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文字出土无人能懂

 任如居士艺苑 2013-10-17

昌乐骨刻文比甲骨文早1000年

  “我们目前发现了一些线索,包括一些早期的造字规律,虽然目前不能破解这些文字的含义,但是昌乐骨刻文确实是早期汉字的雏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破解这些文字的秘密。”

  “我当时以为从地里露出半截的是动物的骨头,仔细辨认后感到自己可能挖到好东西了!” 山东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对《北京科技报》回忆。

  作为一位民间收藏者,肖广德经常在没事的时候到山东昌乐县袁家庄附近搜寻陶器瓦片。用他的话说,那里有不知名的古代遗址,而他也能偶尔从农民翻过地的土里找到一些“稀罕物”。

  “埋着半截动物骨骼一样的东西,是一块牛早期的肩胛骨。我开始只是断定这是石器时代的古耜,一种类似于今天铁锹一样的生产工具。回到家清洗后,我发现上面有一些蜿蜒曲折的的图案和符号,有的是一小片,有的连成一大片。”肖广德说,之后不久,他带着找到的7块有字的骨头找到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

  刘凤君告诉《北京科技报》:“经过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我认为这批骨刻文的大体年代是距今约4000—45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属于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它的历史比甲骨文还早1000年。”

  为了让鉴定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妥,2008年7月30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和昌乐县政协邀请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宇信教授、山东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李来付教授等5位专家对肖广德发现的7块“骨头”进行了“会诊”。鉴定之后,专家一致认定骨头上的这批文字是比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认为它是继安阳甲骨文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龙山文化是东夷族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文化阶段,而作为中国早期人类的重要活动地和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山东,它的原始居民正是东夷人。东夷人崇尚鸟图腾,他们把陶器做成各种禽鸟形象,有的像展翅欲飞的大鸟,有的像昂首高歌的雄鸡,极具地方特色。历史中,东夷在血缘和语言上都被华夏族融合,最终成为汉族的一分子。

  肖广德发现的这些文物经过专家鉴定便出自东夷文化,骨头大多是牛的肩胛骨、肋骨和肢骨,还有一部分是鹿骨和象骨。而在肖广德家中,还收集着不少骨耜、骨刀、骨锥以及磨光黑陶片和鬼脸鼎足等,这也都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

  刘凤君说:“这些字造型讲究而完美,多数都是弧线构成,都有一定的深度,线条流畅均匀,凹线底部都有明显的硬划痕。很明显是人工刻画的,完全可以排除是虫蛀和草根腐蚀的。”

  其实,昌乐骨刻文的发现并不是这种古文字的第一次面世。据了解,类似的有骨刻文的骨片在邹平、桓台、临淄和寿光等地都曾出土过,只是这次昌乐的发现,才使那些沉寂已久的文物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长期以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是被大家广为承认的一个汉字演变过程,而这次发现的‘昌乐骨刻文’是比甲骨文还早1000年的文字。但是直到今天,这些蜿蜒曲折的骨刻文仍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读懂它的含义。

  “我们目前发现了一些线索,包括一些早期的造字规律,虽然目前不能破解这些文字的含义,但是昌乐骨刻文确实是早期汉字的雏形。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破解这些文字的秘密。”刘凤君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