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轴承发展历程图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非常辉煌,四大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也是最早发明轴承的国家,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中国有了车,并始使用滑动轴承。周朝时期发明了利用动物油进行轴承润滑技术,战国时期中国开始用金属制造轴瓦。元朝时期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回转支承(转盘轴承)技术。清朝时期制造出了具有现代轴承结构的圆柱滚子轴承。民国时期,中国开始批量生产轴承,并形成瓦房店、上海两大轴承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轴承行业飞速发展,最终奠定了中国目前轴承行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今天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轴承生产和销售国。回顾中国轴承的发展历程,我们应鉴古思今,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国轴承工业的辉煌而奋斗。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战车,伴随车的出现,原始轴承也开始应用

商代战车复原图,其中有车轴和原始轴承等组件

《诗经?泉水》中最早提到轴承润滑油,说明早在周朝时期中国已经掌握了轴承润滑技术
《诗经?邶风?泉水》一诗中提到了车轴和润滑油,原文为:“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chuán]臻于卫,不瑕有害?”其中“辖”为车轴上的金属键,即销钉;“脂”当然是润滑剂。这几句诗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用油脂把车轴润滑,上好车轴销钉,驱车远行送我回到卫国家乡,路上不要发生危险。

出土的汉代金属轴瓦(釭)——原始的滑动轴承
战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金属轴瓦(釭),并出现了木材与金属组合而成的滑动轴承。轴瓦的发明减小了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提高车轮转速,延长了车轮使用寿命。

车軎[wèi]——原始的推力轴承,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说文解字》对軎的解释为“车轴头也”。车軎呈筒形,套在轴端,由车辖将其固定在轴上,车軎内侧应有较大的圆环面,顶住车毂,借以改善承受轴向推力时的工作情况,当时战车车軎上安装武器武器,冲锋作战时可以杀伤敌人,軎就是最早的推力轴承。

秦始皇陵出土的秦代战车,车轴头就是原始的推力轴——车軎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浑仪
郭守敬在浑仪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体,构成滚子支承,这种结构与近代”滚柱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这可以说是原始的滚动轴承。
第二篇 近代工业时代的轴承

民国时期中国轴承生产分布
一、洋务运动中生产的轴承
18世纪,清末洋务运动中生产的圆柱滚子轴承
清末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一批中国民族工业,现代意义的轴承在洋务运动的工厂中生产出来。2002年12月,中国轴承技术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在瑞典SKF轴承展览馆里发现了一套中国清代的轴承。这是一套圆柱滚子轴承,轴承外圈、保持架、滚子都和现代的轴承没有区别。
二、上海轴承生产基地的形成
从1937到1945年,秦福兴五金号、上海金昌铁工厂、荣泰新机器厂、秦福兴机器厂、金兴铁工厂、元兴昌机器厂、金城机器厂等十余家作坊开始制造轴承,从而奠定了上海民族轴承生产的基础。当时各厂家生产的轴承均有品牌,如金兴铁工厂生产的“地球”牌轴承,元兴昌机器厂开始生产的“YSC”牌轴承,荣泰协记五金工厂生产的“象”牌轴承,秦福兴机器厂生产的SRF轴承。当时上海生产的轴承主要是203、204、1204、1205等十几种型号轴承,销往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用于轧花机、烟草机、纺织机天轴、摩电灯等配套。
1937年,中国第一套国产轴——双列调心球轴承1308,在上海秦福兴五金号诞生
秦福兴五金号(上海滚动轴承厂、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前身)创始人——秦福荣(1903~1980)
秦福荣,江苏无锡人。1926年在满庭坊月桂里49号创办泰福兴五金号(现上海滚动轴承厂),从日本的洋行进货,推销进口轴承。后又开设裕昌五金号。1929年,开设工场间,进行旧轴承修配业务。1937年,秦福兴五金号试制成功第一套国产“1308”双列调心球轴承,产品品牌为SRF。

1943年,秦福荣在上海开设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至此,秦福荣以“两厂两店”专门生产和经销轴承产品,商标为“双马”牌。
三、瓦房店轴承生产基地的建立
瓦房店轴承厂
1938年3月,日本在瓦房店建轴承厂,1940年1月建成投产,命名为“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由东洋轴承制造株式会社【NTN,1918年创办,1937年更名为“东洋轴承制造株式会社”】经营。
“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发行的股票
在上海、瓦房店轴承制造业逐步发展的同时,全国还有沈阳、长治等地区的轴承制造业也在起步和发展。1945年,沈阳玉峰铁工厂(1942年成立)更名为中华滚珠厂,开始仿制三K牌轴承。1945年,长治机械厂在山西长治成立,开始生产马车轴承。1948年,沈阳中华滚珠厂改名为沈阳三凯轴承厂。
第三篇 新中国成立后的轴承生产
一、新中国轴承工业奠基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7
1949年瓦房店轴承厂恢复生产,成为中国第一家独立生产轴承的企业。抗美援朝期间,瓦房店轴承厂部分北迁哈尔滨,于1951年4月建成哈尔滨轴承厂并投入生产。1953年上海市轴承行业形成秦福兴轴领厂、上工轴承厂、荣泰新机器厂和金兴铁工厂4个中心厂及10多个卫星厂。在原苏联援助下,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洛阳轴承厂1954年3月底破土动工兴建,1957年开始试制普通轴承。此外,通过国有化建立了公主岭、天津、烟台、营口等中小型轴承企业。至此,我国轴承工业形成了瓦房店、哈尔滨、洛阳、上海四大主要生产基地以及若干中小型生产企业,为轴承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国初期的瓦房店轴承厂,1949年9月,瓦房店轴承厂生产出以“610”为代表型号的第一套工业轴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瓦房店轴承厂北迁哈尔滨市,改名为“东北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第14厂”(哈尔滨轴承厂前身),1951年4月正式投产,瓦房店轴承厂成为分厂。

建立初期的哈尔滨轴承厂
1954年3月,洛阳轴承厂开始动工建设。1958年7月建成投产,洛阳轴承厂是“一五”期间陆续兴建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958年7月1日,洛阳轴承厂开工生产剪彩仪式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视察洛轴
1953年,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与振昌机油行、林原丰钟表行合并,组建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有限公司。(图为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福荣)
建国后,上海轴承行业根据“产品归类、协作归口、地区相近、定点划块”原则,对各厂在所属地区范围内,实行“裁、改、并、合”和划块联管,逐步形成以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有限公司、上工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滚珠轴承厂、上海汽车轴承厂、金兴轴承厂等30余家卫星协作厂组成的轴承生产协作体系。1957年,上海轴承行业年产量为139.49万套,工业总产值315.7万元,产品品种达317种,有职工820人,生产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62.96万元,主要生产技术设备378台。年利润102.28万元。
二、国有轴承企业遍地开花:大跃进到文革结束(1958-1977)
1958-1977年轴承分布图
从“二五”(1958-1962)到“五五”(1973-1977)初期,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三线”建设(1964-1977)和“大打矿山之仗”三项任务,我国相继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大中型轴承企业。除扩建了哈、瓦、洛、沪四个轴承生产基地外,还确定了一批军用轴承生产厂点,建成了西南、西北两个“三线”轴承生产基地,建设了38个支农轴承厂。此间,我国陆续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兴建了北京、杭州、成都、贵州虹山、贵阳、兰州、甘肃海林、陕西海红、宁夏西北、青海海山和湖北襄阳等一批大中型轴承厂和梁山、江西、衡阳、昌阳、韶关、浑江、豫西、宝鸡、常德、泰安、山西等一批小型轴承厂。

三线建设工程分布图
【三线建设】: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 从1965年开始,轴承工业“三五”计划中提出了加速三线两个(西北、西南)轴承新基地的建议,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开始了哈轴、瓦轴、洛轴向西部搬迁,在贵州、宁夏、甘肃、青海、湖北、陕西等地建设了虹山、西北、襄阳、海林、海红、海山等六个大中型轴承厂。

建设中的虹山轴承厂(贵州安顺)
1965年4月,北京轴承厂、哈尔滨轴承厂、上海微型轴承厂(今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援建贵州轴承总厂(虹山轴承厂,厂址位于贵州安顺),1966年8月开始投产。
1966年11月,洛轴援建天水海林轴承厂,1970年建成投产。

海红轴承厂的建设者
1969年,在哈轴职工支援下海红轴承厂在陕西勉县黄沙镇开工建设,1972年建成投产。
三、多种所有制轴承企业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后(1978—现在)

中国轴承产业基地分布
改革开放后,国有轴承企业实行改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合资、外资轴承企业纷纷涌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瓦房店、洛阳、长三角(江苏、上海)、浙江、聊城等五大轴承产业基地。2010年全行业轴承产量150亿套,销售额12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企业2150家 ,其中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5家。按销售额,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14:66:20的格局。
(一)领导关怀
(三)中国轴承行业经营状况



轴承企业所有制形式比例(根据2010年销售额统计)
2010年全国轴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公司
中国轴承行业上市公司一览表
股票代码
公司名称
000595
西北轴承
000678
襄阳轴承
002046
轴研科技
002283
天润曲轴
002553
南方轴承
200706
瓦轴B
600495
晋西车轴
000595
西北轴承
000678
襄阳轴承
002046
轴研科技
000559
万向钱潮
002122
天马股份
尾 声
中国轴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值得称道的发明、创造,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革命后西方越来越占有经济、军事、科技优势,然而与此同时明清以来中国社会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最终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声中潸然觉醒。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只有敢于正视过去,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国轴承工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来源:陌贝网 作者: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