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审计新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

 联合参谋学院 2013-10-15
本帖最后由 xmqdp 于 2013-10-13 14:34 编辑 

第一讲 一个审计新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
.
    我平时也挺爱思考的,但具体工作时,总感觉有些知行脱节。不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很好地达到审计目标。一次审计下来,收获很少,遗憾很多。希望审计新人以我为戒,在工作中虚心接受哪些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前辈们的指导和建议。尽快当上主审,甚至组长。古话说的好:“严而不活则惘,活而不严则殆。”在原则性问题上你灵活处理就危险了,在无关大雅问题上,不妨灵活些,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古话还说了,今天你不努力表现,早晚你得努力表现。

    我讲的内容涉及到的会计知识不算太多,我个人认为会计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太精通这个语言,也可以从事审计工作。比如:盘点,看看账实是否相符;购建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批件;大额资金支出是否联签;大宗存货的采购是否采取了招投标或者比价方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是否签订了合同;收入和支出除了发票是否还有其他证明业务发生合理性的证据;是否存在跨年度的发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等。做好这些审计工作,与会计知识不能说没有相关性,但是,不大!而且,从实践看,做好这些工作,也不比会计工作容易,他需要你平时留意企业的生产流程知识,理解掌握集团的大量政策而且还需要一些生活的阅历和经验。这也是我前面认为的要想做好审计工作,经验非常重要的原因。

   个人认为把集团的一些主要政策,按照企业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分类,有时间的时候,仔细研读他们,模拟想一想,未来的被审计单位容易违反哪一条政策,违反的那一条使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可以查出来,平时你这样学习法规,到用的时候就不恨掌握的少了。审计时把被审计单位的交易事项对照一下法规政策,把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记录下来,一个审计工作底稿的雏形就出来了。然后你就装聋作哑,不论被审计单位说什么,拿出前辈以前做的底稿,改一改,就行了。当然,如果被审计单位实在闹你,你就说,我是新人,还处在模仿前辈阶段。估计他们就直接找主审或者组长去了。

    内部审计就是看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和事项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尤其是集团下发的一些规定通知什么的。因此,内部审计以前也叫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要点,就是多掌握一些政策,少一些借贷。

   个人体会,我们不是政策的培训员。政策,是被审计单位行动的规范。尤其是那些需要被审计单位贯彻的具体政策,一般被审计单位比我们知道的早,比我们知道的多,有些政策在执行的时候上级还培训过他们。被审计单位总是按照有利于他们的方式理解和执行一些政策,倒是可以理解,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但被审计单位以不知道政策为理由而不执行政策,要么这个单位管理很差,要么是他们明知故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审计新人也许对政策掌握的不多,个人认为,只要我们审计的时候,感觉被审计单位的一些会计或者业务处理不太对劲,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好电话请教一些有经验的同事,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当然,不要忘了给他们充点电话费。

   不精通会计知识,你掌握一定的生产流程知识,多一些常识性地思考,从事我们的内部审计也许更给力!

    什么是生产流程知识呢,其实,就是被审计单位的一项工作任务是经过多少个环节,如何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进行且完成任务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既是审计工作的起点,也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更是与审计结论紧密相连,怎么估计它的重要性都不算过分。企业的内控系统好比是数学上的一一映射概念,应该能做到:所有经营上的动作,该在会计报表上做会计处理或披露的,就会录制拍摄下来,并触发财务做出相应记录;反之,经营上的动作没有或不充分、不合标准时,财务就不会有动作。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上级管理者会认为,内控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摄像机,还是一个管理工具。管理层还要通过内控系统来调控企业,保证企业按照设定的轨道运行。 所以,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是:在审计人员眼中,“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系统”就是一个摄像机,一个信息系统,它要做到真实、及时、无遗漏。

    如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呢?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询问。

    实际审计中,有一种情形比较让人郁闷。被审计单位有些人对于你提的问题,也不撒谎,只会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东拉西扯回答一堆,其实根本与你所问的无关。

这时,你应该如何做呢?

        1、问被审计单位更高一些级别的人,比如财务部长,他们一般不好意思东拉西扯,毕竟位置不同,屁股决定脑袋。

        2、自己去发现客户有没有这方面的控制。记得一个审计前辈说过,这世界上不缺少审计问题,只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记得退休的一位审计前辈说过,只要肯下网,网网都有鱼,下几次,有几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自己做实质性测试,并给被审计单位出一个管理建议底稿。

    其实我挺喜欢审计人员问一些问题的权利的。被审计单位回答的好,你可以学到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被审计单位回答不上来,你还可以给他们提管理建议。当然,代价是你要自己做实质性测试。不过,不问问题,为了减少审计风险,达到审计目标,你是不是也要做这些实质性测试?

    流程不合理,如果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且并没有采取有说服力的补救措施,审计人员应该关注一下,必要时做一个审计底稿,以便减少审计风险。其他方面,为了节约审计时间,不用太浪费精力。这方面,审计经验丰富的人做的比较好。前些日子,我有幸和一位审计前辈工作,发现他这方面工作做的比较好,经验非常丰富。

    记得好像是被审计单位采用现金方式收取过桥费的控制不很健全。这位前辈首先问了这种现金收费的工作流程。发现,这个单位的收入确认有缺陷,存在截留收入的可能性。例如:会计部门不按照收款存根登记入账确认收入;收费凭证没有连续编号;检查收费是否完整的人员和收费人员隶属一个部门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这位审计前辈,首先问了具体负责记账的会计人员。记得那个会计人员,小嘴巴巴的,非常能说,这样的人对你的提问一般不会回答“我不知道”,他会回答一堆,但是他的回答一定是东拉西扯的,对你想知道的情况没有什么帮助。这个人就是,他只是强调,没有风险,哪能有风险呢?没发现过有风险的情况。那么多收费存根,做会计原始凭证不现实,有些人还不要收费小票呢,反正乱七八糟说一堆,一点累的感觉也没有。各位审计新人,你们以后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会计人员。首先,对他们表示尊敬,内心里的啊!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审计时间比较紧,千万不要燃烧自己辩论的欲望,不要和这样的人掰扯争辩或者捋捋想知道到底哪乱了。其实,我们的会计人员还算是可爱的,毕竟是我们集团的财务人员素质高啊。在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我遇到的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奇葩的多了去了,大忽悠的更多,深不可测的也不少。

    这位前辈,审计经验很丰富,他是不会让这样的人浪费他宝贵的时间的,因此审计前辈就没和那位会计人员多纠缠。他直接就这个问题询问了那个集团的财务部长,记得当时总会计师也在场。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事情有风险,因为这个单位在归其他部门管理的时候好像发生过截留收入的问题。他们决定调查清楚后,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立即整改。

   这个问题给我的体会:如果一个问题其他的人也许回答的更好,你就先不要和回答不好的人纠缠、掰扯一些问题,估计你就是和他打起来,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而且还浪费了自己的审计时间。

   不论被审计单位的有些人“业务能力”多强,多么会辩解,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们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他们是不能消灭事实的,你可以通过询问其他人、到现场去调查等等方式找到他们,知道他们藏在哪里。虽然有了体会,但是你不做底稿,不做记录,那是彻底白调查了,也就是编筐编篓,你口没有收好。
   还是这个例子,换做是我,调查到前辈这个程度,被审计单位总会计师都说要制定制度进行彻底整改了,我一定会简单收个口,去编别的筐和篓了。

   知道那位审计前辈如何做的吗?

   他详细记录了这个事情,并且查找了一些收入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给被审计单位出了一个审计底稿,底稿中详细描述了发现的审计缺陷,建议的整改措施。为什么这么做呢?仅仅是降低自己的审计风险吗?是不是还有规范企业管理的作用。要知道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整改还是不整改,审计部门是要进行跟踪的。也就是后续跟踪审计。这个例子说明,新人应该好好向前辈学习,不但要在集中培训时好好学习,更要珍惜平时和他们工作的机会,那个时候学习效果更好。

    你看,这个案例还说明了,不精通会计知识也能很好进行审计工作吧。个人认为:少了会计知识对你的束缚,你也许更能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中看出问题。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吗?一个神仙给你关了一扇窗,还会开另一扇;一个古代老头丢了一匹马,谁知道是福是祸呢!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设置的,一个检查下属单位经营管理是否合规的一个职能部门。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检查。同级审计可以同流但不可以合污。这就是我对同级审计的体会。我这个新人在单位同级审计的时候,在心理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如果,你对下属单位的检查不是以合规性为核心,最好不要以审计的名义去进行。否则,不和谐,抵触情绪会深深地埋藏在有些人心中,不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我认为审计是建立在人类道德不够健全,彼此不信任的基础上的,是基于人性恶的产物。人之初性本善,但很多人,不是初了。人老尖,马老滑,有些古话今天也适用。

   假设人类道德不够健全,推论就是管理者不会全心全意管理这家企业,上级管理者也不相信下一级管理者,一级不相信一级啊。

   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分公司的管理者在面对更上一级的管理者的时候,他们是很团结的,因为下级管理者有问题,即使不是上级管理者安排的,上级管理者也要负一定的管理责任。因此,审计下级单位的时候,查询书、取证记录集团公司相关的人员要看,比如总会、财务部长要看,有的时候这个活还给了审计部的人员,也不知道是总会计师安排的还是自己主动请缨,我觉得审计部的人参与这方面的事情不太好,也不是我们职责的事情,名不正言不顺!古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说,都是一个圈里的人,审计部的人参与这个事情,我们也很难做,估计你也很难。 这样的事不能说我们都能避免不干。但,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

以前我总认为内部审计应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查一些小问题没啥用。总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情怀。想把企业的方方面面搞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要忘了,在科层制的企业管理架构下,一个单位有许多的职能部门,是各负其责的,内部审计只是一个职能部门。除非,你有能力把审计部门变成核心部门。其实监督部门变成核心部门也不是好事情,那说明我们企业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多么薄多么弱啊!!应该算是弱爆了吧!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这句话,放在我们集团哪个部门都是真理。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扛着这样的真理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成功的。因此,类似这样的真理,这样的话,别人要求你做到,你不要争辩,肯定的看着他,点头,表示同意就行了。当然,管理审计可以搞,但,不要忘了,那也是审计,也是拿一些标准对照企业的所谓管理活动。标准不一样,审计的名称也不一样,比如,可以叫内部控制审计。

    还是踏踏实实做一些以监督为主的审计本职工作吧。毕竟,这样领导的要求和安排。

    内部审计就是上级监督下级的制度安排。提高效益的安排,自有其他部门去做。

    监督、枪响,目前只能这样。理论上的东西比如“促、帮、带”、“免疫系统”那是领导使用我们的审计信息时,需要做的事情,对于外勤审计人员,你可以说说这个理念,但很难做到,做好。为了减少审计风险,你出的管理建议底稿,勉强算是“帮”,但是这样的话少和被审计单位说,谁也不傻。

    下面讲一个会计和审计,会计的监督风险和审计的审计风险有何区别的案例。

    以后讲的案例若有雷同,不胜荣幸。但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因为这些案例都是我虚构的。

    某两个集团公司资金链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尤其是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经了解,是债权债务拖欠造成的资金不畅。领导开会,要求集团财务部(我虚拟的一个部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集团财务部想到的办法是,彻底清查。
   在清查中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定或者完善相应的制度,以后要求各个单位严格执行。只要以后这个单位严格执行制度了,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了,理论上逻辑链条非常完整。

    逻辑链条虽然完整,但是如果有一个单位或者几个单位不执行那个制度,就断了,因此还需要我们内部审计去监督,违反规定的自有人点评批示甚至处理之。

    刚开始,是对这两个集团的清查,清查后发现,不仅仅是这两个集团的事情,因此清查范围扩大到了全局所属全部单位,一个也不少。而且工作也换了名,叫什么经营质量整顿吧。开会,出文件,定方案,执行,汇报,领导批示,汇总、总结都是财务部门主导的,而且刚开始一天一汇总,后来一周,最后根据需要汇总汇报了。这个阶段,审计部门也参与了,好像派了一个人去,可想而知,审计部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参与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工作。

    这就是审计的职能和会计部门的职能的差异。会计的监督往往不是事后的,他可以事中,也可以事前,而且上级会计监督部门的监督风险还有下级单位担着。审计一般都是事后的,而且发生了审计风险,没听说有什么下级单位替你担着,个人的审计风险没有人替你承担,这个你要牢记。历时几个月,清查结果出来了,审计部门被要求对清查结果进行认定。财务部门N个人,时间几个月。审计部门几十人,时间不到一个月。

    我们的审计项目,时间都很紧。审计人要有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心理准备。其实,任何项目,包括审计项目,都是在一定的时间、质量、成本约束下完成的。我们的审计时间有限,但审计质量不能降低,出了风险,不但企业蒙受损失,就是审计人员也要被追责。这次清查工作,很多会计人员都说,真不想干会计了,因为太累了。我们审计人员呢?没听过这么说的,虽然审计很辛苦,还出差在外,但我们习惯了,这点境界还是有的。二话不说,下去审计,认定开始了。

    其中我负责审计的区域集团公司,注意,是虚拟的我,不是真实的我,为了便于讲解,虚拟一下。以后的案例提到的我都是虚拟的!当然,什么会计人员,单位,部门都是虚拟的。这个集团公司汇总结果是,债权债务,皆是几千万,基本债权债务持平。资产负债表也如此编制。但是,明细资料显示,债权明细表有负数也就是债务几十笔,数额10多亿,债务明细表有负数也就是债权几十笔,数额10多亿。该集团没有在清理工作总结汇报中清晰说明这个问题。包保的总会也表示沉默。记得,一个高层领导对这个单位的指示是:债权债务几千万,要加强人手,大力清理。如果这个领导知道是10多亿,真不知道会说啥。当时我和那个单位的总会开玩笑说,姐哪是几千万哪,姐是10多亿啊。

    负责最终汇总的集团财务部(虚拟的)对此没发表任何书面意见。经了解,他们也认为债权债务分类不对,但是既然债权债务明细表已经如实逐笔披露了,清理工作不是审计工作,不是对已经编制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还有的人好心告诉我,这个单位那个啥和那个啥关系真的是那个啥啊!他们认为这个事情,可要求调整,也可以不调整,没有监督风险。世人皆醉,我也醉。醉不死就行啊!皆(姐)是10多亿的债权债务的事,就熄火了。审计认定小组对此事情,是如何应对的呢?审计认定小组发现了这个问题。太明显了,我这个审计新人小白都发现了,何况还有前辈在呢。审计认定小组,重新分类了债权债务。但没想到数额这么大。

    被审计单位,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被审计单位说,是会计人员素质差造成的,其实是借口,这个时候只好装傻,示弱呗。恳求我们不要披露,否则会计人员会受到处理的。当时我想,拿我新学的XX地方话,不客气地说:这和普通会计人员有一毛钱关系吗?

    被审计单位认为在明细表披露了,集团财务部也没有意见,你们审计小组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必要披露这件事情。(心里想,就你们事多。)审计小组考虑审计风险,问题的严重性,坚持原则,披露了。你看,上级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和监督风险在临时性的工作中(一般会抽调很多新人),被追责的几乎没有。因此,他们(尤其是临时性抽调的人员)会计监督风险意识是比较淡薄的,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这个概念。由此可见,审计监督是一种好的制度,有他存在的必要性。

    审计部门就不能像会计部门那样考虑这个风险问题。审计风险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永恒的主题。审计出了风险,是要被追责的,名誉是受损的。上级会计部门的监督风险是比较虚拟的,当然被审计单位会计部门的监督风险是很大的,损失了,他们是第一追责对象。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区别就在这里。如果,审计没有风险,尤其是被追责的风险,那工作就好干多了。可领导要求我们枪响!您拿着工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如果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审计成果就是你的猎物,那些猎物比如野兔、羊、野鸡、傻狍子、狐狸、狼、甚至野猪、狗熊、老虎,还有恐龙什么的!在没有被你抓到之前。你不能到一个林子里,找来狐狸,对他说,找一个大山洞,我们休息几天。过后,找几个野兔、野鸡,我带回去!。狐狸是会满口答应的,但是也会背后告你!你以为狐狸比你傻呀!

    我们审计新人,尤其是新人中头脑灵活的人,你在打猎的时候,可以带着工具,比如枪、大炮、望远镜;网兜、笼子什么的,但是,你不能用望远镜一看,就告诉我,哥哥,我看见几个老虎。不要怪我这个时候装傻说看不见,也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别让老虎吃了!有些大型动物,你发现了,千万不要惊动它,盯住它就行了。不能总盯着吧?忘了前面说过的了,打猎时间有限,当然,不能总盯着。怎么办,你倒是说啊。告诉组长去啊,估计有力度的组长一炮就给他们轰了!

    老猎人曾经告诉我这个新人:你打猎的时候,最好不要乱放枪,浪费子弹不说,整不好,你以后再也不能打猎了。或者打猎的时候,不给你子弹,早晚让野猪把你啃了。

   不放—枪,也不行啊。毕竟,我们是猎人啊!而且,靠打猎活着的人,干得不就是这个活吗?当时,我还不理解,心里很生气。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一般都是活捉猎物的,老猎人说。

   怎么活捉?我赶紧问。这个嘛!这个事情,老弟呀,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楚的,你得慢慢来。总之,放不放枪,那不是我们能做主的事!不在其位,没那个屁股,决定不了那样的脑袋,前辈神秘地快速地说。那是不是,活捉猎物,交给组长,得有智慧和装猎物的笼子。而且,还得快交给组长,越快越好。而且我也伤不起啊,毕竟孩子还小,家里还有老爹老妈要养呢。你小子悟性快,比我会有出息。那前辈为什么没有出息呢?是不是太爱说了,就像他前面说的那些话。我心里想,但没敢告诉他!

    违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呢?我总爱问自己这样的无聊问题。其实,审计从另一个角度讲,审计的就是人心。这个人心啊,是最难琢磨的。以下几种心理供大家参考。

    1、从众心理,从众心理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溜”即,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在审计中发现,违规行为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现象。当我们请被审计单位解释时,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大家都这样,我们也就这样了”我们感到,这些违规行为从表面看,是向别人学习的结果,但实际上是一些人以大家都这样为幌子,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为自己的私利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中经常发现,不少单位都有高估冒算、虚列支出套取货币资金的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许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都是仿效别人的做法、尽量把预算做大一些,这样就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2、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人们在与别人比较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满足心理。如:某机关干部钱某,长期以来,职务未提,于是心理就觉得吃了亏。领导让他去多经企业当财务负责人,他看到滚滚进出的钱,别人大笔的招待费报销票据,心理再也不能平衡了,便采取了分内分外能捞就捞的办法,利用职务之便取得了很多非法收入,最终受到开除党籍,调离岗位,降职处理。

    3、专营心理,是指利用一切有利机会钻空子,趁着混乱或者采取不可告人的手段攫取不正当的利益的一种心态。例如:有的多经小单位,不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漏洞百出,问题不断发生;有的财务人员私心杂念重,不敢坚持原则,见风使舵,看领导眼色行事,只要与领导有关,不管是领导亲自办的还是领导有交代的,见条就报,把财务规章制度放在一边,没有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甚至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更有甚者,有的单位领导自己直接管钱管物。

    个别领导自己还设有小金库,自收自支,不接受财务部门的监督。

    4、吃亏心理,是一些人员在执行职务以后,由于自己没有捞到份外好处而产生的一种畸形心理。

    5、坦然心理,是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的一种心安理得的心理。

    在审计中发现,经济违规行为普遍存在,有些违规者的心理非常坦然,在审计过程中与当事人交换意见时,他们对自己的违规行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如:为完成预算多列收入,或者为了留后手少列收入等等。

    6、交易心理,是指人们为别人办事,帮忙后内心总希望别人投桃报李的一种心理。

    在一次审计中,审计组发现某个单位的酒店装修没有经过招投标就直接发给了一个外地的承包商,而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两次调整预算,不到800万元的项目,执行结果超过了1500万元,进一步审计发现,这个酒店的经理也是从哪个外地调来的。后经举报,这个承包商是给了该单位经理不菲的好处费**到这个项目的。

    被审计单位对我们审计人员到底是什么心理呢?当你发现被审计单位有以下表现,你好有个心理准备。

    1、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持欢迎态度,真诚地欢迎审计组前来审计。具体表现在对审计组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和热情支持及时并且真实地提供审计资料,审计组提出的问题能真实地给予解答,需要延伸审计或者调查的事项都给与积极地配合。采取这种态度的被审计单位,一般都是自身的经济活动中没有明显的违规违纪问题,且主要经济指标真实,即使在账目上有一点问题,也是财务处理不适当或者一般违规问题。其心理基础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坦荡心理,同时,他们用积极的态度也希望审计部门给他们一个“清白”的结论。

    2、反积极心理
    反积极心理是被审计的单位对审计表面上持欢迎态度,实际上则相反。采取这种态度的被审计单位,是该单位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审计组进点以后,他们往往表现出异常的热情,主动接触审计组的所有成员,和审计组长拉近乎,口口声声说审计多么重要,对他们的帮助多么大之类的恭维语言。巧言令色,“嫌疑人”说得就是这种人。也许,被审计单位这一切积极的行动,都是为了掩盖自身经济行为中的重大问题,表面上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实际做法是蒙混过关,过不去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动用关系向审计组说情,甚至暗示你该单位领导和上级领导的关系多么多么好等等,自身不清白,还想要一个清白,有些检查还想要一个好成绩,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反积极心理。

    3、应付心理
    应付心理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既不积极配合,也不阻挠反对,听之任之,任其去审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接待审计组进点时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但不冷不热;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比较配合;在审计结束阶段,对审计组提出的问题也不提过多的异议。持这种态度的心理基础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没有明显的违纪违规问题,不怕审计;另一方面是对审计工作的不理解,认为审计就是专门来挑刺的,抱着我没有什么大问题,你随便审计的态度。在他们看来,我没有什么问题,你要审计,我就只能应付你,你完成任务就了事。

    4、防范心理
    防范心理就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不理解、不信任的心理。采取这种态度的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就是有目的地查找自己的问题。他们误以为审计就是专门挑刺、找毛病的,如果问题被查出来会影响单位的声誉,甚至自己的发展前途。客观地说,审计的职能之一是监督,其中隐含着审计者对被审计者的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你所提供的会计资料是不是真实可靠,我不敢肯定,要查一查才能相信。这种隐含的不信任态度,被审计者自然会觉察到,这不能不说是对其自尊心的一种损害。所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自然有一种距离感;你是来查我的,我们是两条战线的。因此对审计有防范心理。

    5、厌烦心理
    厌烦心理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一种反感心态。有的审计项目时间长,被审计单位业务繁忙,疲于应付而容易对审计工作产生厌烦心理。表现形式是对审计工作有不同程度的不配合,或者不积极配合拖延提供审计资料;或者对审计人员的提问答所非问;或者财务人员有意躲避,从行动上表现出厌烦。有的时候他们很忙,审计组这个时候进点了,他们认为审计组来的真不是时候,因而也会表现出厌烦甚至反感的态度。

    6、对抗心理
    对抗心理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一种抗拒心态。有的被审计单位,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对审计表现出公开的对抗。接待审计组进点时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不但不主动配合,当审计人员提出问题时便喊冤叫屈。在他们看来,只要坚持不提供真实资料,不配合,你就查不出问题。即便是在大量确凿证据面前,也不轻易承认,或者避重就轻,百般抵赖;或者推卸责任。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一些被审计单位的对待审计的心理活动,或者他们违规时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读懂他们的心。

    攻心,是上策。

    当局者昧,旁观者明。欲知三岔路,须问去来人,对于有风险的问题,这句话可作为参考。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无审计风险的问题,这句话可以作为参考。如果你不知道审计的事项是否存在风险,请参考第一句话。关于我眼中的内部审计是什么样子的,时间所限,就聊这些吧,以上内容,非常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