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自媒体的“诱惑”

 昔若怜昔 2013-10-12

 最近,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多了四五个“记者自媒体”,来自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记者同行们直言这是一种尝试。其中一位取名“曲解直说”的人民日报记者开篇明义:“对社会现象特别是传媒现象,有感而发随便说说,相当于导语或者编后。”

  这一年里,微信用户规模飞涨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精准到达特性,使得微信成为一个天然的媒体平台,很多媒体人从微博等其他平台迁移,在微信上做起了自媒体——“一对多,自广播”。诸如“罗辑思维”、“云科技”、“滤镜菲林”、“深夜谈吃”“她生活”女刊等。他们善于表达,有自己对行业的独特见解,有个人的写作风格,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可引发粉丝持续围观。

  这期间,程苓峰的“云科技”账号收到唯品会、搜狐等公司发来的广告订单后,刺激了同行群体。“鬼脚七”在芦山地震发生后,以每天2万的价格连卖了6天广告,被业界看做商业化的尝试,这让许多自媒体人感到兴奋。

  但是,随着不久前微信5.0正式发布,令无数“自媒体”们当头一棒,更感觉前路艰辛。众多公众号被折叠在“订阅号”区,展示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换句话说,所有的自媒体推送内容变成了二级页面。按照一般的规律,一级页到二级页在网站中会有几何级的流量下降,而在微信中,至少也会降低50%以上的打开率,这对整个领域本来就不高的点开率——10%左右而言,是雪上加霜。

  自媒体人尝试新传播工具,值得鼓励。但是,在当前微信新环境下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提供精致的内容并长久运营,更需要坚持。对于微信自媒体的未来,我们谨慎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