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南苗族的来源与迁徙

 民族地志 2013-10-22

    广南,是云南省,也是全国苗族人口最多的县之一,全县共有苗族86万人,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其中以黑支果、八宝、珠琳等乡镇最多。

一、族源

 

苗族源于远古时期的九黎三苗。五千多年前,在黄河中下游一带,雄踞着一个叫九黎的部落联盟,以蚩尤为首领。与此同时,以黄帝为首的另一个部落联盟,兴于黄河上游的姬水,他征服了炎帝等部落后,向东进入黄河下游。当黄帝发展到黄河下游及中原时与蚩尤发生了大规模战争,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战败,蚩尤遇害。尧、舜、禹时,以九黎遗后欢兜为首的三苗部落联盟,拒绝承认虞舜为盟主,舜则以有苗不服三苗作乱为借口,大举对三苗用兵,经过多年战争,余部被迫南迁或西迁。

 

广南的苗族与蚩尤仍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语言和风俗习惯中仍然保留着和蚩尤有关的东西,如把蚩尤称为婆尤尤公尤老,即祖先。在祭祀活动或节日喜庆时,要杀猪提奉尤。把蚩尤”(蒙蚩尤)视为本民族中德高望重的祖先来祭奠和崇拜。

 

苗族,自称“Hmongb”(),各支系的苗族又在自称前冠以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别。如:Hmongb dleub(蒙豆)、他称为白苗居住在高山僻岭,故有壮族在水头,苗族在山头之说。全县20个乡()除那伦、底圩两个乡外,其余18个乡镇和堂上农场、石山农场均有苗族居住,总人口为86 561(2000年《广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其中,苗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有莲城镇1 356人,董堡乡1 657人,旧莫乡4 605人,杨柳井乡4 041人,板蚌乡4 940人,八宝镇13 102人,南屏镇7 286人,黑支果乡12 876人,曙光4 950人,篆角乡3 990人,那洒镇5 715人,五珠乡4 830人,珠琳镇10 456人,者太乡3 813人。汉苗主要居住在黑支果、南屏、八宝、板蚌、杨柳井等5个乡镇,人口约10 000人。

 

苗族迁入广南的具体时间,迄今无据可考,但据有关史志记载、民间口碑相传,广南苗族是明末清初乃至民国年间,从贵州迁入。苗族迁来广南有三种情况:一是由贵州直接进入广南。珠琳镇白泥塘村熊玉林(已故)说,其祖辈是从贵州搬来调井石盆的,解放初期才搬来自泥塘。黑支果乡木樟坝村的陈文忠(汉苗)说,祖辈是从贵州搬来木战,又搬去富宁干沟、木卡角,最后来到木樟坝定居,现已有五代人。二是从贵州进人广西,由广西迁入广南。阿克香水库存马福荣说,祖辈是从广西马古箐高贡山迁来青石磨盆,又迁回广西古障石山花衡,后迁来龙坝滩、水库。三是从贵州进入广西、广南,迁入越南,又由越南辗转回广南。黑支果乡牛滚塘村王国栋(王开洪之四子)说,其祖籍是贵州黄草坝,先迁来九凼,又迁去小朝”(越南)茶坪,最后迁回木洪、牛滚塘,现有六代人。黑支果乡木笼村杨启才说,其祖父从小朝”(越南)野猪塘班拔迁来董角大箐,最后来木揽、木笼定居。篆角乡必岩村熊光荣说,其祖籍是贵州猴子街未博峰,先迁来西畴漫聋石丫口,又迁去小朝”(越南)关牛寨,1948年前来必聋、必岩定居。

 

    二、迁徙

 

苗族先民迁徙和流动十分频繁,总的趋势是:先北而南,又由东向西。苗人……即古之三苗,自涿鹿战后渐次向南辟居,以滇黔为最多”(《苗族简史》)苗人,其先由湘窜黔,由黔人滇,其来久矣”(民国《马关县志》)。从苗族古歌《盘根》、《黄水潮天》歌词中,可以找到苗族先民迁徙的蛛丝马迹。在苗族历史上,大幅度、远距离的流动、长期的迁徙,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而小范围的局部移动,多项性的穿插,则几乎贯穿于苗族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民问也就流传桃子开花,苗族搬家之说。由于迁徙频繁、流动大,越迁越远,越流动越散,故形成了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苗族迁人广南的时间较晚,好地方已被他人开发了,只好来没有文字,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从1982年以来,在邱北县城和一些苗族聚居地区举办五期苗文师资培训班,培训了三百余名苗文师资骨干,正于县内苗族村寨试行和推广。

 

三、原因

 

毋庸讳言,苗族历史是一部反抗民族压迫的历史,是一部血泪斑斑的苦难史。苗族上古社会相对稳定发达,繁荣昌盛,由于外旗人侵连续遭受战祸,被迫背井离乡,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迁移,这是政治原因。迁徙频繁,所到之处无地可耕,生活陷人绝境,又被迫迁徙,越走越远,越迁越散,这是经济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南苗族由游动转为定居,生产生活也逐步有所好转,尤其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广南苗族地区实施安居工程,使苗族的社会和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苗族和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和富裕生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论自称或他称,都统称为苗族。

 

广南苗族,主要有白苗和汉苗两种。白苗自称为蒙豆,汉苗自称为蒙刷,俗称偏苗。黑支果乡岩上村吴姓、南屏镇冬瓜坪村杨、李二姓自称蒙抓即青苗。无论白苗、偏苗或是青苗,其语言大同小异,均能够正常交际,只是声、韵、调上有细微的差别。现青苗年长者还保留其语言,但青苗服饰已和白苗服饰相同,没有差别了。

 

白苗(蒙豆)历史上男女服饰均用自制的白麻布制作,故称白苗。

 

汉苗(蒙刷)男女着装习惯用自染的青黑色麻布制成。已婚妇女梳妆打扮时绾发髻于后,偏右斜插一把精制的木梳,故俗称偏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