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个故事 嘎  仙  洞

 小母羊ufo 2013-10-15
第二个故事
                 嘎  仙  洞
 
   
     大兴安岭北端,有个地方,是中国最特殊的政区。在地图上,是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所在地是阿里河。但实际管理鄂伦春自治旗大部分土地的,却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有两个区设在鄂伦春自治旗旗域内,一个是加格达奇,一个是松岭。加格达奇是一个二十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首府。这种小县套大市的行政体制,很是奇特。
     这个既是黑龙江,又是内蒙古的地方,正是大兴安岭的北端,鲜卑人的发祥地。黄金犀比,就是在这黑龙江的金沙沟里制作出来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小山,山下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河岸上方有一个洞。河叫嘎仙河,洞就叫嘎仙洞。
    一九八零年,有一个叫米文平的人,来到嘎仙洞。这个米文平,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考古所所长,在大兴安岭找洞,已经找了几十年。为的是找一篇石刻祝文。他总是怀疑这篇祝文就在嘎仙洞,但就是找不着。这一天,当他又来到嘎仙洞时,借着午后的阳光,隐隐约约看到洞壁的苔藓下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他拿起一块片石,刮开苔藓,一个字漏了出来:四。就是这个字,使米文平欣喜若狂。他揭开了一个历史之谜。
      嘎仙洞里的这篇祝文,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也就是公元四百四十三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到祖庙嘎仙洞祭祖时刻下的。这篇祭祖祝文,在魏书上有明确记载,但一千五百多来,多少人苦苦追寻,却找不到实物。揭开一个隐藏了一千五百年的秘密,这米文平真是幸运儿。
      这石刻记载了什么,为何如此重要,还得从头说起。
      鲜卑和汉一样,历来受匈奴欺负。汉人和匈奴打,鲜卑也不闲着,也和匈奴干,打得最厉害的时候,,还把匈奴的优留单于给杀了。到汉朝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西遁,鲜卑便占尽漠北之地。匈奴的十万游兵散勇也归了鲜卑,鲜卑完成了第一次与匈奴的血缘融合。这是在公元一世纪的事情。到公元二世纪,鲜卑羽翼逾满,但游牧民族散漫游荡,形不成一股统一的力量。但正如俗话所说,时世造英雄。正在鲜卑民族需要英雄的时候,英雄果真出世。这就是被鲜卑人奉为英明领袖的檀石槐
      檀石槐之前,鲜卑个部落基本各自为政,互不相属,慕容、拓跋、宇文、乞伏、段氏,各干各的。檀石槐统一了鲜卑诸部,在今天山西阳高县的北面建牙帐,也就是总司令部,后来又搬到今天的河北怀来,对各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但把原属匈奴的地盘全部占了下来,还占领了不少原属汉朝的土地。鲜卑没有文字,这檀石槐就招来一帮汉人,借来汉字,也制定法律,建立规章,把个鲜卑社会搞得有模有样。不过檀石槐不知道,这汉字是沾不得的,那是汉文化的载体,谁沾了,谁就要染上汉风,最终要被汉化,连民族都要融入汉族圈里。不过这是后话。檀石槐是慕容鲜卑,所以这时的慕容鲜卑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不过这个檀石槐毕竟是个粗人,不懂得接班人的重要,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他死了,这个摊子也散了。摊子是散了,但檀石槐留下的任用汉人,学习汉文的传统,却凝固在鲜卑民族的生活中,挥之不去了。
      慕容鲜卑风光不再,拓跋鲜卑却脱颖而出。这个时候,正是东汉气数已尽,开始上演三国演义的时期。长城以南,魏蜀吴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长城以北,鲜卑也开演分分合合的活报剧。不过这时的鲜卑,经过二百多年的修养生息,人丁兴旺,追着水草,已经溜溜拉拉拖了近万里,东到辽东,西到青海,想拢也难了。这鲜卑,走一处,占一处,把不少零零星星的民族部落网络进来,连不少北方边地的汉人,也自愿胡化,化为鲜卑,而靠近汉地的鲜卑,也用汉文,习汉字,汉化程度愈深。这鲜卑不但会骑马,会拉弓,也会写字,会读书了。
      从三国末到西晋亡,乘着华夏内乱,中国北方成了民族战争大战场,除了鲜卑,羌、羯和匈奴残部,都挺进汉地,来了个胡版的逐鹿中原。今天你建一个国,明天我立一个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从三世纪初,直闹腾到公元四三九年。一百五十年,把个中原闹了个百孔千疮,五胡十六国才一个个消停下来,最终归了一国,北魏,拓跋鲜卑的北魏。自此,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史称魏晋时期。
      这一百多年里,诸胡之中,鲜卑表现最为突出,鲜卑各部先后建了九国。代,就是以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北魏的前身、辽西、宇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慕容鲜卑、宇文鲜卑各有建树,但最后胜利,当然属于拓跋鲜卑的北魏。为这个胜利打下基础的,是拓跋珪,完成这一伟业的,是拓跋的孙子,少年天子拓跋焘。
    从三九八年拓跋在山西大同改国号北魏,即帝位,到四三九年拓跋焘最终灭北燕、北凉,统一中国北方,用了四十一年。从鲜卑人离开大鲜卑山,南下中原,已经过了五百年。也不易啊!天下太平了,拓跋焘认为,我是黄帝正裔,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我现在是中原之主,理应是万王之王。于是也仿照汉人的办法,接受四方来仪。这时候,来了一个乌洛侯国的使者,朝见拓跋焘时,和拓跋焘说,我们国家的西北边,有个洞,就是您祖宗的宗庙啊!拓跋焘一听,赶紧说,那我得去拜祭啊!可是此去四千里,我本人是去不了了,就让我的大臣,中书侍郎李敞代我去吧。这李敞便带了一百多个人,二百多匹马,驮着祭品,跟着乌洛侯国使者,溜溜拉拉走了好几个月,来到了大兴安岭的嘎仙洞。
      到了嘎仙洞,一看,这洞真的是宏伟大气。洞凿在崖壁上,洞口坐北朝南,宽约十丈,距地九丈余,洞内空旷,地面平缓,想当年,这必是鲜卑先人聚众议事,祭祀占卜之所。李敞在拜祭之后,便命石工在洞壁上刻下拜祭祝文。祝文无非是崇敬颂扬之词,只有二百零一字,但其中有几句话,很重要: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就是说,俺们成了中原人了,不回来了。说实在的,他们是想回来,也回不来了。
      李敞到嘎仙洞时,是七月二十五,按大兴安岭的气候,快要下雪了。李敞一行,刻完祝文,便匆匆回大同复命去了。去国数千里,也不能派人守着,百年过去,千年过去,这祝文便只留在魏书中,实物在哪,再也无人知晓,直到米文平先生用石片刮开,露出太平真君四年的四字时,鲜卑祖庭才再现天下。感谢米文平先生。感谢米文平先生还给我们一段珍贵的历史。还感谢米文平先生告诉我们,在鲜卑后裔锡伯人的语言中,嘎仙,就是故乡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