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清楚地认识一种危险在影响一个系统的安全时,你会采取一种措施去阻止,其实在你行动的时候你肯定会引发另一个危机开始弥漫! 这种弥漫将在下一次成为你另一个清楚的认识!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可笑的是,“蚁穴”总是在最不起眼的状态时发生,却总是在你无法回避时才被发现! 没完没了吧!!! 事实总是这样! 再去理解“蚁穴”吧 。 所有的错均来自对未知领域的不尊重!!而这种不尊重实质上来自对所谓已知领域的“自以为已知” 。 对未知领域,我们肯定会恐惧,但是我们从来没认真的分析过对所谓已知领域我们真的了解多少?在不知的时候就开始肆无忌惮!这是我们的本性!但现在社会定义这种行为叫“勇气”!! “蚁穴”,总是在我们的勇气行为中形成 在我们的勇气下被所谓的制服,而新的蚁穴总是在伟大的勇气行为中被再次创造出来! 事实上,这两次蚁穴均是同源,只不过是再次被强化,而我们不知罢了! 当然!可能上帝就是这样安排我们命运的! 在无知(或半知)中,勇往直前,所有的错,我们一率自我修正,但每一次修正的时候总是埋下了另一个蚁穴! 当然这一切往复的行为,均是由“欲望马达”在驱使,这可能也是神的旨意吧! 声明:我并不信神,我相信存在一种规则,在它面前,我们永远是无知! 附文: 《寒山僧踪》 词 夜客访禅登峦峰 山间只一片雾朦胧 水月镜花 心念浮动 空不异色 色不异空 回眸处 灵犀不过一点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鸣钟 声声苦乐皆随风 君莫要逐云追梦 拾得落红 叶叶来去都从容 君何须寻觅僧踪 朋友,你觉不觉得“水月镜花,色不异空”与“扫除蚁穴,陷入新的一个蚁穴”有某种相似之处? ![]() 如果我们能在坠入悬崖之前“回眸”,还不算晚。人生的往复奔波,“欲望马达”的驱使,为什么幸福的彼岸总是在我们蓦然回首处?不“回眸”,心中不会有“灵犀一现”。这个“天地间的醍醐”会不会是《蚁穴》中提到的长期以来我们人生中未知的世界呢? 《寒山僧踪》是佛曲,唐代禅宗寒山大师作,曲谱八十年代初问世,现收藏于《云水吟》专辑。 在曲中,劳顿困苦的人心,总想在佛家中寻求一些宁静,如同夜访僧人,奈何僧人却在寒山云游。真想访禅的人,不如先问己,是否真的能舍弃多余的人或事。夜行寒山,寻访高僧,也许就在这盘山道上,伴着这首曲子,能觅得一点禅的真迹。 要是想走寒山的道路,在红尘的“蚁穴”间打滚的人是上不了路的;羡慕寒山,彻底厌离红尘的人也是南辕北辙。唯有亲身的实践,在不断的否定和不断地修正中磨茧成掌的人,才有可能亲尝不落二边的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