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通讲(三十二)

 凝影叠姿 2013-10-21
 
 

大家来看《易经系辞》下传的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也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经系辞下传》第三章



上一章我们从“包牺氏之王天下”,一直讲到神农、黄帝,把三皇五帝的这些历史,结合着《易经?系辞》给大家讲了一通。那么,上次讲的这个远古社会,我们看各种形态、各种生活方式,不管人们在生产生活上,还是从事社会人事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易卦的卦象来表现出来。我们也看到,不管是打猎捕鱼、农业生产,还是水陆交通、市场交易,乃至于修房子、打官司、打仗等等这些,统统都在易卦的卦象当中寻找到了它的理论依据。当然,到底先有事件再有卦象呢,还是先有卦象再有事件,从《系辞》里看,好像是圣人根据这些卦象,然后才来创造发明了这些事物。但实际情况呢?也可能是先有了这些事物,然后才从这些事物里面抽象出了这些易卦。我们没必要多追究,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章,就是结合了上一章这些具体的例子,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是故易者,象也”,这里是接着上一章讲的,上一章里所说的易道的各种形态,包括我们能够看到的卦象、爻辞,以及易道的各个卦象之间的种种变化,都是由象而生的。所以“象”对易道来说是一个根本,易道的规律是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所以是“易者,象也”。



我们看《易经》六十四卦当中,每一卦可以说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象。当然上一章里面就很明确,说得很清楚,打猎捕渔这些事就是从离卦之象而来、赶牛乘马这些事就是从随卦之象而来,等等这些都是有具体的象。所以古人有一种说法是“非象无以见易,非象无以言易。”《易经》是讲理、气、象、数,但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在于象上。因为理,《易经》的理和佛家的理、道家的理,都是能够相通的,但是观物取象,则是《易经》最独特的东西,用一阴一阳两根杠杠,就组成了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这个是《易经》中间最独特的。远古圣人是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然后中通人事,把这些东西揉在一起,创造了这么一套符号系统。所以,《易经》当中的一言一辞,无不来源于易象。



“象也者,像也”,这里的“象”,当然就是指的易象。“易者,象也”,易啊,它就是象;那么“象”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个“象”,就是“像也”,就是指一个比喻、拟像、模拟。远古创造《易经》的圣人们,他们是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把天上的这些象、地上的这些象,通过抽象的符号,模拟出来,表达出来,用一阴一阳两根杠杠画出来,这个就是“像”。这个像只是一个比喻,而并不是一个实象。我们看乾为天,难道天就是六根直杠杠?不是嘛!但是,我们就能够从这六根直杠杠里面体会出乾为天、天行健的这种精神。坤为地,地也并不是说就是六根断了的杠杠,它也是一个比喻嘛,拟象而已。所以是“象也者,像也”。  


“彖也者,材也”,彖辞的内容是干什么的呢?它就是“材”,就是卦象的材料,就是构成一个卦象的内容,从彖辞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得到卦象的内容。每一个卦都有它的卦德,这个卦德,往往就是通过彖辞表现出来。我们看乾卦的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就是体现出来的乾卦的卦德。坤卦的卦德也是从它的彖辞里面体现出来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我们看乾卦是统,统帅一切,统治一切,包容一切;那么坤卦呢,它是顺承,是顺乎于天。所以,通过彖辞,就能够表现出一个卦的核心精神,体现出它的卦德。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阴爻阳爻,它是组成易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效”这个地方,就是比拟、仿效之义。效天下之动,就是模拟、仿效了外部世界所发生的运动、变化。我们打出一个卦来,判断吉凶悔吝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在看它的动爻;使卦象产生变化的关键,就在于位爻之动。



我们还是以乾卦为例,乾卦总体来说就是“元、亨、利、贞”,但是它每一爻所体现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底下一爻是“潜龙勿用”,让你悄悄在那儿藏着,悄悄修炼,不要随便乱动;到了第二爻的时候,就是“见龙在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显现一下,可能会“利见大人”,得贵人相助,等等。因为爻动在不同的位上,所以结果会差别很大。一个卦动爻的位置不同,就是说明它处在不同的动态之中。



比如说安安静静的一个卦,它代表的是我们在社会人事中的一个基本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静态的模型,这个模型的构成因素就是六爻。六爻在不同的位置上,其中任何一爻的变动,都会给整个模型带来变化,整个易象就会随之而变化。我们经常说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包含哪些内容呢?包含目标值,还有执行者、投资人、内外环境、投资额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项目基本的内容,就相当于一个卦中的六爻。那么,这个项目中任何一个内容发生了变化,整个项目就都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它是模拟一个事件的运动规律,变爻、动爻就是这样来的。任何一个事情,你不动,那么好事也没有,坏事也没有,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也没有什么操心的,但是你一动,往往吉凶悔吝就从中产生了。这是“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就是因为爻动,从而产生了吉凶悔吝等等的结果。


第三章很简单,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经?系辞下传》第四章  


第一句“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它指的是单八卦。一般人爱说,单八卦就是由乾卦带队带了三个儿子,坤卦带队带了三个女儿,所以是四男四女,四个阴卦,四个阳卦。“阳卦多阴”,在三爻的单卦中,只要是阴仪多于阳仪的,阴仪是两个、阳仪是一个,那么这就称之为阳卦,它包括震卦、坎卦、艮卦,这是阳卦。阴卦除了坤卦之外,就是巽卦、离卦、兑卦。这就是所谓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那么“其故何也?”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是“阳卦奇,阴卦耦。”对于这一句的解释,历来有很多说法。本光法师对这一章有异议,不怎么谈它,觉得“阳一君而二民”,把八个卦来类比君子之道、小人之道,觉得这个不是很准确,有僵化附会之嫌。但是我们在学习《易经》的过程当中,在其他的易学名著里面经常会遇到,不光是单卦里面谈到阳卦、阴卦,同时在重卦里面也谈到阳卦、阴卦。这个又怎么讲呢?  


王夫之先生就认为,这个卦,它是由数而来。它所代表的数是奇数,那么就是阳卦;它所代表的数是偶数,那么就是阴卦。我们看八个单卦,它无非就是三阳,或者是三阴,或者是一阳两阴,或者是一阴两阳。那么,这个“数”是怎么来的?三阳,当然很简单,我们在学大衍之数的时候,得出的余数是六、七、八、九,那么九为阳数之极,六为阴数之中,所以九是代表阳爻,六是代表阴爻。那么,这个数用在易卦上面,三阳和三阴,一阳为九,三九二十七;一阴为六,三六一十八。所以三阴是偶数,三阳是奇数。奇为阳,所以三阳之乾卦是阳卦,三阴之坤卦就是阴卦。  


乾坤二卦是如此,其它六卦的数也是如此,比如说坎、离二卦,坎卦之数为二十一,是奇数,故为是阳卦;离卦之数为二十四,是偶数,所以是阴卦。  


这是从单卦的角度来说,那么重卦的角度又怎么来谈阳卦、阴卦呢?我们看六爻的卦,其阴阳的组合,无非就是几种: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六阴六阳。那么四阴四阳呢?四阴四阳,你看另外一面,实际上就是二阴二阳这种组合;五阴五阳实际上就是一阴一阳的这种组合。  


二阴配合的就是四阳;二阳就配合四阴;三阴就配合三阳,这个是阴数和阳数。那么一阴一阳的,比如说诟卦,天风诟,诟卦之数是多少呢?一阴五阳,那么就是九乘以五,再加上一个六,一共五十一,所以是阳卦。那么一阳五阴呢?比如说复卦,复卦是五个阴爻加上一个阳爻,那么就是六乘以五,再加上九,一共是三十九,还是阳卦。所以说,凡是一阴一阳就是阳卦。那么二阴二阳呢?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二阳,地泽临卦,临卦的数是多少呢?六乘以四,加上九乘以二,一共是四十二,所以它就是阴卦。二阴也是一样的,所以二阴二阳是阴卦。那么三阴三阳呢?比如地天泰卦,六乘以三,加上九乘以三,一共是四十五,还是阳卦,所以三阴三样还是阳卦。那么六阴六阳呢?大家一算,六九五十四,六六三十六,都是偶数,所以是阴卦。所以,就六爻的重卦而言的话,就有这么四种情况,它的阴卦阳卦就是通过这些数的奇偶来分的,其中有三十二个卦是阳卦,三十二个卦是阴卦。  


按王夫之先生的说法,到这儿的时候就有一点小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六阴六阳这个问题。六阴是坤卦,六阳是乾卦,为什么在重卦当中,从数上来说,乾坤二卦都是阴卦呢?大家都知道,乾卦为纯阳之卦嘛,为什么从数上来看反而是阴卦呢?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王夫之先生就留了一句话:“其必有说,以示知者。”确实,这里应该有其它的解释,我这儿讲不走了,那就留给以后哪个有智慧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从上面的讲述可以看出,阳卦和阴卦的分法,确实是从数学模型上来考虑的。我们仅从单八卦和重卦的这个角度来看,单八卦本身就是三根杠杠,三根杠杠这个数,本来就是一个阳数,重卦是六根杠杠组成的,不管你是阳卦还是阴卦,起码它这个爻数就是阴数。所以,单卦的感觉和重卦的感觉,在阴阳上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坎卦,单卦是一阳二阴,是阳卦;如果是重卦的坎卦,就是二阳四阴,反而是阴卦了;离卦呢?单卦是阴卦,重离之卦却仍然是阴卦,所以,单从数的角度来判一个卦的阴阳,就会有许多争议。  


就我个人来说,对这个问题也不喜欢深钻,觉得谈到这儿也就差不多了。如果在座各位有愿意在数理上面更深入研究的,可以去进一步研究它。不过呢,我还是觉得本光法师说得好,关于易数的这些东西,知道一点就行了,别人用易数来蒙不了你就行了。至于要在易数上面钻很深,他老人家觉得没有必要,只要在我们的德行上,在心性修养上面能够有切身的体会,那么易道就跟我们很贴近了。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这两句好像就是说,一个领导带两个兵,这个就是正常的情况;两个领导带一个兵,这个就是不正常的情况。以君民来作比喻,看起来好像有道理,但实际意思不大,所以在方山易的传授中,本光老认为这一章的立义不可取。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五章。这一章比较长,引用了很多卦爻,对我们学习解卦、理解一个卦的卦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应该当成重点来学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履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  


我们看下传第五章的结构,跟上传第八章的结构很相似,都是直接引出《易经》当中的一个爻辞,再通过“子曰”,把它在社会人事上和精神修养上的意义提炼出来。“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个就是《易经》当中的原话,来自于咸卦。大家可以翻到《易经》第三十一卦,我们先把咸卦的基本内容给大家讲一下。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咸卦,泽山咸,上兑下艮。“咸,亨,利贞,取女吉。”这是什么意思呢?咸者感也,其实就是感觉的感;亨者通也。“咸,亨”就是感而通之,一感就能够通。那么,要通到什么程度呢?能够“取女吉”。少男少女之间,心一动就能够感而相通,然后就男婚女嫁娶,生儿育女。所以,你打卦遇到这一卦就很吉祥,说明互相是有感觉的,都能够感而通之。如果没有感通,或者单方面有感,但对方不能跟你相通,就像过去有一出戏叫“王老虎抢亲”,强扭的瓜不甜,那就要不得,就不吉祥。所以,这个地方很关键的就是“利贞”,贞者正也,要正心诚意才会有利,不然就有麻烦。人与人之间的感通是要光明正大才行,男男女女之间不能乱感乱通,不能够有邪念夹杂于其中,所以要“利贞”,这样才能“取女吉”。  


那么,彖辞是怎么讲的呢?我们刚才说了“彖者,材也”,我们来看看咸卦的“素材”到底是些什么内容。  


“咸,感也”,刚刚已经说了,咸就是感。当然,咸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一个全称判断,是皆、都的意思。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面,有一个咸亨酒店,咸亨酒店的店名就是从咸卦来的。咸亨酒店嘛,大家只要到这个酒店来喝酒,来吃茴香豆,那大家都会生意兴隆,事业亨通,大家都会万事吉祥顺利。实际上不仅是咸亨,还是感亨啊!你吃他的酒,都是很好很醇厚的粮食酒,没有兑水或加这样那样的添加剂,下肚以后就感到很舒服,感到很通汰;如果他卖的是劣质假酒,下酒菜也是变质发霉了的,吃了就不叫“咸亨”了,大家就会捂着肚子“哼哼”了。所以没有“贞”,气就不能通顺,就会出问题。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这就涉及到我们刚才讲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我们看咸的上卦为兑,两阳在下一阴在上,阴卦多阳,上面就是阴卦,所以是“柔上”。下卦为艮,是一阳在上而两阴在下,阳卦多阴,所以它是“刚下”。正因为咸卦是“柔上而刚下”,所以“二气感应以相与”,阴阳二气通过上下卦的相互作用,能够互通感应。实际上,咸卦的上卦和下卦的每一爻都是互相呼应的。我们以前讲爻位的时候讲过,初和四要相呼应,二和五要相呼应,三和六要相呼应。我们看初和四,初爻是阴爻,四爻是阳爻,阴阳是相呼应的;第二爻是阴爻,第五爻是阳爻,二和五同样是阴阳相应;三是阳爻,六是阴爻,三和六还是一阴一阳相互呼应的。“二气感应”,正因为有阴有阳,一阴一阳,才能够相互感应。相与,就是互相给与,《诗经》里面有句话说的,“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就是投桃报李,总之是你给我送一个东西表达真心,我也给你回一个东西表达爱意,所以这个咸卦,是男女相与、互通感应之卦。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这里的“止”,就是指的艮卦,艮为山,为止,到此为止,到这个地方就止住;说即悦,指的上卦兑卦,兑为悦,“止而说”,即内止而外悦。“男下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少男少女到了怀春的年龄是最容易产生感应的,感情也最纯真。你真正年纪大了,经历得多了,慢慢的知道男女之间就那么回事,感应就不强了。所以这个卦名为“咸”,实际上是“感”嘛,它是少男少女之卦。“男下女”,少男居于下位而少女居于上位,实际是指的少男少女有了感应之后,男孩子首先要放下身段,要主动低下头去相求,而女孩子呢?虽然内心与之相应,但表面上当然要表现出矜持一些啦。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好,就能够亨通,能够“利贞”。如果是女追男,从一般的经验上看,这个就稍微麻烦一点,就不容易亨通,所以是“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在这个情况下,“取女吉也”,家里娶媳妇就比较吉利了。


        为什么这样的感应是为“利贞”呢?因为天地的气数、人事的礼数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下面一句“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就把男女、阴阳之间的感应推而广之。那么在天地之间,阴阳二气互相的感通,天地万物就由此化生出来了。对于人世间而言,像伏羲、神农、文武周公这些圣人,他们能够感受、能够体察到人心的向背,于是制定一套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社会规则,来与人心的向背相呼应,所以能够达到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我们作为一个学易之人,能够通过“观”这个方式,体察乾坤阴阳之间相互感应的这个道理,那么“天地万物之情”,就由感而生,有感而发,我们就能够体会万物对我们的情意,我们才知道感恩天地万物。所以,感情这个词,也是从咸卦这里来的。我们说感情好,那就是感得“天地万物之情”的正面;感情不好,那就是感得其偏、感得其邪。  


我们再看咸卦的大象辞,“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我们看咸卦之象,下面是山,上面是一个水潭,这种感觉就很舒服,就像长白山的天池,山顶之上有一汪池水。凡是到过青藏高原去的朋友,也经常看到的在一望无际的雪域之上,突然出现一片纯净的海子,对于自驾游或者背包族来说,就会感到非常舒服,很多人都会莫明地感动,这就是“咸”。那么“君子以虚受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正人君子,应该怎么做?在你的内心深受感动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做?就应该保持内心的空、内心的虚、内心的宁!要尽量保持这种空静虚灵的状态!万物都有感嘛,你不能随便什么引起内心一感,马上就付诸行动动,你尽量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对所感的对象进行理智的分析。


我们说天地万物都能对你产生一种感应,但你能不能动?在哪种情况能动?哪种情况不能动?所以,你必须要保持内心的空灵,才能够发乎其正,才能够动得恰如其分,才能动而得正。庄子在《人间世》里面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这个就是你的心要像一个空空静静的房子一样,四周都是白壁无瑕,干干净净,那么吉祥就会自然而然到来。咸卦就是这样,当你的心达到如此的清净虚灵之后,随其心念一感一动,都会吉祥如意。 


我们把咸卦的卦辞、彖辞、象辞给大家初步解释了一下。有了这个背景、基础,再来看“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你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咸卦九四爻的爻辞是“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首先要“贞吉”,那么悔就没有了。如果你的心摆得很正,遇到心有所感的事,就会以这种光明正大的心量而得到吉祥。“悔亡”就是悔无,就是不会后悔。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我们看这个咸卦,从初爻到第六爻,都非常有意思。咸卦六爻都是因感而动,初六是“咸其拇”,哈哈,脚趾拇有点感觉,动了一下,当然这是很微小的一点感觉,脚趾拇藏在鞋子里面,谁也看不到。“感其拇”,所以没有什么了不得,也谈不上什么吉凶。但是到了六二爻,这就有问题了。六二爻辞说:“咸其腓,凶,居吉”,你的腿肚子上都开始感应了,就说明坐不住了,想跑了,这个时候你就有点危险了。但是这种危险,后面说“居吉”,如果你不动,能够稳得起,能够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这就比较好。如果小腿肚子一动,你就一趟子跑出去了,那就会比较凶险,不太好。九三爻是“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我们看这个感觉还在继续上升,现在大腿上、屁股上都有了感觉了,那你肯定就要“叮叮咣咣”跑个不停了。只有傻子才会这样成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你低三下四地跑来跑去,人家就看偏你、不把你当回事了,这样有会有“吝”。所谓“吝”,就是心里有个东西鲠在那里很不舒服。从这一爻上看,这个“吝”、这个不舒服也是自找的。九四爻,就是这一章系辞上面引用的:“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我们把九四先放一放,先来看九五爻。九五爻是“咸其脢,无悔”,就是你的感觉已经到背脊梁上去了,整个身子都感动了,那就没什么后悔了。最后,上六爻是“咸其辅颊舌”,就是感觉到了脸上、嘴巴上、舌头上了。作为咸卦,上六就是终结,少男少女之间连嘴脸舌头都感动了,差不多该娶媳妇儿的就娶媳妇儿、该嫁人的就嫁人了。因为你已经感动到了这个份上,不合二为一就有悖天理了。


上面没说这个九四爻。其实,咸卦九四是非常重要的一爻,在系辞里面,能够把一个卦当中的爻辞引用出来,说明这个爻辞的含义是很精到的,往往能够由此体会这一卦的精义、体会这一卦的核心精神。我们刚才从初六到上六,九四只是一句带过,我们这儿要详细说明一下九四爻。 


九四实为咸卦之主,咸卦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在这一爻上面体现出来的。我们看前面,从脚趾拇开始感动,然后感动到小腿,感动到大腿、屁股,那么九四是感动到什么地方了呢?“朋从尔思”啊,就是心思在动了,已经感动到心上去了。如果把一卦的六爻比作人体的话,第四爻差不多正好就处在心脏的位置哦!不管是你的腿脚也好,你的脸颊舌头也好,总之,你一感一动都是发自于心。心有所感,那比一切地方发出的“感”都来得要快,来得猛烈!你心一动,飞机、火箭都跑不过心的速度。所以心感、心动,是来得最快、也来得最深。我们的心的功能,它主要在思、在虑,在思考和考虑各种各样的事情。 


那么这个爻辞的解释就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字义实实在在地解释,“贞吉悔亡”,就是你心开始动了之后,你的心要动得很正,就会吉祥,就会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只要你心动得很正,那么来来往往、各种各样的人在你家门口,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就像影子一样晃个不停,也没有关系。“朋从尔思”,真正让你心动的人,自然就会感应而来。只要你心思动得正,伴侣就会如约而至。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这个“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完全就可以作为一个比喻,就是比喻我们心里面的东西,我们心里面的念头,随时都不曾间断。“憧憧往来”,就是一个影子跑过来,一个影子又跑过去;一会儿被这个人感动了一下,一会儿又被那个人感动了一下;一会儿心里被这个事情搅动了一下,又被那个事情搅动了一下。我们看自己心里的各种念头,是不是这么影影绰绰、来来往往的啊?“朋从尔思”,我们心中的这一切思虑念头,都是与我们心的功能分不开的,就是我们的心“思”的结果。我们的心思动到哪里,哪里的是非得失就跟着来了,所以这些来来往往的念头,都是我们心思攀缘的结果。那么,面对我们内心的这种纷纭繁复的状况,该怎么办呢?那就是前面四个字,“贞吉悔亡”。我们要看自己心里冒出的念头、冒出的想法,正不正?对不对?如果是正的、对的,你行得正坐得直,哪怕是你心里的念头再多,都会很吉祥的。反之,如果你心里的念头不正,都是歪念、邪念、贪念,那肯定就有问题,就没有那么吉祥,终究是会后悔的。


下面,孔夫子看到这一爻的爻辞,就开始要发议论了:“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你们看,孔夫子对这一卦爻的感慨很多,看来少男少女的这一卦,对孔夫子他老人家的刺激也还满大的,所以他不惜重复用了两句“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的事情,有什么值得你东想西想的?有什么值得你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天下同归而殊途”嘛!同归,字面上就是指共同的归宿,男女相感就要婚嫁,这就是男女相感的一个基本归宿,也是自然的、正确的归宿。但如果男女相感,是非其时、非其地,比如都是名花有主的人,那就没对了,控制不了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就有你后悔药吃。当然这个地方,“同归”指的是“天下同归”,不仅仅局限在狭隘的男女感情上,而是指的天下一切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 


天地万物共同的归属是什么呢?说老实话,我们人一辈子能够体会到的最深刻的东西,无非就是两个字——生死。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所以过去说“无常迅速,生死事大”。道家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一切生命好像都是寄居在天地之间一样,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就好像在天地之间寄居着,我们在这世上走一遭,到死的时候,就是“归也”,就是回归本处。当然,现在中国人一般说到死,都觉得有点犯忌讳,大家都不愿意提、不愿意听。但是,如果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说法,说生命是复归于大道,那你就觉得很安逸、很吉祥。我们看道家说的驾鹤西去,佛家说的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一个很让人欢喜的事情,感觉上是得道归去。所以,生死这两个字,看你怎么说,从哪个角度说。总之,万物有生就必有死,这个就是一个基本的归宿,大家就是同归于此。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大家都走在生死的路途上,但沿途的风光各不一样,都是各走各的道、各有各的命运,其他人都代替不了,所以它是“殊途”。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后都要通往终极大道。虽然各有各的死法,也各有各的生法,这个是殊途,但生死的来处是一样的,我们的。所以还庄子来得潇洒,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万物都是这么生生死死的,就起天也就是如此,这是我们共同的归宿。


下面“一致而百虑”,实际上跟前面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天下同归而殊途”主要是从外在事物上来说的,天下的各种事物,都是“同归而殊途”,但是“一致而百虑”,就要放到我们的精神内部来考虑了。


“一致”就是我们精神的终极之处,或者说我们的精神本体,实际上是一样的,大家的精神本体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的精神一旦展开出来,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那我们每个人脑袋里面的花样就大不一样了。我们脑袋里各种各样的花样、各种各样的思虑,每个人都各不一样,都是忙个不停。我们有些人喜欢打坐习定,早晚在那儿坐上半个小时,外表看起是安安静静的,但心头就像开运动会一样的,啥东西都有,忙得不亦乐乎。尽管我们人与人不同,所思所虑也是各种各样,但最终这些思虑还是要回到精神的本体之处,要回到我们心性当中,我们心性的终极,就是“一致”的这个地方。


我们的心、我们的精神,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虑,但是,怎么样动心、动念才能够做到前面说到的那四个字,就是“贞吉悔亡”。要想我们的心思起得正,念头来得直,做出来事情不会后悔,怎么样才做得到这一点呢?


前一段时间在熊总那儿讲《大学》,《大学》里面最关键的就讲了“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几个步骤。我们这儿讲“一致而百虑”,《大学》里面要“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然,《大学》里的“虑”和“得”都是好的,是正虑、正得,不是通过歪门邪道而来的“虑”和“得”。那么,要想正虑、正得,最关键是一开始要“知止”。所谓“知止”,作为普通人来说,就是你要知道什么事情当为,什么事情不当为。当为的事去做,不当为的事你就要止住,要知道刹车。其实,不光对不好的事、不好的东西要“知止”,对于好的事情、好的东西要“知止”。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吃饭睡觉都要知止,再好吃再有营养的东西,如果你不知止,肚皮胀破那就活该。


在我们的精神训练中也是如此,也要知止。但是,知止要止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要止于一,就是要得一、致一。佛教道教里面的修行,首先也是要止于一,所谓“但得一,万事毕”、“致心一处,无事不办”,你的精神能止于一,那就什么事都好办了。“知止而后能定”,我们有了这个止,那么我们对自己的心思、行为就会有定数、有定见,你就不会乱来,该我做的我就去做,不该做的我就止、就刹车。“定而后能安”,我们做任何事情,有了定心丸,你心中有了定数,那么你就能够安心,这个时候才谈得上虑。你真正能够心安了,心安就理得嘛!你心安以后思虑的这个理才能得正,你从这个正理出发来做的事情,才是正事,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有正得,你的行为做事就自然会有好结果。这就是“一致而百虑”,必须通过这样的修学过程,才能够做到“贞吉悔亡”。


既然天下的事情都是“同归而殊途”,都是“一致而百虑”,那还有什么不得了的呢?天下何思何虑啊!大家都要走到一个地方去的,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最初的来源也是一样的。人生不过如此嘛!那你还有什么可着急的?还有什么好思虑的呢?所以孔夫子一连说了两个“天下何思何虑”。


但是,这里又有问题了。你说不管思虑不思虑,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最后都是“同归”啊?既然是“同归”,为什么这儿还要强调“贞吉悔亡”呢?为什么还要强调正虑、正得呢?


实际上,虽然我们最终要到达的都是同一个目的地,所有的归宿都是同一个归宿,但是路途上的风光毕竟还是有各各不同。我们在生命之路上,还是希望沿途的风景美一点、自我感觉好一点。比如说我们要到北京去,有各种各样的路可以走,水路、陆路、航空,当然还可以步行,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虽然同样能到北京,但哪条路好走,哪条路直截了当不费事,这个就大不一样了。人家坐飞机一个小时就到了,可你背上包袱干粮,跟古人进京赶考一样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想想这其中的差别,就全明白了!当然也有脾气大的人,你说往东边走他偏要往西边走。往西边走也可以啊!地球是圆的,你绕地球转上一圈也能到达目的地。但是你冤不冤啊!


       所以,如果你心正,把这些东西看得清清楚楚,你就能够走一条光明大道,走一条直截了当的路,你就走得很好,不会绕道。所以这个事情上,虽然最终都要到那个地方去,但是你怎么才能够在沿途看见好风景、能够走得好、能够走得直,就需要我们把心思摆正,这就是“贞吉”。我们看这一段爻辞之所以最重要,确实是因为在这一卦的六爻之中,其它各爻所感的都是一些身体部位,关系都不是很大,只有九四爻是“心之所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这里铺陈开来,多说了几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