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的本质和目的

 小猪尼克 2013-10-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必须得充分了解,我们的对手高考它到底是什么?
 
   
(一)考试是什么?为什么要考试?
      
    
有意识、有组织的考试活动,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甄选和部落成员资格的检定。即使以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首行对策作为国家选官制度的发轫,迄今也已有近2200年的历史,甚至以科举考试的创立为起点,距今也已将近1400年。考试的演变轨迹,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整个历程。考试这种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既是一个普遍的范畴,又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至于考试的涵义,人们的界定尚缺乏统一严密的论证基础,对考试本质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盛奇秀在《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二字的解释,以及三国时期魏人王关于考试犹准绳和西晋师傅玄所持考试乃量才之衡石的说法,将考试界定为测定人才的学识和才能的准绳和衡石,而准绳是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衡石是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教育大辞典》对考试的定义与以上定义相近,是根据一定的考核目的,让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方式要求来解答试题,并对其解答结果评登记、记分。具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的功能。是教育测量的工具之一
 
      
    
考试一词使用时间的久远性和使用面的宽广,古今中外的有关内涵界定新陈相继,见诸各类书刊典籍的观点不知凡几。我国著名的考试学学科发起人之一廖平胜对考试普遍本质属性进行了高度抽象,提出了考试的尝试性涵义:考试是一种组织中的考试主体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选择运用有关资源,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诸方面的素质水平进行侧度、甄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考试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公务员考试、企业求职应聘考试、教育考试等。
 
    
(二)高考是一种教育测量与评价
      
    
就考试的本质而言,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研究客体,关键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特殊本质,即鉴别别人的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所以,我们认为考试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测量和评价。而高考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测量和评价。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对象,接照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而教育评价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错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诊断、改进与形成性、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激励及导向等功能方面。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考试相比,高考更多地体现出区分优良分等鉴定的性质和功能。高考作为一种教育测量和评价,正是通过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等能力,并区分出考生所处的优良等级,从而为评价者(即高等教育机构的招生录取部门)是否录取提供参照。因此,高考的功能更多表现为一种选拔功能,这也是社会各界包括学校,尤其是高考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家长及考生——关注高考的根本原因所在。
 
 
      
    
学习和考试本应该是分开的,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作为一个学生,不但要学,还要考。学校的老师很少意识到考试的本质,更多人认为考试是检查我们对某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多体会的是和题目的较劲,和命题老师的间接交锋。
 
  命题人以区分学生为己任,不可能单纯的检查知识,而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考察方式,针对学生的弱点,如普遍的思维障碍点,如一些做题习惯,他们每年都花费大力气去研究的,并且作为一个出题老师,只要在不朝纲的前提下,他们具备大量学生不知道的中间结果,利用范围许可内你所不知道的内容来考察学生,从根本上就颠覆了检查的定义。
 
 
   考试已经转变为思维层次的搏弈,好比下棋对弈,入门看棋盘,低手看十步,高手望百步,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现在学生看待考试,基本上以经验为主导,运气也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因素。经验固然重要,运气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考试上,我们不能单纯的依靠运气以极小的概率去破解这个珍笼棋局,也不能依赖经验去套用到每一道题。作为一个学生,若能通过题目第一时间找到命题的意图(猜测到命题意图),也就是这帮老头要考我们什么的时候,那么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前提是,必须对高考知识的本质做一个认识,将看似死板的知识理解并活化应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这就要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根本上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很难,其实这些在课本上都全部存在。教材从引出知识点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涵盖了全部的中间过程,但更多的同学记住了结论,没有去理解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没有和其他的结论相应的联系起来。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研究出了这些门道。记忆分三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的认知和记忆,就是你知道这个东西,甚至已经精确无误地背住了这个玩意,这种层次通过时间的推移极其容易忘记;第二层次是理解和应用,通过知识本源的来龙去脉的推导,甚至你根本不知道其标准的结论是什么,但是随时可以由你的思维瞬间推出这个结论,抓住了其中的道理,在应用上就再无边界。这种层次能够长久的占据脑中,由被动式的记忆转为主动的消化;第三层是扩展和衍生,属于研究型的层次,就如苹果落地推出万有引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推测,都是扩展和衍生,都属于科学或学术性上的建设。这种层次已经属于创新阶段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层次。
 
 
   我们只需要做到第二种层次就够了,毕竟有前人的结论和细致的推导过程,因此在高考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若能掌握其知识来源的思维,就能够站在考试的前列,不论命题如何刁钻,其原理结构始终不会变化,毕竟考试命题范围有所限定。而从学习的角度上看,理解比单纯的认知和记忆更加容易,但是需要一个好的引导。可惜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应试教育的竞,使得理解和应用偏激的转为对命题的研究和记背上了,于是有了题海,有了几乎所有学生依赖经验做题。
 
      
    
理解比认知和记忆简单,因为在理解过程中,你的整个思维和大脑都在运作,并且带有自己的认识,而对于记忆,除非是天生的过目不忘,都显得吃力。很多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如归类记忆法等等,几乎都是从其他角度的理解上来帮助记忆,那么我们在学习上,直接根据课本内容来理解,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道理是相通的。
    
有些人问理科可以这么干,语言类学科如语文和英语必须记背,其实文科用理解的角度上是更为有效的,如我们通过字形结构揣测生字词,通过语义的理解来掌握其中一些修辞方法等。尤其是英语学科,其实我们牢牢抓住语义及英语语言讲究精确度的原理,就能通过句意来理解出各种从句的用法,通过介词本质的理解,就能拿下大量的词组。而我们在教学上,却本末倒置,通过学习各种修辞手法,各种语法,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掌握句子,使得学生记背大量的知识,却难以应用。而部分学生自发的学会应用后,再通过不断的应用自己得出的结论,哪怕在描绘上与标准有所出入,但是谁能说你错了呢?
 
      
    
高考,中国教育制度下的高考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征,相信每一个过来人都会深有体会。如果你要在国内圆大学梦,你则无法绕过去,你只能选择战胜它,这是唯一途径。
 
       
高考就是一种选择,或者叫做筛选。有目的性的题目,有目的性的选取目标学生。
 
       
所以,我们要在明白了高考的本质的基础上做到:
       1
、清楚高考怎么样选取测试题目,选取什么样的题目;——“知止
       2
、这些题目出发点、落脚点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回答才是方向正确的(能拿分的);——“能虑
       3
、准备这样的考试,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近路。——“力行
 
       
还是开篇的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摘自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