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做完第一步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步是先疏通膀胱经,膀胱经比较长,1.起目内眦 2.上额交巅顶 3.下脑后 4.夹背 5.抵腰入络肾 6.下属膀胱 7.另一支循脾外 8.下至踝 9.终足小趾 膀胱经在人体后背俞穴的名称与体内各个脏腑遥相呼应,为五脏六腑的排毒出口,这些穴位经过疏通,可排毒,保阳经运行自如。此外,艾灸之前,先把后背的膀胱经打通,有助于做灸是进一步扶正阳气,抵抗病邪。 1.揉睛明、攒竹,心明眼亮 做眼保健操的睛明穴,正是膀胱经的起点。 小肠经在眼角内侧睛明穴与膀胱经交汇,而后两条线并列上行,经过眉毛内角,进发际。这段有很多做眼保健操常揉的穴位,除了睛明,还有眉毛内尖的攒竹穴。经常点揉,对眼睛好。 2.头中间痛,刮痧可解——头部的膀胱经通畅法 头顶上的膀胱经距身体正中线0.5寸,直下到脖子。此处可用刮痧板(梳子)推压,或用十指的指甲面,从前向后推,或沿线点揉,对治头中间的疼痛有效。寒凉怕风或头皮发热、有汗的,都是头部经络不通所致,要顺手推一推膀胱经的这两条线,让气血流动起来,越头皮而下注脖子。 3.第二步从这里开始,主体疏通段。 一般情况,如无眼部,头部的不适,上述2步可以忽略,文章提出来是供大家参考,平时保健可以用上。这里开始正式介绍艾灸前奏第二步。 从上面的分支下行后,两侧膀胱经分别在体正中线旁开1.5寸和旁开3寸,一边各有两条道,共4条线,直到尾骶。其中靠里边这条线上的穴位,对应着五脏六腑,称为背俞穴,本次主要目的就是疏通这一段。 当感觉后背有不适的,多为膀胱经气血不通而起,疏通后,当时就会好很多。如果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不适,艾灸前,要优先把后背所对应同名字的俞穴做通,以达到打开风口的目的,给邪有出路。背部疏通一直到长强穴,就已经完成,如遇腿脚有淤堵需要疏通的,可以根据情况继续往下疏通。 4.腰腿委中求——大腿到关节段的膀胱经通畅法 腿后正中一线到关节,可逐一揉开。其在膝关节后面,易于瘀堵,为了在艾灸时阳气进入,梳理使其保持通畅,让气血顺利下行,通过关节。代表性的穴位是委中穴。 5.将阳气引到脚底,双脚瞬间暖暖的 随后,膀胱经从脚下来,落到踝骨外侧,直达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这边部位一旦寒凉过来,膀胱经的气血流到此处,就如进了漏斗,河道变窄,造成供血不足,通常表现为脚凉,冬天睡觉怎么捂都不热。故常揉这一溜儿线,是保阳气通达脚底的好办法之一。 膀胱经打通,气血丰盈,便经过小脚趾进入脚心涌泉穴,毫无保留地把气血给了肾经,而我们的脚也热乎了。 到此,膀胱经的疏通完毕,如有其他部位瘀堵,再来单独疏通,如没有可以正式进入艾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