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真实历史:大理段皇爷因何十代为僧

 盛国情duck 2013-10-15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被杀、被废、被逐,又或战死、投降都属正常结局,唯有出家当和尚是一种“不正常的美满”――它保全了帝王的性命,避免了血腥的宫变,也避免了国家的动荡。段氏传位22代,10代帝王为僧,这才是大理最让后世惊讶的地方。   说起大理,人们一定会想起《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也一定能脱口而出两个人的名字:段誉、段智兴(一灯大师),也一定知道大理皇帝“避位为僧”的传统。但却不一定知道的是,一代代的“段皇爷”落发为僧,很少为了忏悔,而是迫于世俗政治的威逼。
  历史上真实的段誉:段正淳之子段正严,又名段和誉。这位在小说里有着由一大票堂妹组成的后宫的“段郎”在位长达三十九年,是大理二十二王中在位最久的,而且也非病卒于位,而是出家为僧。据说,他“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故远方慕之,悉来贡献”。在宋史中,也记载了国王段和誉臣服于宋,遣使来朝,并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这是大理受宋册封的开始。公元1147年,段郎退位出家,其原因是“因诸子内争外叛”。
  段智兴(一灯大师):段智兴,是段正兴的儿子(就是段誉的孙子),1171年即位,在位29年,1200年驾崩。虽没退位出家,却也是极其崇佛,“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段智兴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大理是小国,消耗不起,国力有所衰落。
  段智兴在位时,加修龙首关、龙尾关,加强羊苴咩都城的防御。此间,大理国内高氏子弟多次混战。
  段智兴死,子段智廉立。段智兴用过5个年号,利贞(1172―1175)、盛德(1176―1180)、嘉会(1181―1184)、元亨(1185―1196?)、安定(1197?―1200)。
  段智兴,庙号宣宗,谥号功极皇帝,故史称大理功极帝。
  比赵匡胤更骄傲
  大理的前身,是著名的南诏国。150年后,当中原陷入五代十国的乱世,未来的统一者赵匡胤还是一介武夫时,西南边陲的南诏王也为权臣郑买嗣所杀,未来的统一者段思平,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当郑、杨、赵三家正忙着狗咬狗,走马灯似地换皇帝时,段思平只是区区一个副将。换了别人,胸无大志,早把大把时光消磨在官场上。可段思平不动声色,他对上,讨好当权的贵族;对下,聆听平民士兵的心声。一番经营,段思平不但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手握兵权,贤德的美名也在民间流传开了。公元937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段思平集结了弟弟段思良、郡守高方、滇东三十七部的援军,一举攻入下关城,平定西南全境,大理国建立。它比赵匡胤立宋早了23年。仅此一点,足以让同为职业军人的段思平深感骄傲。
  大理,就是大治大理,这个至今仍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名字,起于段思平。在云南的民间传说中,段思平起兵时,找不到过河的渡口,情急之中,是一个“披缨浣纱妇”指明了道路:“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大理”二字凝聚了段思平一生的政治抱负――改革政治,推行礼法,大治大理,强国安民。
  段思平的确做到了。立国之后,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大赦全国,免滇东三十七部徭役;同时,彻底废除六大家族纷争时期的旧制度,改革严苛的酷令。和西北大地的少数民族游牧四方、强悍尚武不同,大理深受中原的影响,在西南温暖宜人的气候里,人们世世代代农耕为生。段思平兴修水利,灌溉万顷良田,使百姓生活趋于富庶。大理马、云南刀,成为中原的畅销品牌。大理的商人,也和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波斯有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段思平治国只有短短的6年,但这6年,却奠定了大理段氏22代帝王300余年的基业。
  得不到权力得佛祖
  段思平一生充满了矛盾,作为职业军人,他建立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国家。作为皇帝,他精于权力斗争,又倦于权力斗争,最后求助佛的力量。但作为一个佛的信徒,他仍然是矛盾的,既想向佛寄托心灵,抛却俗世,却又不得不利用佛钳制朝野,平衡权力。说到底,这一切,都归因于封建文明固有的缺陷。段氏登基,董、高两大家族出力尤多。按照古老中国的传统做法,段思平必须分封功臣。于是,董迦罗为国相、国师,高方为岳侯,所受赏赐不计其数。两大家族的势力,不可遏制地发展起来。
  董迦罗是一个佛教僧人,段思平由此对佛教深信不疑。为了酬谢董迦罗,他岁岁建寺,年年铸佛。袅袅青烟、悠扬佛号,成了段思平逃避现实的温床。在他的晚年,他未尝不知董氏坐大、高家割据的危险,但他却不想再兴权力斗争。他把目光转向了佛,希望“佛儒合一”的文教礼治,能够净化大理,节制权欲,拯救段氏的子子孙孙。
  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自认是建大理国的第一功臣,对兄长“立子不立弟”深感忿恨。他狡猾地抓住了一个把柄:段思平的妻子来自六大家族中的杨家,太子极其尊敬母亲,一旦太子登基,必然威胁到一家独大的董氏。于是,段思良和董迦罗结成同盟。公元944年,段思平离世。太子在位仅一年,就被段思良伙同董迦罗废掉了,只好托庇于佛祖座下。这是大理皇族避位为僧的第一人。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被杀、被废、被逐,又或战死、投降都属正常结局,唯有出家当和尚是一种“不正常的美满”――它保全了帝王的性命,避免了血腥的宫变,也避免了国家的动荡。段氏传位22代,10代帝王为僧,这才是大理最让后世惊讶的地方。
  历史深处的大理段氏
  ■本报记者 李 诚
  段正淳有些怕老婆――他的王妃是高升泰的妹妹、大理国才女,夫妻俩喜欢辩论,段正淳辩不过妻子,作诗解嘲“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段誉和前几任国君一样――遁入空门。据说是因为儿子争夺皇位,加上天上出现彗星,他认为不吉,于公元1147年禅位给其子段正兴,在无为寺出家,法号广弘。他终年94岁,是大理国最长寿的国君。
  “一灯大师”段智兴在位28年,于公元1199年驾崩于宫中。相比于祖父的励精图治,“一灯大师”着实不争气,不问国事,大修佛寺,导致大理国力衰弱。
  雨散烟消皆陈迹,闲坐纷纷说段家。
  云南,大理,段氏。
  光这几个词,就足以让人遐想连篇。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一阳指、六脉神剑,皆为神奇至极的武功;慈眉善目的一灯大师、痴情王子段誉、风流倜傥的段王爷――让偏隅西南的大理王室在江湖上占据了显赫地位。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理段氏家族,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荣辱?
  鲜有人知。
  开 国
  大理段氏的发家,还得从唐初说起。
  那时,碧蓝色的洱海岸边,居住着六个夷人部落,统称“六诏”。
  六诏中的一支――蒙舍诏,位处南方,又称“南诏”。
  公元738年,蒙舍诏吞并了其他五诏,建立南诏王国。
  鼎盛时期,南诏王国的疆域北抵大渡河,南至越南北部,西接印、缅边境,东达贵州北部和广西西部。
  这时候,段家出了一位传说中的英雄,名叫段赤城。他曾杀死巨蟒,被当地白蛮(白族)崇拜为“本主”(地方保护神)。
  此后,段家发展壮大,成为南诏强族,在朝中担任“清平官”。
  公元902年,南诏政权被权臣郑氏篡夺。数年后,郑氏又为白蛮贵族杨干贞所灭,杨干贞立国号“大天兴”,复称“大义宁”。
  连年征战,王朝更迭,让民众苦不堪言。
  公元937年,通海(今云南通海县,唐代为郡)节度使段思平以“减尔税粮米,宽尔徭役三载”的诺言,联合37个部落的酋长,起兵征伐杨干贞。
  段思平,就是后来大理国的开国君主――“大理段氏”即出自他的血脉。
  比较可信的观点是,段思平的父亲也是南诏的通海节度使,母亲是乌蛮(滇东南一带部落)的贵族。
  因为身份特殊,在史料记载中,他已经被赋予了演义色彩。
  关于段思平的出世,传说是其母去江边洗澡,见一根断木头自上游冲下,碰了她一下,她就此怀孕,生下一对双胞胎――大的取名思平,小的取名思良。
  段思平从小显示出王者之相。杨干贞听闻后,派人刺杀他,他四处躲避,逃亡途中,又得到神兵神器,暗示着上天要他称王。
  起兵后,段思平向西越过哀牢山脉,攻入大义宁国都羊苴咩城,击败杨干贞。
  传说,段思平军夜宿洱海,他连着做了三个噩梦:其一,被人斩首;其二,玉瓶缺耳;其三,镜子碎裂。
  段思平为噩梦惊醒,心中畏惧,准备退兵。
  军师董伽罗说:“这三个梦均为吉兆。段公身为大夫,‘夫’去首为‘天’;玉瓶缺耳,为‘王’;镜中有影子,犹如人之有敌,镜子破了,寓意‘无敌’。”
  段思平大喜,于天明时分发起进攻,一战而胜。
  公元938年,他自立为王,建立了“大理国”。
  据史籍记载,“大理”一词源于南诏第八代国君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曾说:“我段氏因缘际会,以边地小吏而窃居大位……”大概是指此而言。
  段思平称王后,制定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措施,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不过,为了酬劳帮助自己登位的功臣,段思平大封诸侯――为段家后世埋下了祸根。
  纷 乱
  段思平死于公元944年,在位6年。
  他留下一子,名叫段思英。据说此人荒淫昏庸,即位一年,就被亲叔段思良取代了。
  段思英被逼出家,号“宏修大师”。他是段家第一位由国君而出家者。
  此后,大理王位在段思良一系传承,共有7代国君。
  公元965年,大将王全斌率领宋兵南下,平定后蜀(今四川),又向朝廷呈献云南地图,准备乘胜攻取大理。
  赵匡胤沉吟半晌,手执玉斧,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以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
  这就是“宋挥玉斧”典故的来历。
  不管宋太祖玉斧划界是否真实,但宋军没有继续南下则是事实。
  开国百年,大理国内的各路诸侯渐成气候,最有势力的为高、杨两家。高家权力尤其炙手可热,能够干预国君的废立。
  公元1044年,国君段素兴“无道,不恤国事”。权臣高智升废之,由于段思良之后无可立者,于是立段思平的重孙段思廉为君。
  大理王位,终于又转至段思平一脉。
  公元1050年,诸侯杨允贤公开叛乱,段思廉命国相高智升出兵讨伐。
  高智升击败杨允贤,趁机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滇池周围,府治为今昆明)。段思廉只得顺水推舟,封高智升为岳侯。
  公元1075年,在位31年的段思廉出家为僧,传位给儿子段廉义。
  5年后,“杨家将”余党杨义贞再度起兵。他攻入都城,杀死段廉义,自立为君,号“广安皇帝”。
  高智升自东方出兵救驾,来迟一步。在诛杀杨义贞后,他找到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立他为君。
  段寿辉加封高智升为太保,封其子高升泰为鄯阐侯。
  高升泰代父为国相。
  史称:高氏以靖乱之功,加封祚土,一门之盛,半于大理。
  段寿辉成了一个傀儡。
  不久,高氏父子逼其出家为僧,于1081年禅位给段正明――即《天龙八部》中大名鼎鼎的保定帝。
  和小说中描述的“一代仁君”形象不同,据史书记载,段正明爱好游乐,生性风流。于是,“人心渐归高氏”。
  在位13年后,公元1094年,段正明避位为僧,归隐荡山寺(今大理感通寺)。
  高升泰篡夺王位,改国号为“大中国”。
  父 子
  不过,段氏气数未尽。
  公元1096年,高升泰病重,在病榻上对儿子高泰明说:“段正明不得人心,我才不得已自立为君。如今,他的弟弟长大成人。我死后,可将王位归还于段氏。”
  高升泰去世,高泰明还政段氏,拥立段正明的弟弟为国君。
  新国君,就是人们熟知的那位风流倜傥、情人无数的段正淳。段正淳继位后,将国号改为“后理国”。
  在历史上,段正淳是一位仁义的君主。
  有趣的是,段正淳还有些怕老婆――他的王妃是高升泰的妹妹、大理国才女,夫妻俩喜欢辩论,段正淳辩不过妻子,作诗解嘲“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不过,高家世袭国相,政令皆出其门,国人私下里称为“高国主”。波斯、昆仑国的外交使节来到大理,须先拜见国相。
  有一次,高家赠给段正淳大片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农奴3万户。
  不知道国君受臣子之赐,内心感受如何。
  公元1108年,段正淳禅位给长子段和誉(又名段正严),出家为僧,法名修空。
  段和誉,就是小说中的“段誉”。
  据说段和誉幼喜刀戈,七岁入学,拜六铉大师――此人为高僧,文武双修,与中原周侗(林冲、岳飞的老师)齐名。
  六铉大师教段和誉六门妙法,皆异术奇门。这大概就是金庸笔下“六脉神剑”的出处。
  “段誉”在位39年,勤于政事,是颇有作为的一代明君。
  他倾慕中华文化,陆续遣使入贡。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大理使节李紫琮来到汴梁,进献良马三百匹,以及麝香、牛黄、细毡等物。宋徽宗赐封“段誉”为“大理国王”。
  在“段誉”统治期间,国家政治稳定,外无战事,经济繁荣。
  “段誉”和前几任国君一样,遁入空门。
  据说是因为诸子争夺储位,天上出现彗星,他认为不吉,于公元1147年禅位给其子段正兴,在无为寺出家,法号广弘。他终年94岁,是大理国最长寿的国君。
  国 亡
  公元1147年,“段誉”之子段正兴继位。
  大理段氏,怪谭三种
  他在位24年,出家,传位于儿子段智兴,亦即“南帝”一灯大师。
  历史上的段智兴,在位28年,于公元1199年驾崩于宫中。
  与祖父和父亲不同,他并没有出家。
  相比于祖父的励精图治,“一灯大师”着实不争气,不问国事,大修佛寺。
  这个武侠小说中的仁慈长者,其历史形象并不太妙。
  段智兴的无能,加上高家子弟作乱,大理国力江河日下。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蒙古军南征,“革囊济江”――用羊皮为筏,渡过波涛汹涌的金沙江,进抵大理城下。
  末代国君段兴智(段智兴曾孙)出奔鄯阐。
  公元1254年,忽必烈北还,留大将兀良合台总督云南军事。兀良合台攻破鄯阐,俘虏了段兴智。
  大理国灭。
  段氏并未消亡。
  段兴智投降蒙古,被封为“摩诃罗嵯”(意为“大王”),总管当地的白蛮、乌蛮诸部。
  此后,这位前大理国君还随兀良合台出征吐蕃、交趾。
  公元126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段兴智赴大都朝见,病死于途中。
  元帝追封他为“大理向义王”。
  次年,段兴智的弟弟段实入朝,获赐虎符,官拜“总管”,管辖大理、鄯阐、会川等八府,“各处万户以下并听节制”。
  此后100多年,段家后人依旧为“云南王”。
  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出征云南。
  大理城破,段家后人沦为阶下囚。
  次年,傅友德献俘阙下。朱元璋赦免段家后人,赠予军职。
  他们没有回到云南故乡。
  岁月流逝,段家后人散珠落盘,难寻踪迹。
  但在大理,关于段氏的传说,如同建于南诏晚期的崇圣寺三塔一样,流传至今。
  (本文在写作时得到《大理国史》作者段玉明的帮助,特此感谢。)
  段誉不娶王语嫣之谜
  金庸新修订版《天龙八部》里,最令人跌破眼镜的莫过于段誉和王语嫣的关系。
  结局中,段誉和王语嫣有缘无分――王语嫣重回慕容复的怀抱,而段誉最后娶了木婉清、钟灵和西夏银川公主的婢女晓蕾。
  为什么不娶王语嫣?这成了一个谜团。
  或许,我们可以从原版中推断,原著第五章有交代,段誉被剧毒的闪电貂咬伤,岂知祸不单行,又在浑身不能动弹的情况下吞入百毒之王――莽牯朱蛤,没想以毒攻毒,不仅化解貂毒,还如中彩票般的运气,竟然得到一个百毒不侵的身体。
  或许金庸对段誉有所偏爱,百毒不侵还不过瘾,还让其得到一个恐怖的能力。
  小说写道:
  “那太医捏住段誉的手臂,将水蛭口对准他血管。水蛭碰到段誉手臂后,不住扭动,无论如何不肯咬上去。那太医大奇,用力按着水蛭,过得半晌,水蛭一挺,竟然死了。那太医在皇帝跟前出丑,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忙取过第二只水蛭来,仍是如此僵死。
  “另一名太医脸有忧色,说道:‘启奏皇上,世子身上中有剧毒,连水蛭也毒死了。’他那知道段誉吞食了万毒之王的莽牯朱蛤后,任何蛇虫闻到他身上气息,便即远避,即令最厉害的毒蛇也都慑服,何况小小水蛭?”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吧。
  段公子的体内已含剧毒,甚至连水蛭也毒死了,如果以后和最爱的王语嫣一起生活,难免磕磕碰碰或有肌肤相亲――万一将她毒死了呢?
  于是再次推断,在“爱之深、责之切”之下,段公子决然斩断情丝,为了不耽误王姑娘的幸福,让其再次回到了表哥身边。
  由此,金庸的这个修改,非常合理。
  古怪的一灯大师
  一灯大师本是大理国的国君,后来出家为僧,他当然是信佛教的了。但是,他的有些行为和一个佛教徒颇不相同。这里只以裘千仞临终前请求瑛姑饶恕的事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裘千仞原为铁掌帮帮主,干了不少坏事。在华山,众大侠准备处死他时,一灯救了他,让他皈依佛门。他拜一灯为师,法号为慈恩。
  在《神雕侠侣》第三十四回中,杨过带着郭襄来到黑沼寻找灵狐,看见一灯带着生命垂危的慈恩,即裘千仞,求见瑛姑。他们希望在裘千仞临死之前,能得到瑛姑的饶恕,饶恕他当初一掌打死其子的罪孽,瑛姑不见。杨过以高深内功逼出了瑛姑,又答应了瑛姑的条件,带着郭襄去邀来了周伯通。周伯通和瑛姑二人饶恕了裘千仞,裘千仞也就安心地死去了。
  佛教是讲究“六道轮回”的,如不能解脱,不能成佛,就只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中轮回。生死相续,永无止休。按一般的说法,一个人一生中的善恶将决定他来生轮回到哪一道。如果有了觉悟,有了善心,进行了忏悔,一心皈依佛门,多行善事,就可能抵消以前的恶行。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意思。
  从佛教的说法来看,忏悔的人并不需要去找到被“屠刀”所伤的人或他们的亲属,求得他们宽恕。
  按这样的道理,裘千仞在一灯的点化下,一心向佛,出家当了和尚,如果戒律严谨,那就已经足够抵消以前的罪孽了,佛自然会知道这种善行。对一个信仰佛教的人来说,这已经足够的了,至于是否得到瑛姑的饶恕,是否能亲耳听到瑛姑原谅的话语,那是没有关系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在裘千仞临死前,一灯一定要带他千里迢迢地来找瑛姑,“但愿能获得一人饶恕,便可安心而逝。”看来一灯于佛理是不通的,他的做法有些莫名其妙。
  这倒使人想到了基督教。
  许多基督教徒在临死前,除请牧师来为他做临终的祈祷,祈求上帝饶恕外,还会忏悔一番,祈求别人对他的宽恕。
  裘千仞大概是不知怎么地受了这种影响,生怕在“最后审判”时,瑛姑会当原告,使自己吃罪不起,所以不得到瑛姑的饶恕,他死不瞑目。
  至于对一灯大师而言,如果在“最后审判”时,瑛姑告裘千仞,他也一定会因未救无辜婴儿一命,被牵扯进去。所以,他还是千里迢迢地带裘千仞来求个饶恕为妙。
  只是不知在中国的宋代,一个佛学大师是怎么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的。
  天龙寺,武林学府的没落
  在《天龙八部》里,有两个奇特的机构,其一是少林寺的般若堂――精研别派武功的研究院;其二则是天龙寺――专门研究本派武功的学府。
  根据金庸的描述,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寺名“祟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它为天龙寺。
  天龙寺中的高僧,都是大理国的王族子弟,包括前代国君。可见,这是一所贵族学校。
  但令人奇怪的是,天龙寺中最出名的人物,只有枯荣大师(这个人连闭关数十年的逍遥子也知道),除此之外,出自天龙寺的武林高人几乎没有。
  这样一家资金充足(由政府资助)、教材先进(一阳指和六脉神剑)、学生素质高(出身王族,例如保定帝段正明),竟然没有培养出几个绝世高手,或者发展出几样绝世武功,实在让人诧异。
  说到这所学校的没落,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枯荣大师的时代。
  在给段誉治病时,包括保定帝在内的天龙寺五大高手,其一阳指的造诣均在伯仲之间。其他四人可是在天龙寺里天天深造的,怎么功力和整日忙于政务的保定帝相若?
  天龙寺的管理,看来是出了问题。
  还有一点疑问:枯荣大师年纪最大、功力最深,见识也应该最广了,却不去练六脉神剑,反而练了另一路神功――枯荣禅功?
  整件事给我们的感觉是,天龙寺的武学教材很有问题,这大概也是他们不让鸠摩智得到六脉神剑图谱的主要原因,如果让鸠摩智发现其中的破绽,那么段氏在江湖上的“核威慑力”就没有了。
  从其后段誉修炼六脉神剑时有时无、丝毫不给力的情况看,六脉神剑要给一般人练,真说不准会成什么样。
  认识到这一点,枯荣大师参详起枯荣禅功来,反而成就了段氏的另一路神功。
  而后,段誉又带来了逍遥派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为天龙寺的馆藏武功增色不少。
  看来,即使没有六脉神剑,依然可以造就段家的绝顶高手。
  不过搞怪的是,天龙寺的段氏武学越丢越多,除了一阳指得以存续,其他的武功此后再没有出现过。(根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天龙八部》为北宋中期,《射雕英雄传》为南宋中期,《神雕侠侣》为南宋末期。)
  从段誉到一灯大师之时,不过100多年时间,所历不过几代,竟然只让一灯大师学到个“一阳指”,其他武功均付阙如。毕竟一灯大师曾经在天龙寺住了三年,只需他学到其中一二项,再加上数十年的修炼,也就不必在《射雕英雄传》里尽躲着“西毒”欧阳峰了。
  究其原因,或许是生源出了问题――
  不要忘记,天龙寺只收段氏亲贵,而且是武功有一定基础的。限于祖训,也只有在天龙寺出家的段氏中人才可以学寺中武功。
  段氏一门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肯定不会太多,就算出了高明的人才,他也未必会出家。这样一来,收到好学生,就是低概率事件。
  即使有好学生,出家人主要是看破红尘的,对研究武学根本就不会热心。
  由此看来,天龙寺的没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