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自主学习的材料汇编

 wdzajcx 2013-10-13

(一)自主学习的相关概念

1.何为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对自主学习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有的学者把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活动,有的学者把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还有的学者把自主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模式。无论持何种观点,他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即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自主学习重视自主合作的教育氛围,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国内基本认同定义)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2. 自主学习的条件:

——从为什么学习即学习动机看,自主学习者应该是采取“选择参与”的方式;

——从如何学即学习方法看,自主学习者应该有“选择方法”的空间;

——从何时学即学习时间的安排看,自主学习者应有“控制时限”的自由;

——从学什么即学习结果看,自主学习者能够加以“控制”;

——从在那里学即学习环境看,自主学习者应该有“控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从与谁一起学即学习的社会性看,自主学习者应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以上这六项条件,实际上是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二)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基本理念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其理论依据相关内容有:

1.皮亚杰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他提倡发现教学。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尽可能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独立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的罗杰斯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他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

4.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主张“教会儿童学习”。巴班斯基则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习的最优化”,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方法指导,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6、关于自能读书、作文的思想,叶老曾指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等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之一。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7、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阅读。通过积极主动的认知训练,完善自己独特的个性。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独占讲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自主学习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方式上,由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手段上,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构主义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是由主观建构的。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的开放性。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的限制,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学习更加开放。

4.学习的合作性。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个人封闭式的学习,与自学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5.学习的创造性。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归纳为:教育氛围具有民主性;学习目标的制定具有自主性;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具有多元性;学习资源具有丰富性;学习场所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自控性。

(四)自主学习的现实意义

1.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培养目标。  

2.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都将在信息化社会里寻求生存和发展,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里,没有能够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将很难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补偿。因此学校教育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这些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识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并习得一些思维方法和形成一些思维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经过检验,高成绩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据我国学者调查研究,在1992年“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获奖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6.自主学习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3+X、3+综合,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新的“综合”考试,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立意命题,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与实践脱离等弊病,综合考试以能力立意命题,增加综合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现象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对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信息的占有量和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而这一点不是传统的教学所能达到的。

7.自主学习是创新性发展的需要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把我国建成世界强国的一项奠基工程。而自主学习正是实现这一工程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五)自主学习的基本做法

1、自主制定学习的目标。

首先根据新课标向学生提出要求,然后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体,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该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查阅什么资料。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寻找所需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主自学。

2、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只有把学生置于有趣味的和好奇心的情境中,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除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运用语言等形象手段,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等方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创设情境:

(1)创设主动参与的活动情景。教学中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活动情景,可使学生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渲染愉悦参与的美妙情景。情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一旦被激发,就能愉悦参与教学全过程。

(3)创设热烈参与的竞争情境。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强的心理特点,将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使每个学生有机会热烈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机会,旨在培养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可依据自主制定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点拨指导。

“自学”是学生的内因,教师的引导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系列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1)、教给读书的方法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方法。

几种读书方法简介

(1)读书的五步法:看、查、读、摘、想。

(2)三读法。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什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它底线或记号却不用。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3)四多读书法。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这“四多”方法的实践者,所谓“多读”就是不但要博览群书,而且对重要的书或文章要多读几遍,达到精、熟的地步。少年时,他读过韩愈的古文和唐宋诗词,无不读到能背诵出来的程度。他爱读诗,能背诵四百多首古诗……所谓“多写”,就是课堂上写听讲笔记,课后自学时写读书笔记。读书文章就要摘录其中好的句子或段落。经过多年积累,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就有好几大网蓝。“多写”的又一项内容,是他在看书时坚持写眉批,例如一本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十来万字,毛泽东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全书逐字逐句都用墨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批语中,有简单地表示赞同、反对、怀疑的话;有很多地方,则是根据前人的学说,加以综合、概括、比较、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眉批的墨迹也有两种到三种,有些是对前面的批语,又加以批判和补充。由此可见,毛泽东读书,是多么勤思苦想、严肃认真。所谓“多问”,就是他除在本校学习外,还经常走出动到社会学习。那时,经常有些外省的名流学者到长沙讲学。毛泽东常常去拜访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总想多得到一些新知识。长沙有人组织“船山学社”,每星期日举行讲座,讲王船山的学说,毛泽东也常去听讲。他常对人说:学问就是讲的又“学”又“问”,二字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词。

(3)、略读:不读或者少量阅读书籍正文,将精力更多的集中在目录、书名、序言中,主要目的是“构建起整本书的框架体系,同时注意到作者的独特之处,合理分配后续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总体来说,略读并不能算作完整的阅读方式,更多的是为后续阅读做准备工作。”

(4)、泛读:这种方式是将书籍正文迅速翻阅,可以完整的阅读,也可以泛泛的跳过某些部分。这种方式和略读同样是为正式阅读做前期准备。可以让读者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掌握书籍内容,同时,它可以有效避免因略读而导致的忽视作者独特之处的弊端。

(5)、检索式阅读: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不做完整的阅读,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查找资料和对自己关注资料的阅读上。它不能作为一种完整的独立阅读方式,而应该成为“主题阅读”和查阅资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弊端是,很难发现作者在思维上的独特之处,且无法对书籍整体构架形成概念,无法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变革。优点是,目的明确,节省时间。

(6)、全面阅读,毫不遗漏:其实后面提到的几种方式都属于这种方式的变形,但是这里单指对时间和精力无差别投入的全面阅读,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差别投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不经主动思考的区别投入,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浪费时间的方式,但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

(7)、被动阅读:这种方式是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书籍中去,不停顿,一切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做更多的延伸思考。

(8)、主动阅读:这是与被动阅读完全对立的一种阅读方式,从宽泛角度来说,除了前面的“全面阅读,无差别投入”和“被动阅读”以外,都可以认为是主动阅读方式,主动阅读是指根据读者认识到的书籍框架,分配时间和精力的阅读方式。

(9)、提问式阅读: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即看过目录之后让自己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书籍的框架,然后根据这个框架来分析,看看自己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哪些问题,把它们写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想到了哪些问题再继续添加,然后将精力集中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阅读方式。

(10)、写书式阅读:这种方式读者在拿起一本书之后,会通过略读的方式形成一个框架,然后看着目录或者这个框架,想一想,如果自己写这本书会涉及哪几个方面,会如何来写,会涉及那些论证和事例,还有其他一堆和写作相关的东西,然后通过阅读与自己“写的书”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

(11)、观其大略

(12)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简单来说是为了专题研究某一个特定的主题而进行的阅读,它包含了选书、查阅、精读等步骤,对很多书籍,读者并不会完整的阅读,而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章节精读,并将各个作者的观点进行汇总,同时将各个作者不同的“定义”和说法统一成自己的语言,并让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智者在您——读者的组织下开一个座谈会,共同探讨和分析您所关注的话题。

(13)、设置情景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当阅读中遇到一个情景时,在头脑中形成这种场景,并将自己放入其中,看看自己会如何去做,可以说这算是一种“虚拟演练”式。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既对学习授之以法,又不拘于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对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

2)、教给质疑的方法和释疑的方法

提出问题的方法:

引导自主质疑,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合作质疑,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并归纳出本组同学都不能解答的问题。大胆提出疑问,逐步养成质疑能力。

思考质疑。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考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讨论感悟质疑。对于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解决疑难的思路或方法,让学生按照思路的每个步骤,逐一扎实地去阅读,去寻找答案。组织学生讨论,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释疑的方法:找一找,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和工具书;想一想,联系新旧知识或上下文思考;读一读,结合当时当地情况和生活实际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问一问,问老师、同学、家长或周围的人;听一听,同学发言和讨论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思路一致;做一做,动手批注,动手填空,写片段等。

教师除重视教给质疑释疑的方法外,还应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应把学习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教给学生,这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4.自主情感调控和教师的氛围营造

自主调控是学习的保证。稳定的情绪与平和的心态,对学习是有利的。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避免狂妄和消沉,能自己教育自己,不断进取,争做强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了解自身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即时给以指导和矫正。

5.成果展示和自主评价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平台,可问题式、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通过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人的发展水平为尺度,评价指标是人格发展、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综合指标。要改变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目标为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改变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为全面调查、综合测评、多元评优的评价方式,改变以绝对性、终结性、结果性为主的评价形式为相对性、诊断性、形成性和过程性等多种评价形式,改变以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为以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任务以及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多元和特色评价标准。

教师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的成果予以中肯的评价,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表扬,有利于保持和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

6.总结和提高。学生在自主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目标的制定、内容方法的选择、情绪的调控、成果展示的表现、目标的达成等情况进行总结,寻找成功的亮点和问题的遗憾。教师做好指导。

(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

(1)、宽容接纳,创设和谐民主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需的气候与土壤。因为每个人都有获得安全的需要,而学生的心理尚不稳定,对别人更具有某种依赖性或倾向于受保护的心理。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氛围。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现代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3、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4、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有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2)、热爱尊重,建立民主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当以尊重、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1、热爱学生。爱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师生建立真诚关系的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个人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2、教师应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师这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民主。民主决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则要多给与帮助和鼓励。师生之间应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

4、平等。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3)、兴趣培养,唤醒自主意识 。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此外,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有激情,感情要投入,那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讲解,学生只会恹恹欲睡。

其次,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要激发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信心激励,激发自主力量。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充分说明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

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语言激励

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你做的很好!”“你真不简单!”“看,我们的学生多聪明!”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说:“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你已经努力了。”自信心是创造力的要素之一,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4、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榜样激励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5)、教学优化,创造自主空间。

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规范。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各门学科要因科制宜,创造性地选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制定要适宜,重点、难点要突破,训练要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和展现才华的机会,精讲巧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并让学生提一些更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多关注现实和世界、社会和人生,对课堂提问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走向成功。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上来。

4、优化作业设计。作业如果过于繁琐和机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危害,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6)更新教育理念,打造自主学习平台。

1、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教育。它重视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在目的上,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在过程上,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只有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2、要转变教育观念

1)、转变教育职能观。教育的基本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双基,更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

2)、转变师生观。树立师生平等民主观,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伙伴。

3)、转变教学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而学生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4)、转变人才观。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和发展,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3、要确立新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人的发展水平为尺度,评价指标是人格发展、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综合指标。。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七)自主学习的误区

1、“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

当前教学中“自由化”倾向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教学目标的自由化。二、教学内容的自由化。

2、“自主学习”变成“自己学习”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变成了“旁听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学生交流资料或汇报读书收获时,教师不做评判,不加以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学习和认识活动过于肤浅。有时,教师宛如一个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读书、发言情况如何,老师总是赞不绝口:“你真棒!”“这个想法真好!”“真了不起!”、、、、、、由于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得不到适时的引导,该深化的得不到及时的深化,该训练时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教师这种在课堂上的“不作为”行为,导致课堂教学的失控性。

3、“自主学习”变成“自愿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学习“自愿化”倾向应当引起关注。

以上几个误区,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受到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自主学习就会蜕变为一种随意性、自由性学习,表现为随心所遇、胡乱猜想、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妄自尊大、固执己见,有时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的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而从根本上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这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误区。 需引起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