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伯华特色用药之化湿药及温热药的运用

 学中医书馆 2013-10-17

先生认为今人体质湿热者十之八九,脾虚不化者常取云苓、苓皮、炒秫米、薏米等健脾化湿;外感暑湿者常选藿香、佩兰、鲜九节菖蒲、竹茹、荷叶、西瓜翠衣、六一散芳化清利;热盛者酌加鲜芦根、生石膏、黄芩、栀子、紫雪等清化;湿浊中阻不化者取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枳壳、厚朴、莱菔子、大腹皮等导滞;或有肿胀者加滑石块、白通草、猪苓、冬瓜皮、车前子等利湿;湿热黄疸者茵陈、栀子、滑石块等;湿阻血分多见妇人经带诸病,则以赤小豆、炒丹皮、鸡冠花化淤清利,甚者或见或皮肤痒疹、痈疖、肤肿、带下黄稠者以犀黄丸解毒散瘀;寒湿痹阻经络者,常用苏合香丸以芳通温化之。

川椒目、北细辛二药配伍,温通下焦,利水逐湿,先生常取二药少许,配合其它活血、渗湿之品,治疗下焦寒湿郁阻之宫寒不孕,阳虚水肿,效果甚佳。
桃仁泥、杏仁泥此二药一活血,一利气,一化瘀,以化痰,桃仁助杏仁化痰,杏仁助桃仁行瘀,凡见痰浊瘀血者,先生常相须为用。

丹皮、赤小豆入血分以清利湿热、化瘀解毒,先生常以此二药治疗妇人诸疾因于湿热瘀阻血分者, 外科痈疡湿疹疖癣等疾多为血分湿毒,此二药亦为必用之品。
黛蛤粉,清热化痰,海蛤粉咸寒入肺肾经,不仅能清热化痰、利湿散结,咸寒尚能滋阴潜阳,益肾柔肝,软坚散结。青黛以清肝热,故凡阴虚肝热者兼有周身湿痰郁结者,皆可用之,不惟仅清肺中痰热也。又肺燥津伤,咳痰难出者,先生常以黛蛤粉配伍鲜石斛润肺生津清热化痰,则痰易出也。

左金丸
左金丸中黄连六份,吴萸一份。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和胃止泻;吴萸辛苦大热,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两药配伍治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胁肋胀痛甚佳,且有燥湿之功。先生善用此二药配伍治疗湿热阻于中焦的各种病症,诸如呕吐、吞酸、纳呆、泄泻,凡见舌苔厚腻,湿热困脾者,常用之,根据湿热之轻重灵活调整黄连吴萸的比例,一般湿热者多,故多以黄连为主,吴萸少许泡水炒,如黄连钱五分(吴萸二分泡水炒)之类,极少数寒湿困脾者则以吴萸为主,少许黄连泡水炒。

六神丸、梅花点舌丹、犀黄丸均为解毒消痈之品,是先生治疗诸疔毒痈疮、痰核流注、肺痈肠痈、瘰疬横痃等疾的常用药,其中咽喉肿痛及发颐者必用六神丸,大头瘟之必用梅花点舌丹。对于犀黄丸,先生除用之治疗外科诸疾外,又有发挥,取其散瘀解毒之功,治疗内科瘀血湿毒内闭之证,如凡诸血症,肺痈咳血、衄血、溲血、崩漏、便血等,多由于血热迫血妄行,出血必兼瘀,先生往往以犀黄丸配生柏叶、血余炭以化淤止血,引血归经;血分湿热郁结,黄带粘稠者,配之以化淤散湿;痢疾,湿热深入肠道血分,里急后重,脱肛肿痛,以犀黄丸解毒散瘀止痢消肿;湿热痹症关节疼痛,西医谓关节炎者用之解毒散瘀止痛;湿热内蓄,下肢浮肿者亦或用之散瘀消肿;血分湿热,遏于皮肤,湿疹疮疖者用此药以散瘀解毒。
温热药的应用
先生认为今人阴虚内热者多,故温燥药用之宜慎,温病时更应注意,以防劫阴耗液之患。若确需温通者,一般用量均较轻,如中风初起属闭证者,常用少许麻黄数厘至数分配伍生石膏以开窍,需用温经通脉者,桂枝尖只用五到七分,附片只用五六分足矣,配合其它通络之品即可达到温经通脉之效。若确系心阳暴脱之证,需重用附子,又当别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