝6g  鸡血藤12g  炙甘草6g   7帖。

    复诊:7月3日药后尚适,精神好转,纳寐亦佳,再守原方

    去覆盆子加仙灵脾12g,携14帖返里继服。数月后,配偶来沪诉,服前方40帖后,经水来潮,唯较少,性欲亦有所恢复。

    按:此案颇类现代医学所说的度汉氏综合征。惜有关检查因来沪匆匆而未能进行。此类病人属血枯经闭范畴,责之为精血不足,气血两亏。用药以圣愈汤合四君子汤双培气血,佐以巴戟天、鹿角片、枸杞子、覆盆子填补奇经,桂枝、鸡血藤相伍能温通胞络,补血行血,调理冲任。对这类闭经施治,须投王道之品,决不可“竭泽而渔”。
殷××,40岁,已婚。

    初诊:1984年3月17日。17岁 7/28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后顺产一胎,产后用避孕针及口服避孕药,以致月经量渐减,甚至闭经,已有5年,每需用黄体酮方转。刻下闭经10月,乳胸小腹作胀,腰疼肢软,神疲乏力。舌质暗,苔薄腻,脉细。辨为肝肾不足,治宜清养肝肾。

    生地12g  白术、白芍(各)9g  益母草6g  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续断12g  狗脊12g  四制香附丸(包)12g  7帖

    二诊:6月27日。上药服用1月于4月27日经转1次,现又2月未转,无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弦。仍属肝肾阴虚,治清热养阴,活血调经。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9g  生地、熟地(各)9g  续断12g  川牛膝12g  泽兰叶9g  益母草15g  马鞭草15g  鸡血藤15g    5帖

    三诊:7月18日。上药服后7月9日行经,量中3天净。经后头不晕神疲,胃纳欠佳。脉虚细,舌暗,苔腻少津。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太子参12g  赤白芍(各)9g  生地、熟地(各)9g  当归12g  丹参12g  云茯苓9g  炙甘草4.5g 续断12g  桑寄生12g  鸡血藤15g   7帖    

    按:本例是用避孕药所引起的经少乃至经闭,初诊时已闭经10月。曾用活血之帖未效。据临证探讨西医避孕药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卵泡成熟导致闭经。中医脏腑学说有“肾”主生殖及肾上通于脑、下连冲任而系胞宫的论述,肾的阴阳失调则影响脑-肾-冲任-胞宫轴的生理功能而闭经,所以单用活血化瘀通滞之品攻逐无效,急予图功或能竭獗一行,但血海涸。临证用大生地、白芍、当归养血;白术、云茯苓、炙甘草、淮山药健脾益气;菟丝子、枸杞子滋肾阴;桑寄生、续断、狗脊益肾调冲;四制香附丸则理气调经。香附一味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临证常在虚性闭经中与补养药同用,以调气行滞,侯血海稍充后使血液流通。经1月调治经转,二诊周期又近,予前法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寓通于补,使经知转。三诊正值经后,再调补肝肾,益气养血,经水自行。
经行乳房胀痛
顾××,32岁,已婚,接线员。

    初诊:1975年7月24日。素有痛经,周期准,结婚10年未孕,婚后渐有经前乳胀,伴头痛,精神抑郁,心烦心悸,便坚,咽痛,面色萎黄。脉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腻,妇检:子宫偏小。1967年盆腔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通,右侧通而不畅。现周期将近,预兆明显。证属肾阴不足,肝郁火旺。治拟清热养阴,疏肝润肠。     

    生地、熟地(各)9g   丹皮6g   赤芍9g   川楝子9g   桑椹子12g   枸杞12g   沙参9g   麦冬6g   全瓜蒌12g   柏子仁12g   枳壳6g    5帖

    二诊:7月31日。药后经水准期而转,乳胀即瘥,经量中等,腹痛已缓,大便通润,神疲胸闷纳呆,脉细数,舌红,苔黄腻。湿蕴中焦,脾运失司。治宜清化。

    制川朴2.4g   姜黄连3g   白术9g   米仁12g   全瓜蒌12g   柏子仁2g   枳壳6g   二至丸12g(包煎)    5帖

    三诊:8月5日。湿热减轻,诸恙均瘥,纳可便润。肝肾阴虚,再予滋养。

    生地、熟地(各)9g   枸杞子9g   桑椹子12g   沙参9g   麦冬6g   白术6g   全瓜蒌12g   柏子仁9g   丝瓜络12g   路路通12g   枳壳6g     7帖

    以清热养阴法投治之,热渐减,8月24日及9月21日两次行经,经前乳胀若失,腹痛亦瘥。

    按:经前乳胀可伴头痛,性情郁怒,每于经前3~7天,甚或期中即开始有预感,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本症病在肝经,一般认为由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治疗亦以疏肝理气为主。但该患者经量偏多,肾阴不足,肝经火旺,如于经前服疏理肝气药,恐使经来提前,经量过多,则阴血愈亏而火更盛,今以增液汤加减,养阴柔肝,并予疏肝清肠之品,腑行通润,郁火自降。

月经涩少
沈××,34岁,已婚,记者。

    患者1984年婚后当年受孕因故人流。1986年8月顺产1胎,婴儿窒息而夭折,自1988年始终经量较少,1989、1990年二度受孕均难免流产而行刮宫术。

    初诊:1993年2月17日。月经过少4年余,血色暗褐色,每次仅卫生巾5~6片,伴头晕神疲。末次月经1月22日,2天即净, 便调,舌暗,苔薄,脉沉细弱。证属肝肾耗损,精血衰少,冲任失调。且滋养肝肾,调补精血。

    当归15g   丹参15g   赤芍12g   生地、熟地(各)12g   制黄精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肉9g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7帖

    二诊:2月26日。末次月经2月19日,时感头晕神疲,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脉细。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补益肝肾,调补冲任。

    当归12g   生地、熟地(各)12g   菟丝子12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淮山药12g   山萸肉9g   太子参15g   黄芪12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7帖

    三诊:3月5日。适逢月中,身疲腰酸,夜寐欠安,口干引饮。舌质红,苔薄,脉细。治宗原法,仍以上方出入。

    上方去巴戟天、苁蓉,加杜仲12g  续断12g  狗脊12g   14帖

    四诊:3月19日。经期将近,身疲腰酸,大便溏薄,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脉沉细。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调补冲任。

    当归12g   熟地12g   川芎6g   白术、白芍(各)9g   党参15g   黄芪15g   淮山药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巴戟肉12g    7帖

    五诊:3月26日。末次月经3月21,量较前增多,约用1包卫生巾,血色亦转红,4天净止,伴头痛,小腹隐痛,大便欠实,夜寐梦扰。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肝肾不足,胞宫虚寒。治宜健脾益肾,调补冲任。

    焦潞党12g   灸黄芪12g   焦白术9g   当归12g   熟地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炒续断12g   制狗脊12g    7帖

    六诊:4月7日。症如前述,脉舌详前,仍从原意调治。

    上方去焦白术、覆盆子、续断、狗脊,加淮小麦30  炙甘草6g   巴戟12g  仙灵脾12g  7帖 

    七诊:4月16日。经行量少,调治好转,便时溏,已临经前。舌质红,苔薄,肾气不足,肝血耗损,脉络失和。拟健脾益肾,养血和络。

    党参9g   白术6g   茯苓12g   炙甘草6g   淮小麦30g   淮山药12g   当归12g   熟地12g 制狗脊12g   炒续断12g    7帖

    八诊:4月23日。经水4月18日转,量增多已近正常,3天净止。经后夜寐欠安,精神疲倦。舌质,苔薄,脉细。经净后仍宜益气养血。

    党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当归12g   熟地12g   砂仁3g(后下)   巴戟12g 仙灵脾12g   谷芽、麦芽(各)9g    淮小麦30g    14帖

    九诊至十一诊,基本如前法增损调治,末次月经5月16日,经量亦为正常,大便已实,诸证亦平。

    按:经血源于水谷精气,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离泄于肾,脏腑安和,血海满盈,经水自调,今患者婚后受妊即行人流术,肝肾耗伤。而后顺产一胎,婴儿夭折,情志受郁,肝脾不和,气血难以复原。继之又两度坠胎,精血日益衰,经源匮乏,以致经行量少、色淡,伴神疲腰酸,大便溏薄,脉沉细弱。经健脾益肾,滋养肝血,调治2月,脏腑安和,气血渐充,经量已见增加,血色转红,而告痊愈。
室女崩漏
唐××,女,14岁,学生。

    初诊:1992年7月29日。今年初潮,行经4次,汛潮尚准。此次经转时值盛夏,经期入水游泳以致月经量如冲,10天未净,已用卫生巾3包,小腹胀痛不适,少许血块,纳可便调,脉细滑带,舌暗红,苔薄。证属血凝瘀滞,冲任不固,急予祛瘀生新。

    蒲黄炭(包)12包   五灵脂(包)12g   熟大黄炭6g   炮姜炭6g   焦茜草炭12g    陈棕炭12g 海螵蛸12g   三七粉(吞)2g    4帖

    二诊:8月4日。经血已减,略有瘀下(不用卫生巾),唯感腰酸,神疲,纳呆,便结,脉细数无力,舌偏红,苔薄,根部白腻。气血耗损,脾肾两虚,治拟健脾和胃,补肾摄冲。

    潞党参12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蔻仁3g(后下)   巴戟天肉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仙鹤草15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4帖

    三诊:8月9日。瘀下已止,精力渐充,大便亦畅,食纳仍少,脉细软,舌偏红,苔薄。经血已净,继以健脾益肾摄冲,以善固本。

    潞党参15g   白术、白芍(各)9g   茯苓12g   炙甘草6g   陈皮6g   焦谷、1麦芽(各)9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续断12g   杜仲12g   桑螵蛸12g   二至丸6g    7帖

    按:天癸始至,肾气初盛,经期涉水,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妄行,澄源塞流,祛瘀止血。取验方将军斩关汤出入,通涩并举寒热兼施,补而无滞,行中有止。瘀去血止,净后转补脾肾以复其本,缘脾肾为先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冲任之根。经前酌加涩冲之品,如芡莲须、桑海螵蛸等。患者于8月22日经候如期,量中经畅,恢复正常。
经行先后不定期
周××,28岁,已婚。

    17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无定,20~40天一转,经量偏多,曾经中药调治,经量减至正常。26岁结婚,婚后即孕,于42天时因故人流。

    初诊:1991年6月5日。经行无定期,经量中等,无痛经。经期伴小腹坠胀,腰肢酸软,经前后易感冒。末次月经5月6日,今临期未转。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较正常略小。舌质偏红,苔腻,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冲任失调,治宜养肝益肾,调补冲任。     

    当归身12g   白芍9g   生地、熟地(各)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巴戟天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9g   川续断12g   制狗脊12g   党参、沙参(各)9g    7帖

    二诊:6月29日。经水落后10天已转,适逢第4天,经量中等,伴神疲乏力,腰酸肢软,口干便坚。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肝肾阴虚,冲任不足。治宜滋养肝肾。

    上方加女贞子12g   桑椹子12g   桑寄生12g  柏子仁12g    8帖

    三诊:6月26日。经水6天已转,精力较前充沛。舌边尖红,苔薄腻,脉细软。治宗原法。

    守原方14帖。

    四诊:7月12日。经期将近,尚无行经预感。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肝肾素虚,冲任气滞,经前予养血疏肝,益肾调经。

    当归9g   丹参12g   柴胡、延胡索(各)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川断12g   狗脊12g   桑寄生12g  10帖

    五诊:7月24日。经水20日转,量中将净。调治后经期趋准,伴小腹胀痛,下肢酸软,经期又感外邪,鼻塞流涕,纳便尚调。舌质红,苔薄黄腻少津,脉细弦带数。肝肾阴虚,外感风热,先宜疏解上邪,祛风清热。

    (方药略)

    六诊:8月7日。感冒已瘥,已是经期第18天,无疾苦。舌质红,苔薄,脉细。流产后冲任受损,肝肾耗伤,治宜滋养肝肾。

    生地12g   白芍9g   知母12g   茯苓12g   生草6g   淮山药12g   桑椹子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2g   川断12g   狗脊12g   生米仁17g    7帖

    药后经水于8月24日转经量中等,故仍从原意增损调治,周期趋准,经随访不久获孕。

    按:本患者初潮迟至,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婚后即孕,但人流冲任受损,精血匮耗,以致血海盈溢失常。来诊时经水过期10天未转。《万氏妇人科》谓其为虚证,悉从虚证治。先以养肝益肾,调补冲任以充经源,药后冲任得润,果然经转。此后二诊均于经前养血疏肝,益肾 ,经净后则迳用当归、白芍、生地、杞子、桑椹子滋补阴血,充养冲任;菟丝子、淮山药、狗脊、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在治疗期间未见来提前而渐趋正常,后竟怀孕。
月经先期
叶×,27岁,未婚。

    初诊:1992年9月2日。14岁月经初潮,次年起经行量多,2年后又恢复正常。1990年起经转提前,每3周1行,经量偏多。末次月经8月31日,为先期9天而转,量少色暗,乳房微胀,大便溏薄。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软。证属月经先期脾肾不足,冲任统摄乏力。治宜健脾益肾,调理冲任。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煨肉果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g   焦山楂炭12g    7帖

    二诊:9月9日。经行9天方净,经量初少后为中量,伴腹痛隐隐,大便溏薄,日1~2次,纳可。脉细软,舌暗偏红,苔薄腻。脾肾气虚,冲任统摄乏力。治宜健脾益肾,统摄冲任。

    焦潞党参15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赤石脂(包)12g   禹余粮12g   牛角腮12g   煨金樱子12g   玉米须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7帖

    三诊:9月16。经后便溏转实,但时而反复,神疲乏力,舌边尖红,苔薄,脉细软。治宗原法。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椿根皮12g   菟丝子12g   煨金樱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0g   海螵蛸12g   制狗脊12g  14帖

    1个月后复诊,经期已准,经量中等,且纳可便调,而予健壮补力膏调治,以资巩固。

    按:其经者常候也,每月如期一至,太过不及均为不调。古人均认为“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不尽然,亦有责之脾虚者。本案患者禀赋不足,脾气素虚,经常便溏,脾气不足,肾气亦虚。脾主统血,肾主封藏,故脾肾均虚则封藏失职经水不及期而行,治当健脾益肾,统摄冲任,调治3次,服药28帖周期已准,后予健壮补力膏常服,以资巩固。
崩漏
徐某某,17岁,学生。15岁月经初潮,周期提前,量多。次年4月突然血崩,住在某妇产科医院治疗。因出血过多而休克,输血1500毫升,以后服妇康片控制出血,但引起肝功能不良,停药后又大出血。后经该院中西医综合治疗,服妇康片每天二次,剂量不详,并隔日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出血量虽减少,持续一月方止。据患者家长诉,该院建议切除子宫,以免大出血。

初诊:1970年1月4日。末次月经上月18日转,现在服西药控制大出血,绵延至今未净。面热灼痛,舌苔黄腻、脉细数。肾气未盛,冲任虚弱,阴血不足,肝阳横逆。恐经量增多,治拟益气固肾,养血调经。药用当归9克、生熟地(各)9克、白芍6克、川断9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9克、覆盆子12克、黄芪9克、仙鹤草12克、龟板胶9克、芡莲须(各)6克,4剂,并嘱停服西药。

二诊:1月9日。昨起经量增多,并有血块,腹胀腰酸,夜寐梦扰,纳平。舌苔黄腻,脉濡细。治拟固肾摄血。药用生地12克、钩藤12克(后下)、茯神12克、黄芪9克、仙鹤草24克、制首乌12克、珍珠母18克、海螵蛸12克、旱莲草12克、太子参12克、震灵丹9克(包煎)、三七粉4?5克(分2次吞)。2剂。

三诊:1月22日。经行5天,量渐减少,神疲嗜睡,畏寒头眩,纳呆。舌苔薄白,脉濡细。治拟健脾益血。投以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神12克、陈皮6克、砂仁壳2?4克(后下)、生熟地(各)9克、制首乌12克、仙鹤草12克、芡实9克、莲须9克、归脾丸12克(包煎)。4剂。

    四诊:1月28日。经行6天即净,出血不多,思食,食后胸闷脘胀,头眩神疲心惕。舌苔薄腻,脉细数。脾虚血少,治拟健脾益血。药用黄芪9克、白术6克、陈皮6克、茯苓神(各)9克、制首乌12克、合欢皮12克、枣仁9克、生地、熟地(各)9克、枸杞子9克、麦冬6克、仙鹤草12克、芡实9克、莲须9克。4剂。
嘱下次经前复诊。

五诊:2月13日。经期将近,预感头眩心惕,夜寐不安、烦热口燥、面颊热糜蜂起。肝旺血热,恐经来妄行,治拟平肝清营。
生地18克、制首乌12克、青蒿9克、麦冬6克、地骨皮12克、朱茯神9克、夜交藤12克、珍珠母12克、钩藤12克(后下)、固经丸12克(包煎)。

六诊:2月19日。经水适转,尚准。防狂行,治宗前法。原方4剂。

[评析] 患者肝热之体,肾阴本不足,崩后阴血更虚,五志之火亢甚,症见头晕,心悸,失眠,口干咽疼,烦热,每于经前两面颊热糜蜂起,全身犹如火燃水沸,经行血热妄行,量多如崩。按症情先予益气固肾、平肝清营,以塞其流;血止后调脾胃,令思食,脾运功能得健,则于经前治以平肝清热养阴之药以泻其阳。根据以上次第用药数月,月经周期趋准,量中等,4~5天净,虚热平伏,体征改善。经随访数次,情况良好,发育亦渐趋正常。

经前头痛
汪某某,41岁,已婚。18岁月经初潮,经量偏多,向有痛经。婚后顺产一胎,产后满月时有大出血史,此后经行头痛逐渐加剧已12年,曾用中西药治疗未平。

初诊:1992年4月5日。适逢经期第四天,经量偏多,头痛且胀偏于左侧,小腹胀痛,神疲乏力,耳如蝉鸣,目眩不清,腰脊酸楚,纳可便调。舌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微细。证属肾虚肝旺血热。治宜清肝益肾,调摄冲任。药用生地12克、侧柏叶12克、地榆12克、椿根皮12克、刘寄奴12克、桑螵蛸、海螵蛸(各)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7剂。

二诊:4月24日。末次月经4月12日,头痛偏左,与小腹痛交作,伴泛恶呕吐。经后则感神疲乏力,腹中胀气,腰尻酸楚,期中亦有腹隐痛,大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肾气虚弱,肝火旺盛,迫血妄行,经后则血虚。再拟滋养肝肾。药用生地12克、白芍9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潼蒺藜、白蒺藜(各)9克、夏枯草12克、苦丁茶9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巴戟天9克、苁蓉12克、狗脊12克,7剂。

三诊:5月6日。已临经前,小腹胀痛较甚,头晕乏力,精神疲倦,腰背酸楚,纳可便调。舌质暗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细软。肝旺血热,冲任气滞。治宜平肝清热调冲。药用生地12克、侧柏叶12克、地榆12克、茜草12克、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川楝子9克、红藤15克、刘寄奴12克、柴玄胡(各)6克、炙乳没(各)3克,7剂。

四诊:5月13日。11日经水按期而转,头痛、腹痛均未作,仍感腰酸,头晕,神疲乏力。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软。经后宜清养肝肾。药用生地12克、白芍9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枸杞子12克、川断12克、狗脊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蒲公英12克、红藤12克,12剂。

五诊:5月27日。症如前述,尚为月中,仍从原意增损。前方去蒲公英、红藤,加潼蒺藜、白蒺藜(各)9克、知母、黄柏(各)9克,再进12剂。

以后如上法调治3个月,6月8日及7月5日二次行经,经量正常,头痛平息,腹痛亦愈,10余年之顽疾短时治愈。

[评析] 经行头痛,证随月经周期而作,必与冲脉之盈亏有关。故每当阴血下行冲脉之际,则不能上承荣脑,是故头痛不已,治疗不宜概投平肝。患者经量偏多,产后又有出血史,阴血亏损已久,阴虚则阳亢,冲任有热,肾气不守以致经量过多。肾阴不足,肝失滋养,故头痛目眩、耳鸣,治宜清肝益肾,经量减少,子母相和,头痛告痊。
经行发热
林某某,44岁,已婚,初诊于1993年2月17日。经行发热一年半,每至经期第三天发热,体温38~38.5℃左右,伴腹痛、月经量多,夹有瘀块,不思饮食,形瘦面黄。舌质暗、苔干腻,脉沉细。曾经B超检查:子宫68×61×66立方毫米,诊断为子宫肌腺瘤。证属湿热瘀交阻,冲任受伤,胃气失和。治宜清热化湿,和胃宽中。用生地12克、淡芩6克、米仁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楂曲(各)9克、制川朴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9克,7剂。

2月24日二诊。药后脘胀已舒,纳仍欠佳,口苦、腰酸乏力,头晕心慌,大便尚畅。舌质暗淡,苔薄黄腻少津,边有齿印,脉沉细。湿热较前见减,证属肝脾气滞,瘀阻胞中。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散结。药用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焦楂12克、焦内金9克、青陈皮(各)6克、莪白术(各)9克、柴玄胡(各)6克、茜草12克、海螵蛸12克、川断12克、狗脊12克、寄生12克,7剂。

3月3日三诊时胃纳已馨,觉腰酸,口干脘胀。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边有齿印,脉沉细软。经期已临,瘀阻胞中,肝脾气阻。再拟健脾疏肝,化瘀散结。药用炒蒲黄(包)12克、炒五灵脂12克、焦楂12克、青皮6皮、焦鸡内金9克、莪白术(各)9克、炒怀山药12克、广木香6克、焦潞党12克、牛角腮12克、炙乳没(各)3克。7剂。

四诊值经期第三天,尚无发热,仍从上方稍事调整,至3月17日五诊时为经后,末次月经3月8日,发热较前减轻(37?9℃)、痛经未作。头晕头痛,脘胀纳呆,神疲嗜睡,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薄黄干腻、边有齿印,脉沉细。湿热夹瘀交阻,肝脾气滞,拟清热疏肝,健脾和中,投以蒲黄(包)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生白术9克、青陈皮(各)4?5克、生米仁12克、制川朴4?5克、广木香6克、姜川连3克、焦楂曲(各)9克。12剂。

至六诊药后纳佳,神疲乏力,嗜卧、口干欲饮。舌淡暗、苔薄、边有齿印,脉细带数。又临经前,仍宗原法。药用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蒲公英20克、红藤20克、石见穿20克、刘寄奴15克、广地龙12克、炙乳没(各)3克、茜草15克、海螵蛸12克、焦楂12克、焦鸡金9克,7剂。七诊时经水逾期一天,于上方去石见穿,加大小蓟(各)12克,续服7剂。

5月5日诊时,适逢经转,体温为37?4℃,纳呆便结。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边有齿印,脉细带数。肝肾阴虚,冲任气滞,拟清肝益肾,疏理冲任。药用生地12克、知母12克、淡芩6克、川柏皮9克、茯苓皮12克、米仁12克、白术9克、蒲公英15克、红藤15克、全瓜蒌12克、柏子仁12克、枳壳9克。7剂。

5月28日临经前,脉舌详前,改拟清肝益肾,化瘀摄冲,投以生地12克、地榆12克、侧柏叶12克、椿根皮12克、茜草12克、夏枯草12克、旱莲草12克、蒲黄(包)12克、炒五灵脂12克、海螵蛸12克,7剂药后,经水来潮,发热、腹痛若失,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滞,消散症瘕。药用蒲黄(包)24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丹皮12克、皂角刺15克、三棱9克、莪术9克、石见穿15克、留行子12克、川楝子9克、青陈皮(各)6克、楂曲(各)12克。以后每于经前清肝益肾,化瘀摄冲,经后活血化瘀、清热散结,随访6、7两个月,发热已平,腹痛未作,经量亦趋正常。

[评析] 经行发热,经止则热自平,《陈素庵妇科补解》谓与经行血虚外邪易侵及去血过多阳气独盛有关。本案患者为子宫肌腺瘤,瘀结胞中,经期则发热伴腹痛、月经量多,纳呆口苦,舌苔干腻,是湿热瘀交结为患,证情历时一年半,朱氏采用先驱湿热之邪,各个击破调治,经期正虚时湿热猖厥,湿困脾胃,运化失健,故先予清热化湿,祛除湿邪,然后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散结。随月经周期,症情变化交替施治,至湿去热减,肝胃健运。当六诊时胃气和,纳渐馨,腻苔已化,出现口干欲饮,便结不畅,湿邪已尽,治疗重点转为清热化瘀,果然至第八诊时经行体温已正常。然湿热久蕴,极易热化,资火烁阴,同时出血经久,阴血必耗。因此经前以生地、地榆、侧柏、椿根皮、旱莲草、夏枯草清肝益肾;蒲黄、五灵脂、茜草、海螵蛸化瘀摄冲,药后经量遂至正常,阴血不复再损,阳热得以下潜,发热见平。然后治法再层层深入、直捣病所,即胞宫的瘀结。瘀结胞中,不易速除,经后则以蒲黄、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消散症结,随访连续三次无发热,经多腹痛亦趋平。

经后失音
张某某,47岁,初诊于1976年4月8日。经事素来提前,量多,时常浮肿,尿常规检查阴性。上月22日行经之际,突然声哑,至今半月未瘥,无咽痛,神疲纳呆,便调,夜寐不安。脉沉细缓,舌淡、苔薄腻。更年期肾不摄纳,肺气不足。治拟健脾益气养阴,宣肺开音。方投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白芍各6克、北沙参9克、麦冬6克、蝉衣4?5克、桔梗6克、甘草3克、玉蝴蝶4.5克、凤凰衣4.5克、枸杞子12克、桑椹子12克、清音丸1粒(吞服),5剂。于9月22日二诊,上药服后即开音,此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本月6~9日经转,出血较多,旋即音哑,余症如前,仍以原方服5剂,继以成药归脾丸、二至丸调治,1977年6月随访,经事尚调,失音之症未再复发。

    [评析] 患者年届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失调,因从事重体力劳动,肾不摄纳,故经事提前、量多。肺主气,肾为气之本,咽喉为肺经所过之处,今肾精不足,肺虚气弱,则声音不扬。来门诊时神疲纳呆,面浮气促,夜寐不安,气阴两虚。方内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白芍、杞子、桑椹补肝益肾;合沙参、麦冬、玉蝴蝶、蝉衣、桔梗、生甘草使肺肾相生,加清音丸之宣肺开音,服5剂即奏效。5个月后因劳累出血复发,以原法治之又效。本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后失音,实为气不摄血、肾阴亏损而累及肺阴不足。以上治疗失音是治其标,求本则宜固摄肾气,嘱平时服归脾丸、二至丸,标本兼顾,以资巩固。
经行瘾疹
  患者张某某,22岁,未婚。初诊于1965年,时发隐疹,经前较甚,今临经未转,腹胀,瘾疹剧发,呈片状,瘙痒难忍,得冷、卧床则减,头痛目赤,口糜便坚,舌暗,脉弦。辨其为肝气阻滞,风热相搏。拟祛风活血、疏化导滞。用豨莶草12克、赤芍9克、红花6克、当归9克、桃仁9克、月月红3克、全瓜蒌12克、枳壳4.5克、大黄 虫丸12克(包煎)二剂。药后便畅经转,瘾疹即瘥。

[评析] 瘾疹俗称“风疹块”、“荨麻疹”。《诸病源候论》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搔隐疹,若赤疹者,由凉湿折于肌中之极热,热极成赤疹也,得天热则剧,冷则灭也。白疹者由风气折于肌中热,热与风相搏所为,白疹得天阴雨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晴暖则灭,著衣身暖亦瘥也。”对风疹块之病因详为论述,无论因寒因热,均与风有关,与风相搏终为热也。患者临经便坚头痛,目赤口糜,肝热甚盛,与风相搏,肌肤发疹搔痒难忍。治以桃红四物加月月红、全瓜蒌、枳壳、大黄 虫丸疏化导滞;豨莶草祛风通络,活血止痒。服药后便畅经通,风火内热得以疏泄,隐疹遂不复作,随访数月均未复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