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秋杰:张仲景运用半夏浅析

 学中医书馆 2013-10-18

半夏,辛温、有毒,可以治疗由痰湿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运用半夏甚多。两书运用半夏的方剂共计43首,其中以半夏命名的方剂21首。

  《神农本草经》载“半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仲景用半夏即遵循又不拘泥于《神农本草经》,圆机活法,灵活运用,现将仲景运用半夏之法分析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1、治疗功效

  1.1止呕吐

     仲景运用半夏治疗诸呕吐的方剂达21首,凡有呕吐症者,其治疗方剂几乎都有半夏。此外,在厚朴七物汤、白术散、竹叶汤三方后批注“呕者加半夏”,可见半夏为仲景治呕之要药。呕吐-症,有因饮食,有因寒热虚实之差异,而仲景长以性辛散温燥之半夏配伍不同性味的药物治疗不同病因的呕吐,效如桴鼓。

     半夏配生姜,和胃降逆止呕。治疗中焦停饮,饮邪犯胃所致胃气不和,饮随气逆而见的呕吐。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用性偏温燥的半夏、生姜以散饮降逆。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兼制半夏毒性,半夏温燥化饮而止呕,相辅相成,二者为后世治呕的最常用药对。

     半夏配生姜汁,散饮通阳止呕。治疗水饮上逆,阻遏胸阳所致饮气搏结于胸的“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方如生姜半夏汤,生姜取汁则降逆之力减而散结之功强,半夏同生姜汁同用以通胸中阳气,散饮结而止呕。

     半夏配干姜,散寒扶阳止呕。治疗阳虚寒凝,胃气不降所致“干呕、吐逆,吐涎沫”。方如半夏干姜散,取干姜之温燥更助半夏之温燥以散寒凝、扶阳气、降胃气而止呕。

     半夏配人参,补虚降逆止呕。治疗脾胃气虚,胃气独逆所致“朝食暮吐,宿食朝吐,宿谷不化”。方如大半夏汤,人参益脾胃、中焦之气而助半夏发挥降逆止呕之功。

     半夏配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止呕。治疗少阳邪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呕而发热”。方如小柴胡汤,其呕因于少阳枢机不利所致胃气不和,故以柴胡、黄芩和解以去少阳之热,半夏方可降胃气之逆。

     半夏配黄芩、白芍,清热降逆止呕。治疗邪热结于肠,上逆于胃所致“干呕而利”。方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去其肠中之热,使利止,胃无热扰,半夏复其和降,胃气自和。

     半夏配干姜、黄芩、黄连,辛开苦降止呕。治疗邪气陷于心下,中焦气机不利,胃肠不和,上则为呕,下则肠鸣所致“呕而肠鸣,心下痞”。方如半夏泻心汤,病在中焦,以夏姜之辛开其邪,芩连之寒降其逆,阴升阳降,胃气自和而呕自止。

     半夏配干姜、人参,散寒降逆止恶阻。妊娠恶阻,胃寒挟饮所致呕吐不止,半夏与干姜、人参同用,以借干姜温散寒饮之邪、人参扶元阳之气,助半夏温散饮邪,降逆止呕之功。

  可见仲景之运用,半夏虽然性辛温燥,只要配伍得当,治疗呕吐时,无论呕吐之寒热虚实,皆可收止呕之效。

  1.2平喘咳

  半夏辛温,善化痰消饮,宜用于阴寒痰饮犯肺所致的诸咳喘证。《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治疗咳喘运用半夏的方剂共计10首,附方3首,皆重用半夏。仲景通过对半夏的不同配伍,发挥半夏化痰去饮、止咳平喘之功。

     半夏配细辛,温肺化饮止咳喘。治疗外有风寒束表,内有饮邪停肺所致的“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咳而脉浮”、“咳而上气”、“支饮”、“溢饮”等证,半夏辛燥化饮兼降肺气,合细辛温肺化饮兼解表邪。二者合用,化饮降逆之功强,温肺散寒之力彰。如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之“咳而上气,心下有水”,射干麻黄汤治疗寒饮伏肺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鸣”等,皆有半夏和细辛温肺化饮之功。

     半夏配麻黄,宣肺化饮止咳喘。麻黄上则宣肺平喘,下则利水消肿,外达则解表发汗;半夏可入脾经燥湿化痰,又可人肺经降逆止咳,在治痰饮咳喘中,常见二者配伍。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中,半夏、麻黄二者相须为用,麻黄宣肺化饮平咳喘,半夏

     温燥寒痰水饮,降肺逆之气,亦可制约麻黄宣肺太过。

  1.3消痞满

     半夏辛温,有宽中下气、降逆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胸脘痞闷胀满或坚痞作痛诸证。

     三首泻心汤方,辛开苦降,治疗寒热错杂之痞。寒热错杂于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壅滞而致痞塞,半夏配干姜散寒以开痞,合黄芩伍黄连苦寒清热以泄满。三首泻心汤方通过用药剂量的变化,治疗寒热错杂之不同痞证,可谓用药精当。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湿热阻滞中焦而导致的“痞满而呕,肠鸣下利”,君半夏泄满止呕;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减去干姜二两加入生姜四两,重在辛散和胃,治疗水饮停蓄,阻碍胃气,胃气不和,腹热互结心下所致“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君生姜伍半夏散水气以消痞;甘草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去人参,重用炙甘草旨在甘温补脾胃之虚,治疗误下后胃气虚弱所致“下利数十行,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安”,君甘草佐半夏缓中补虚以消痞。

     半夏配甘遂,治饮邪内结之痞。水饮停蓄,留聚心下,阻遏阳气,气机不舒而成痞满,半夏与甘遂同用。如甘遂半夏汤,证见“脉伏,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为饮邪欲去而难去阻遏气机之证,故以甘遂峻泻逐水,伍半夏宽中,共奏去饮除满之功。

  1.4散痰结

  1.4.1  利咽喉

     半夏辛温,能涤痰开结。治疗咽部痰结疾患,仲景多用半夏。

     半夏配苦酒,涤痰散结止咽痛。少阴病,邪热不解,与痰浊郁结于咽喉所致的“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中半夏涤痰散结,苦酒消肿敛疮,方中加鸡子清甘寒润燥,三者相伍,涤痰散结,消肿止痛。  

     半夏配桂枝,祛寒散结止咽痛。少阴脉,其直者上循咽喉,风寒之邪客于少阴经脉,兼内有痰湿阻于咽喉,外邪入里,阳气被郁,以致客寒痰湿结于咽喉而生疼痛。仲景半夏散中半夏温散以祛寒痰,桂枝宣散以通寒闭,二者配伍共奏宣散郁阳之功。  

     半夏配厚朴,祛痰散结去梅核气。七情郁结,气不得舒,与痰湿互结,痰凝气滞,上逆于咽喉导致“咽中如有炙脔”的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之梅核气。半夏测痰散结以利咽,厚朴行气化痰以散郁,二者同用,祛痰散郁之力宏。半夏厚朴汤亦成为后世治梅核气之司方。 

   1.4.2止痛  

  半夏配瓜蒌,涤痰开结止痛。瓜蒌甘寒清热涤痰以助半夏宽胸开结,化痰清热,又能制半夏之辛燥,二者寒热相成,助阳化湿,以达涤痰开结之效。如治疗痰热结于心下,阻遏气机导致的“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之结胸,用小陷胸汤;痰瘀互结,阻遏胸阳导致的“心痛彻背”之胸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后世皆法仲景,凡有痰瘀互结于胸中,不通则痛之胸痹,半夏、瓜蒌证加减,起效如神。 

  1.5其他功效  

     半夏助黄芪补气。仲景在治疗脾肺虚寒用黄芪建中汤方后指出“补气加半夏三两”,遂开后世补土生金以益肺气之先河。半夏能燥脾之痰湿,痰湿得去,脾气得舒。此外,建中汤主升,倘若肺气亦虚极不得肃降,恐有壅满上逆之变,故加半夏以降其气,共奏补土生金之功。

  此外,仲景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不得卧”,因痰浊壅塞胸中,气机阻滞,故有胸背痛,喘息不能安卧。谭达全认为“栝蒌薤白配半夏能宣痹通阳,豁痰利气,痹阻得通,气化痰行,痹痛除而达安卧人眠之目的”。虽然“不得卧”是否等同于“不得眠”仍需要进-步探讨,但是半夏在临床上治疗失眠已经得到诸多医家的肯定,为半夏治疗失眠的临床运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2、用量服法

  2.1  剂量

  仲景不仅生用半夏,且剂量较大。考仲景用半夏的43首方剂中,剂量二升1首,一升4首,半升26首,半斤5首。《金匮要略》附录《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中半夏半升即为60g。陈仁旭测得半夏一升约等于130g。

  仲景用半夏不仅配伍严谨,且随证治不同而剂量精当。如在治疗呕吐中,其半夏用量与止呕的功效有着明显的量效关系。治“微呕”的柴胡桂枝汤,半夏用二合半。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治“呕不止”的大柴胡汤,半夏用半升。治“呕家不渴,心下有支饮”的小半夏汤,半夏用-升。治“朝食暮吐,宿食朝吐”的大半夏汤,半夏用二升。可见呕愈烈则半夏用量越大。也可看出半夏降逆止呕之功与其用量有着量效关系,其温化痰饮的功效与用量也存在着量效关系。

  2.2煎煮法

     仲景生用半夏,除小剂量人鳖甲煎丸、半夏散,四两人赤丸方外,其余均汤剂煎煮,其煎服法随证治不同而有异。

     仲景用半夏入汤剂均需久煎。生姜半夏汤“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升半,小冷分四服”。甘遂半夏汤先“以水-升,先煮半夏,取半升,去滓”,再“以水二升,煮四味取半升,去滓”,最后“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小半夏汤“以水七升,煮取-升半”。大、小柴胡汤,三首泻心汤方和旋覆代赭汤六方中均用了“去滓再煎”。半夏久煎皆为减其毒性,并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发挥,而且浓缩药汁避免饮人体内大量的水而影响药效。在煎煮过程中,加入生姜及蜜等,也取其制半夏之毒性、缓半夏之燥性。

  半夏干姜散“取方寸匕,用浆水-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因仲景在方后指出“半夏有毒,不当散服”,故散剂煎服减其毒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