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08)

 如何自学中医 2013-10-18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药物组成为「栀子3钱、厚朴6钱、枳实6钱」。

 以上栀子汤系的辨证介绍完毕。

〈#7.54〉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7.54〕宋本无「大便」二字。

〔#7.54〕是说「如果病人一直以来有拉稀习惯的话,不可给他栀子汤」。why? 例如,太阴篇有某某病时用芍药,大黄,也是说如果之后拉肚子的话,则芍药、大黄要减量,因为这两味药会使大便更稀、更软、更易拉。栀子也是凉润的药,故有此问题。

有些寒药并不会让人拉,比如说,黄连、黄柏都是又寒又燥的药,却有止泻的效果。得栀子豆豉汤证的人,有干燥的身体感,而栀子、豆豉都是润的,所以会让人拉。

芍药在时方是泻小肠火的药,栀子能清心火,也等于清小肠火。

脾阳不够的人,用了苦寒而润的药,一润之下会使脾更虚,更易拉。

肠子不吸水,主要是小肠(小肠吸水多,大肠吸水少)。

小肠不会吸水,用清心火的栀子,会使小肠火变弱,反更容易拉。怎样提防呢?用栀子干姜汤,或用栀子干姜汤加茯苓,因为茯苓或五苓散系的方子能补小肠火,令小肠有能量。

栀子汤酌予加挂茯苓、五苓散或干姜都可以。由于栀子汤临床剂量不必很重就有效,不会使人吃到拉肚子。

栀子是寒的,干姜是热的,两味药加在一起,药性会不会对消呢?中药还好,中药有一些药性不太会对消。栀子干姜汤还好:栀子泻栀子要泻的火,干姜暖干姜要暖的脾胃。因为每一味中药的作用点不一样,它会自己去找它要作用的地方;所以往往一个汤剂里面同时含有寒药与热药时,还是能分别发挥功能。

今天天气很热,在外面走一走,晒晒太阳,回家后说不定就有栀子汤证出现,睡觉时就感觉得出来。

〔#12.39〕「枳实栀子豉汤」和〔#7.52〕「栀子厚朴枳实汤」这两个方剂只差一味豆豉与厚朴(※〔#12.39〕「枳实栀子豉汤」治「大病差后,劳复者」,就是病才刚好就上工,忙了一天,又开始烧起来),似可由此看出豆豉与厚朴有何差异。其实不然。因为〔#7.49~#7.50〕各栀子汤方,豆豉都是用4合(0.4碗),可是「枳实栀子豉汤」方的豆豉剂量是1升(1碗),可想而知,这一帖药的药性就变成宛如日本的味噌汤,用「豆豉」把气散布全身,以豆豉为主,反而其他药物不能突显它的效果。

含有栀子的方剂:栀子柏皮汤(#9.84;治黄胆类的病;组成:栀子豉汤去豉,加黄柏、甘草)、栀子大黄汤(#9.87;治酒疸,喝酒喝到生病)、茵陈蒿汤(#9.60 治发黄的黄胆病)、大黄硝石汤(#9.89;治发黄)。

豆豉臭臭的不好吃,有替代方案:如前述之日本「利膈汤」以附子、半夏代替豆豉。《活人书》的「栀子乌梅汤」以乌梅代替豆豉(※乌梅:可生津止渴,有类似豆豉的效果)

栀子、豆豉、枳实的本草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