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某,女,29岁,于1999年元月19日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牛王庙门诊部就诊,诉结婚五年未孕,曾在成都市一人民医院腹腔镜查:双输卵管及盆腔炎性充血,右繖可见囊肿0.8cm及0.5cm,结论:慢性盆腔炎,通关兰液无阻力,左卵巢4×2×1.5cm,右卵巢4.5×2.5×2cm。患者平时小腹刺痛,月经尚对期,血色赤,有少许瘀血块,头昏心烦,大便二日一行,小便黄,带下色黄,观舌苔薄黄少津,舌质红,切脉细弦,诊为腹痛癥积,乃阴虚兼肝郁血热夹瘀所致。 拟滋阴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郁,投二至丸、丹栀逍遥散、金铃子散合方加减: 柴胡15g 丹参30g 焦栀12g 白芍15g 当归12g 山药20g 女贞子20g 旱莲草30g 益母草30g 夏枯草30g 蒲公英30g 黄柏15g 炒延胡15g 川楝子12g 生甘草3g。 上方计服30剂。 5月30日复诊:头昏、腹痛大减,苔黄腻,舌尖赤,有针尖样瘀点,切脉细而涩,肝郁阴虚之证缓解,惟血瘀内结、湿热未除,乃针对癥积(卵巢囊肿),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清热利湿。 处方: 桂枝l0g 丹皮15g 茯苓15g 赤芍20g 桃仁12g 红花8g 丹参30g 海藻30g 昆布30g 蒲公英30g 益母草30g 夏枯草30g 上方计服30剂。 7月7日复查,宫内可见孕囊,妊娠小便试验阳性。超声波左侧附件2.8×1.9cm,右2.5×1.7cm。 患者于2000年3月底,顺产一男胎。 |
|
来自: 刘曦谦 > 《子宫肌瘤与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